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潭分館、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 開創多元閱讀世界

文:鍾碧芳  照片提供:攝影╱劉德媛 照片╱新竹縣文化局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的角色日益多元,不只設備新穎,活動也推陳出新。
甫獲得第2屆標竿圖書館獎的桃園市立圖書館龍潭分館,以及新竹縣文化局圖書館,各以其鮮明特色,吸引民眾前來感受閱讀的樂趣。

 

  穿過森林、越過小徑,踩著木棧道,往上走一斜坡,眼前盡是植栽花圃;這段從喧囂街道進入圖書館的寧靜氛圍,最適合調整呼吸,轉換心情享受自然與閱讀間的交錯。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潭分館(以下簡稱龍潭分館)坐落在龍潭行政園區內,園區的前身是座軍營,占地寬廣,四周佈置的綠意盎然、有著稜角分明的建築外觀,現在成為網美拍照打卡的熱門景點。

坐落在龍潭行政園區內的龍潭分館,因周遭環境佈置的綠意盎然,現在成為網美拍照打卡的熱門景點。 龍潭分館於2023年底獲得教育部頒發的第2屆標竿圖書館獎。


  身為目前桃園市最大的圖書分館,龍潭分館於2023年底獲得教育部頒發的第2屆標竿圖書館獎。其建築體外觀突破以往圖書館方正格局的印象,採用綠色自然的概念,還添加客家屋簷、廊道等特色。室內規劃更結合了音樂、視聽、學習、展覽、景觀等5大功能,「整個圖書館被形塑為智慧化與全數位化的四季音樂地景圖書館,同時也是小型文化展演中心。」

 

  龍潭分館代理主任翁全妤指出,桃園市政府挹注在圖書館的經費將近新臺幣80億元,在文化推廣上蓄積能量龐大,由最能展現桃園市立圖書館現代價值的龍潭分館獲獎,實至名歸。「龍潭分館的設備功能齊全,屬於複合式圖書館,既是閱讀館,也是一座音樂館。」
 

主題書展的展示書上架,讓入館民眾閱讀。 館內結合音樂、視聽、學習、展覽、景觀等5大功能。


龍潭分館嵌入音樂 啟發閱讀新體驗

  龍潭分館全名是「桃園市立圖書館龍潭分館暨鄧雨賢台灣音樂紀念館」,特色很鮮明,在此除了能蒐羅到臺灣早期音樂發展歷程,包括在龍潭出生的臺灣民謠之父、雨夜花歌詞創作者鄧雨賢的作品外;每到春夏兩季,圖書館的周圍,放眼可見綠油油的茶園,很有在地客家韻味。


  「我們的館藏特色就是音樂與茶。」翁全妤說,桃園市圖各分館都有不同特色,龍潭分館是市府規劃成立的音樂史料典藏中心,凸顯早期臺灣音樂發展是與桃園在地音樂創作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具有特殊的文化意涵。


呼應館方的音樂特色,龍潭分館的展覽將閱讀與音樂結合。 龍潭分館為智慧化與全數位化的四季音樂地景圖書館,從設計可見音樂元素。

 

  龍潭分館除了展出與音樂家鄧雨賢有關的個人史料文物、音樂創作及臺灣音樂史資料,館內空間設置,也處處可見音樂元素,包括在音樂柱上刻有可視唱的樂譜,館內各角落也佈置有留聲機、鋼琴等音樂意象;「希望讓音樂產業更親民,也讓民眾能透過館內設施,一窺臺灣的音樂發展脈絡。」


展覽間的螢幕牆數位陳列上百張黑膠唱片封面,點選封面並佩戴耳機,便能聆聽經典流行音樂。  在音樂館內,配合音樂主題設計許多互動設施,透過這些互動體驗,可以認識在地音樂特色、產業與音樂家的故事,還能欣賞早期的臺灣音樂作品。像是在3樓開放的展覽間有一整面螢幕牆,數位陳列了上百張黑膠唱片封面,只要點選封面圖像,就能提取數位音檔,再透過現場配備的耳機,便能欣賞令人懷念的經典流行音樂。


  「許多人對於過去曾經風靡一時的音樂人都沒記憶了,藉由互動裝置可以讓民眾產生興趣,達到知識傳播的功用。」翁全妤說,當興趣產生後就會想更深入地利用館藏。


建築巧思 搭配讀者族群的樓層規劃

透過互動式體驗,讓民眾認識在地音樂特色。

  龍潭分館的入口設計在2樓有個很體貼的巧思,從這裡前往其他樓層相對都方便,樂齡族及親子閱讀區則規劃在流通櫃檯的兩側,讓館員能兼顧並掌握讀者的需求,「這是特別因應讀者服務而做的設計。」

 

  翁全妤表示,公共圖書館原本就是以服務社會大眾為目的,「這兩區空間的設計除了便於親子或祖孫共讀外,開闊的視野也讓家長在這裡方便看顧自己孩子在兒童區的情形。」


  兒童閱覽區內是挑高2層的設計,空間光線充足,搭配裝飾成樹幹的柱子更顯生動活潑;閱覽區底端則是一處「挑空閱覽區」,以階梯式平台佈置而成,嵌入牆壁的書櫃放著漫畫,順手拿一本就能靠著階梯翻閱。


臺灣音樂二三事 到圖書館賞析聆聽

兒童閱覽區是挑高2層的設計,搭配裝飾成樹幹的柱子顯得生動活潑。

  現代圖書館不斷在改變、創新,更願意透過策展來呈現閱讀的喜悅與興趣。龍潭分館已持續多年規劃舉辦「臺灣音樂二三事」,透過各型態的講座、工作坊、說唱會或表演等,邀請不同音樂領域的專業人士與讀者進行音樂對話及分享,拉近民眾與音樂藝術的距離,如今更已成為固定盛事。「策展的設計越來越多元,內容也更廣泛,甚至包括音樂治療、自然音樂、靈性音樂等,希望能給民眾多元且不受限的體驗,也讓不同領域的朋友都能同樂感受。」

 

  雖然受到數位閱讀的影響,紙本借閱率普遍下滑,但翁全妤觀察,若將藝文活動與閱讀做結合,就可帶動閱讀的風氣。她舉例,館舍若舉辦熱門講座或課程活動,則可以「借閱10本書,免費換活動入場券」等,藉由多元活動與書本相結合,讓圖書館的魅力更親民、加分。


新竹縣文化局圖書館 開著行動書車到偏鄉

挑空閱覽區為階梯式平台,嵌入牆壁的書櫃放著漫畫與各式書籍。

  以活潑童趣且色彩繽紛的車身設計,載著優質的書籍好物,緩緩駛向新竹縣內13鄉鎮的每個角落。這輛「行動書車」是企業捐贈給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圖書館(以下簡稱文化局圖書館)使用,讓不便親自到館借閱的讀者也能享有現場辦證、借閱等服務,共同體驗閱讀的樂趣。


  文化局圖書館在眾多參賽圖書館中脫穎而出,獲得教育部第2屆標竿圖書館獎,其來有自。新竹縣政府秘書長李安妤(前文化局局長)指出,「地方首長願意帶頭推動、且大力支持,包括在預算及人力上的支援,展現縣府推動閱讀的盡心盡力。」
 

購書經費逐年編列 擴增與改善圖書館設備

各式音樂相關的裝置元素,拉近民眾與音樂藝術的距離。

  「文化局所經營的公共圖書館,運用總館分館體系,帶動全新竹縣的閱讀能量,這與縣府大力支持閱讀政策息息相關。」李安妤表示,文化局圖書館在新竹縣13個鄉鎮扮演了母雞的角色,閱讀力的推動上,在全國各縣市中成績相當亮眼。


  她舉例,購書經費預算的編列,就是一大亮點。自2019年全新竹縣的購書經費為新臺幣403.5萬元,2023年提高到3,300萬元,「3年來購書經費就成長了超過8倍,全仰賴首長大力支持,也在政策上有明確的指示。這相當於強心針,讓文化局在推廣閱讀時,如虎添翼。」


  不只購書經費不手軟,縣府亦持續每年編列200萬元預算給各鄉鎮圖書館,以改善基礎建設、優化服務品質;同時,更極力爭取中央型補助計畫,擴增與改善圖書館的軟硬體設備,「地方父母官願意支持閱讀,最大的受惠者自然就是縣民了。」李安妤指出。

 

走出圖書館 讓閱讀無所不在

行動書車積極參加臺灣閱讀節活動。

  文化局圖書館不只在館內推動閱讀,每年也定期舉辦活動,將閱讀服務延伸到館外,「我們透過跨域連結,與不同單位合作共同推動閱讀,讓好書走出圖書館,更親民、便利。」例如:新竹縣當地的醫療院所,如婦產科、小兒科門診,都設置「閱讀角落」;政府相關局處,如戶政事務所、教育局等,陸續推動嬰幼兒閱讀,「在幫孩子報戶口時,同時可辦一張終身閱讀證,縣民還能收到閱讀禮袋,鼓勵父母教育孩子能從小培養閱讀興趣。」


  2021年開始,文化局也與教育處攜手合作,替縣內國小1至6年級的學生製作借閱證「樂讀卡」,透過樂讀卡可讓學校與公共圖書館系統結合,家長還能利用「我的圖書館App」連結樂讀卡,關心孩子的借閱情形。


  除了縣府內部的合作支援外,文化局進一步與企業合作引進行動書車,推廣閱讀風氣到全縣各角落,「行動書車不僅在13個鄉鎮縣市巡迴,也會開進露營區,用最接地氣的方式來推廣閱讀。」

 

提升服務品質 推動閱讀大步向前

文化局圖書館串聯全新竹縣的公共圖書館共同推動閱讀。

  行動書車是由宏致集團董事長袁万丁及維成牙醫醫師劉興成共同捐贈,從2021年3月開始服務。李安妤提及,剛開始洽談時,各鄉鎮意願普遍不高,但透過縣長親自主持「全縣圖書館發展委員會會議」,並下達政令後,現在變得相當熱門。


  「圖書館發展委員會是溝通平台,由文化局帶著所有鄉鎮圖書館與鄉鎮市公所一起參與,每年由縣長親臨主持。」她指出,委員會的討論內容,是以書香新竹縣為願景,討論全縣圖書館年度營運事宜及發展目標,以大幅提升全縣圖書館的服務品質。


由新竹縣長親自主持「公共圖書館發展委員會」,以提升圖書館服務品質為目標。  近年來,新竹縣政府持續挹注大量資源推動閱讀,自2019年閱讀政策推動後大步向前邁進,其中包含新竹縣公共圖書館館藏政策、閱讀政策白皮書、籌備新竹縣立總圖書館規劃設計與工程等。也藉由春季世界閱讀日、夏季閱讀起步走,以及秋季臺灣閱讀節來推廣全縣的公共圖書館,「我們是以行銷的方式來帶動公共圖書館的閱讀品牌。」李安妤說,每年舉辦的閱讀活動內容多元,且不限於單一鄉鎮,採跨館進行,「這樣還能同時推動縣內觀光,將人潮串流。」


  文化局圖書館不僅整合全縣閱讀資源,還有一項重要任務―推動新竹縣立總圖書館(以下簡稱新竹縣立總圖)的興建。將於2024年完工的新竹縣立總圖,將是一座身處林蔭、綠色廊道的森林圖書館,未來開館後,讀者一方面能在充滿綠意、自然的環境中享受閱讀,另一方面也能享受數位科技的服務,相當值得期待,屆時必定成為新竹縣的特色地標。
 

文化局推動全縣公共圖書館制服舊換新,展現全新面貌。 龍潭分館在建築的圖案設計以音符為意象,呼應圖書館「音樂」的主題。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