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堆」,一個在台灣地圖找不到的「地名」,它一度靜謐的隱身在台灣歷史中。在早期,除了當地民眾以及文史工作者之外,對許多台灣人而言仍是個陌生的名詞。1988年的客家還我母語運動,開啟了台灣客家運動的歷史新頁,自此之後,六堆才逐漸跨出在地人的疆界,成為台灣客家論述的重要措辭。現在,這個珍貴的客家文化資產,再度重新回歸歷史的座標,六堆慢慢地被更多人看見,也被更多人了解。
多元族群聚落保存的議題,不論在台灣或是全球,在近年來逐漸受到關注,而整個六堆客家庄,就是聚落文化的表徵。最早渡海來台的客家人,在高屏六堆地區留下了豐富的文化資產,至今仍保有不同於台灣其他客家族群的文化特色。六堆客家族群開埤作圳的智慧、工藝精湛的夥房建築、烙印在土地上的每個歷史片段……在時間的洗鍊之下彌足珍貴。
行政院客委會成立之後,接掌了由文建會與屏東縣政府移轉而來的「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業務,為了準確「認識六堆」「看懂六堆」,邀請齊柏林先生拍攝六堆空中影像,在斟酌了天候、時間之後,數度升空,遍掃了六堆大小聚落。除了空拍之外,也邀請多位攝影工作者,進入六堆,貼近地面,拍攝第一手的視覺作品。
《看懂六堆客家庄》一書,從三度空間視野記錄六堆客家庄,清楚呈現了六堆的聚落環境與地理面貌。讀者可以翻閱一頁頁空拍與地景交錯的影像紀錄,欣賞六堆之美,品賞字裡行間的六堆故事,甚至按圖索驥,從空拍圖中,探索閱讀者曾經踏過的足跡。
此外,本書邀集專家學者針對六堆的地理水文、建築聚落等特色個別剖析,深入六堆的知識性領域,藉由影像與文字,將攝影專輯結合文史訪查,完整寫真六堆客家庄。
空拍引領地景,地理結合人文。本書做為傳遞六堆客家文化的溝通橋樑,將客家文化的平台從台灣延展至世界,與全球的客家族群接軌、交流與對話。現在就從六堆開始,以多面向的角度呈現給讀者,邀您一同漫遊六堆客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