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作家身影─蕭蕭書房開張 分享閱讀的喜樂

文:林明志 照片提供:林明志

 每一滴水都嚮往大海,大海是水的家鄉。
 每一隻鳥都嚮往天空,天空是鳥的家鄉。
               ──蕭蕭《爸爸帶你回朝興村》

  作家蕭蕭,不只自己沉浸於文學創作與欣賞,也樂於與別人分享,最近他整修彰化老家的書房開放成圖書室,讓鄉下的居民更有親近文學與閱讀的機會。

  蕭蕭,本名蕭水順,彰化社頭鄉人,長年奉獻於台灣文學的創作與研究,堪稱是著名的當代作家,他曾以《太陽神的女兒》散文集,獲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獎。接觸過蕭蕭的人都可以感受到他有著強烈的儒者氣質,但談吐毫無距離,不分老少平易近人。

藝文界朋友送的蕭蕭工作室門牌。蕭蕭與三合院百年老芒果樹合影。蕭蕭的詩與榮譽制的借書登記簿。

創作題材 源於家鄉

  貧農子弟出身的蕭蕭回憶過往,他說老家就在社頭鄉山腳路下,老家朝興村就是台灣50年代的農家代表,他很多小說散文的作品都繞著朝興村述說,題材包羅萬象包括家鄉常民生活、小人物的描寫與景觀等,蕭蕭成長的背景,讓他在文學創作的題材源源不絕。

  蕭蕭說,小時候他是村裡會念書的小孩,初中、高中之前都住在朝興村,大學到台北讀輔仁大學中文系、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曾在北一女中、景美女中等學校教書,後來也活躍於台北文壇。

  因為蕭蕭不住在朝興村老家,平時居住在台北市,他是明道管理學院中文系副教授,授課期間住在學校宿舍,蕭蕭離開朝興村數十年,年歲漸增之後,回到自己最原生的環境闢建圖書室,他只說想給鄉下的學子有個讀書、借書的地方,因為小時候很窮,鄉下的教育資源有限,他只是付出而已。

  其實,蕭蕭在言談之中,非常重視自己的老家朝興村,蕭蕭細數老家的生活故事,也是圍繞他身旁的故事,早期社頭鄉蕭姓居民超過七成,現在至少還有五成以上,俗話說「社頭蕭一半」,老家的居民如果從祖譜上瞧,幾乎都是同宗親戚,談到宗親的凝聚力量,宗祠後方200多年芒果樹,100多年的龍眼樹,樹下的石臼與老農具,蕭蕭如數家珍透露出懷舊的情感。

  6年前,蕭蕭回到南彰化明道管理學院教書,牽起社頭老厝與家鄉的情懷。蕭蕭表示,圖書室就是他昔日的書房,以前房間只有3坪大,他說,朝興村老厝是傳統三合院建築,祖父曾經是武秀才,院前就是武秀才廣場,房裡的地板是土層,外牆是紅磚,屋外掛著朋友贈送的「蕭蕭工作室」木雕裝飾。

  蕭蕭將土層挖除重新鋪水泥及地磚,房內的牆壁鋪石灰加以粉刷,細心的將圖書室成立,蕭蕭把他的藏書及再添購新書,將書籍整齊排列上架,5月19日「蕭蕭工作室」熱鬧開放,他希望孩子都能因書而富、因書而貴。蕭蕭說,原本是窮農家子弟,接觸書香世界獲得心靈與生活的改變,他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從書本獲得知識與智慧。

感謝出版社熱情相挺

  蕭蕭圖書室成立後,百公尺遠的朝興國小師生立即受惠。開放當天,朝興國小學生表演祥獅獻瑞、弘明實驗小學也秀一段竹板說書、明道大學則出動中文系同學吟詩,讓山腳路的小小圖書室熱鬧又溫馨。

  圖書室裡有蕭蕭的簡介,當代藝術家王灝寫的蕭蕭詩等,書籍全部由蕭蕭整理上架,其中80年代最熱門的爾雅文學叢書,數百本整套陳列,蕭蕭說,有不少書已絕版,現在要見一整套書不容易。

  蕭蕭熱愛文學,原本小圖書室也以文史哲的書籍為主,但蕭蕭認為,書本提供的閱眾族群太窄,決定納入童書與國中小讀本,他接洽國語日報社、幼獅、九歌等出版社,表明要買適合青少年的書籍,免費供鄉下學生閱讀,出版社很爽快以3折價賣出。蕭蕭感激地說,每家出版社都付出二、三萬元充實青少年讀本。

希望擴大藏書範圍

  蕭蕭說,小小圖書室啟用後,受到很多學生與老師的喜愛,此圖書室不上鎖,完全採用榮譽制營運,要看書就在小課桌椅,要借書自己登記,沒有人專職服務,如今已有數百人登記借書;另外,朝興國小老師與學生也會來協助整理書籍,或進行戶外教學。蕭蕭說,借閱書完全自主信任,他說,有時來到圖書室也沒見到書本有零亂或短少。

  蕭蕭希望村裡的婦人也可以走進圖書室,因為朝興村附近根本沒有書局,社區接觸書本的機會不多,他還準備要添購健康、養生、親子教育、食譜等,讓村內的媽媽能陪小朋友來圖書室,自己也可以進來看書,讓這個書香小天地更加溫馨與充實。他預估,每年都會編列3萬元購買新書。明道中文系主任羅文玲看到三合院廣場,適合小朋友嬉戲休息,送個石桌石椅給小朋友另地閱讀的選擇。

  小小圖書室有全套的爾雅叢書、幼獅、柏楊本資治通鑑等,適合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學生群閱讀,也有少數的旅遊、美食、養生、語言學習等,全部書籍約上千本,未來還要添加書櫃充實書籍,以滿足鄉親的需要。

蕭蕭圖書室的書籍是書香的種子。蕭蕭圖書室也擺放了他的獎盃。借書簿、國小課桌椅、蕭蕭的詩,簡單感人。

情感始終與家鄉相連

  蕭蕭對家鄉的情感,都表現在著作裡,散文作品〈憨孫,也好去睏啊〉、〈父王〉、〈穿內褲的旗手〉等納入國、高中職教科書中,這3篇文章故事情節都發生在朝興村三合院老家及朝興國小。蕭蕭說,早期的創作都圍著成長的朝興村,並集結成冊出版,現在地方文史工作者「大家來寫村史」盛行,有人說蕭蕭寫的朝興村故事,更是早期的「村史」寫作。

  今年彰化縣文化局舉辦「彰化縣書」票選,蕭蕭的《放一座山在心中》是獲選書籍之一,此書是以八卦山脈為主軸,結合彰化縣的產業集結成文學創作,內文充滿對故鄉的情感。蕭蕭是很念舊的文人,從台北返回彰化之後,籌劃各種文學研討會,濁水溪詩歌節等活動,探討的主題幾乎都與彰化有關,蕭蕭的內心情感,真的從都會回到故鄉了。

  蕭蕭說,彰化文風鼎盛,從日治時代、戰後到現代,許多優秀的人才都是彰化出身。例如二林的謝春木,筆名追風,日文創作的〈詩的模仿〉是全台第一首新詩,謝春木的小說也是全台首篇,同鄉的翁鬧是早期的詩人,員林東山的曹開寫數學詩,當然更不用提大家耳熟能詳的新文學之父賴和等。今年的濁水溪詩歌節系列活動,明道管理學院將設立「追風之牆」,就是要紀念已故的彰化詩人謝春木。

  蕭蕭出版的文學著作有66本,編輯的書籍42本,高峰時每個月出版3本。他說,小學四年級就立定志願當作家,很幸運真的依序進行,他說文學創作就是鄉土文學,也就是實際生活所見所聞的描述,大學畢業曾拜訪謝東閔先生,謝東閔說他讀書時靠翻譯日文賺零用錢,鼓勵蕭蕭寫書賺些生活費用,留給他很深刻的印象。

  蕭蕭的詩帶有禪味,他說自己是鄉下會讀書的窮小孩,憑藉的就是讀書、讀書、不停地讀書,宋儒王安石說「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他有親身的體驗,小小圖書室的規模不大,只希望有一、二位小朋友有所收穫,可以用讀書改變自己一生,那他就心滿意足了。

  離鄉數十年的蕭蕭,心裡總是牽繫著一種血緣的情感,現在這個小小圖書室成立了,也成了蕭蕭心靈落根的驛站,現在他希望這個據點能繼續傳播書香之美。蕭蕭說,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到此來走走。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