許多研究皆已證實,「閱讀」深深影響學習力和競爭力。然而,仍有部分孩童受限環境、資源、家庭與數位落差,導致閱讀力出現城鄉差距。20年來,許多民間團體不停奔走,以各種靈活的方式,讓閱讀種子在孩子心中發芽。

在數位學習高速崛起的時代,文字和書本卻重新成為大眾關注的方向。致力於推動兒童閱讀的前教育部長曾志朗指出:「閱讀是教育的靈魂。」當養成閱讀習慣,猶如打開一扇通往世界的窗,並擁有終身學習的可能。
在臺灣看不見的角落,仍有許多孩子,家中唯一的閱讀資源可能是佛書、農民曆,成長過程甚至不曾擁有屬於自己的課外讀物。於是許多民間單位、公益團體以行動翻轉閱讀的不平等,有些人把書車駛入大山,有些人幫忙蓋圖書館,還有些人出錢出力,推廣班級共讀,想方設法把閱讀資源送到孩子手上。
「希望閱讀」書車 陪伴孩子探索世界
「山上的孩子告訴我,書車像藍鵲一樣,翅膀打開後藏滿了書。」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凌爾祥笑說,2004年以來,希望閱讀書車展開巡迴,對孩子而言,書車就像一座寶庫,帶他們探索新世界,也孕育未來的夢想與希望。
談起走過20個年頭的希望閱讀計畫,凌爾祥回憶,她曾為了理解校園的需求,逐一走訪200所合作學校,最讓她難以忘懷的,是一位從都會來到偏鄉服務的國小校長,「他想推廣閱讀,但圖書室架上只有少數破舊的二手書,於是鼓勵學生交換書籍,沒想到孩子們帶來的『好書』,是寺廟的佛書。」那位校長嘆口氣,對凌爾祥說:「送書來吧,一本書可以幫助他們走出去。」
於是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每年採購2萬本年度好書送至各校,並打造希望閱讀書車,巡迴全臺散播書香,更推動閱讀教師培訓、校長研習營,甚至號召大學及企業志工,透過說故事、辦理科學營隊,展開一連串偏鄉閱讀行動。
21年過去,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送出43萬冊書,希望閱讀書車也行駛逾25萬公里,相當於繞行臺灣236圈。現在他們更接軌國際,以永續書單帶孩子從閱讀到實踐。「要達到真正的永續世界,就是讓最年輕的孩子也認識永續。」凌爾祥說,基金會打造SDGs兒童永續書單,並以書車將永續的理念送往各個角落。她心中有個夢想,希望透過閱讀,讓孩子們有天能長出一雙翅膀,如藍鵲般振翅翱翔。
從921災後 瓦礫堆裡誕生「愛的書庫」
「推動愛的書庫,最初只是因為一群老師們無私地提出想法,且願意付諸行動。」前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以下簡稱九二一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回憶,921大地震後,重災區一片混亂,大人忙著重建家園,無所適從的孩子們,只能四處奔跑。
當時在南投縣草屯鎮旭光高中任教的陳一誠,決定在組合屋弄一處教室,並和幾位老師從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開啟一段影響全臺的共讀計畫。
這群熱血教師組成「教學研究會」,以共讀撫平災區孩童的內心傷痕,隨著學生們閱讀速度愈來愈快,老師開始擔心買書成為負擔,於是團隊引入外部資源,並進一步成立「臺灣閱讀推廣中心」。
彼時擔任九二一基金會執行長的謝志誠,得知重建區內一群熱血教師的故事後,以「智慧分享、愛與分享」的理念,認養臺灣閱讀推廣中心、推動班級共讀,並於2005年4月,在南投縣虎山國小成立第一座「愛的書庫」。
「九二一基金會熄燈前,我請陳一誠老師向熱心推廣閱讀的美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廖祿立探詢意向。」謝志誠認為,基金會終有退場的一天,但閱讀的火花不能就此熄滅。
於是廖祿立率企業及學術界友人成立「財團法人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接續營運「愛的書庫」,並在地方中小企業長年支持下,形成一股源源不絕、遍地開花的閱讀力量。
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 以共讀培養思考力
廖祿立是企業家也是愛書人,他長年推廣閱讀,不僅親自在公司內部帶領讀書會,甚至當陳一誠來信希望企業支持時,旋即捐贈20萬元,力挺教師自主發起的閱讀行動。
為了讓「愛的書庫」永續發展,他毅然發起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從南投山城的一座書庫開始,至今已在全臺各地打造374座愛的書庫、43座數位愛的書庫,目前有2萬多箱開放借閱。
「我們以共讀為主,每個書箱放了30本相同的書,並透過老師的引導,鼓勵學生發表意見。」廖祿立表示,愛的書庫是免費借書的平台,透過師生共讀,培養孩子傾聽、尊重、包容、分享,不只是閱讀教育,更是品德教育。
執行長何鴻鈞表示,基金會非常感謝新竹物流公益運送支持,創造最大的智慧共享價值。運行近20年來,全臺已有91%國小及54%國中使用過書庫資源,累積逾7,362萬閱讀人次,是師生們重要的閱讀資產。
除了愛的書庫,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近年亦從共讀出發,結合音樂、繪本創作、作家講座等多元體驗,順應社會多元風氣,推出有聲書庫、新住民書庫與原住民書庫、理財書庫、藝術書庫等特色書庫,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
「期待透過各種活動,發掘孩子的天賦、讓天賦自由。」廖祿立表示,基金會的下一步是在南投草屯成立「愛的書庫共讀館」,將校園共讀延伸至親子、祖孫、社區、社團與企業讀書會,並將共讀館打造為推廣終身學習的重要基地。
玉山圖書館 用一份愛牽引更多的愛
在民間單位推動下,偏鄉閱讀的重要性逐步提升。其中玉山志工基金會發現,尚有部分地區圖書館資源有限、硬體設施陳舊,許多校園甚至沒有專屬的圖書室。於是2007年發起「玉山黃金種子計畫」,為全臺偏遠地區或資源缺乏的小學建置玉山圖書館。
「建立良好的閱讀環境,是愛上閱讀的第一步!」玉山志工基金會表示,第1座玉山圖書館是位於嘉義縣朴子市的雙溪國小,昔日校長陳媺慈有意推廣閱讀,無奈校內只有幾座生鏽的鐵櫃權充當「圖書館」。於是玉山圖書館以木地板為基礎,搭配繽紛的色彩,為孩子創造溫馨、明亮的閱讀空間,更進一步邀請志工走入校園,透過活動創造閱讀氛圍。玉山黃金種子計畫自2007年執行至今,已為全臺190所國小打造玉山圖書館,遠遠超過最初設定的目標,但這份愛仍不斷持續著,玉山志工基金會將持續推廣閱讀,他們始終深信「擁抱書本,就擁有改變未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