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充滿美麗與哀愁的人生—《面對人生的美麗與哀愁》

文:汪淑珍(親民工商專科學校專任講師)

著 者:劉墉
出版者:水雲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年:民國八十九年元月

  現任教於紐約聖若望大學的劉墉是一位橫跨文學、戲劇、繪畫、新聞各領域,兼具各種身分的才子,早年演過舞台劇,獲頒「話劇金鼎獎」。又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師大師生美展國畫第一名教育部長獎」、「電視金鐘獎」等多項獎。劉墉成立超越出版社、水雲齋出版社,也持續進行多年幫助大陸希望工程助學活動。預計逐年捐建一所小學給大陸。為協助青少年解決一些心理上的困擾,劉墉更在水雲齋出版社成立青少年諮商中心,協助在人生旅程上有任何困難的青少年。

  劉墉所創作的作品類別包羅萬象,如勵志小品、散文小品、詩畫散文集、散文小說集、畫論等。劉墉擅長抒寫感性導向的散文,作品十分感人。劉墉曾表示如果他的作品能感動人心,那是他寫的真實,絕不矯情。作品中常以淺顯的文字談深奧的問題,給予讀者啟示與指引,更以小故事作說明的方式,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至於感到無聊枯燥反覺有趣,並可從中得到一些思索的空間。

  劉墉的《超越自己》教導劉軒(劉墉的兒子)怎樣面對艱險橫逆的環境和未來的挑戰,教他如何發揮潛能,超越自己。《創造自己》「上帝創造我們,我們則當創造另一個自己」。在此書中,教你如何克服先天的惰性,發揮自己的潛能,創造自己的個人風格、自己的前途!《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先天的弱點,創造自己的個人風格、肯定自己是天地間一個不可缺少的人,「每個人都應當從小就看重自己!在別人肯定你之前,你先要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此三書為「純勵志書」—從超越自己先天的弱點,創造自己個人的風格,到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是以年輕人的角度提供做人的道理、讀書的方法、成功的技巧等,讓年輕人感到與自己同一立場,因此深獲年輕人的喜愛。

  至於人性的真面目,劉墉則以三輯漸進地介紹:《人生的真相》為導讀,分析人性的可怖面,以社會寫實故事教讀者看政治家如何巧妙地為自己鋪路、記者在新聞中所作的暗示等,此書是較為諷刺的,因為是導讀,所以每一篇末了,著者皆會貼心地加上結論,讓讀者更為了解;《冷眼看人生》為反思篇,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描述人生百態,從另一個角度冷靜地看看人世間的眾生像。《我不是教你詐》則是辨正篇,把人性的多面性呈現出來,並使讀者看清人的本性,勇敢地面對未來,懂得保護自己,也不致傷了他人。在此三本書中披露人性的醜陋,其目的不是揚惡,而是在防惡。畢竟醜陋也是真實人生的一部分。

  《面對人生的美麗與哀愁》是劉墉目前最新力作,在這本書中劉墉暢談憂鬱、悔恨、殘破等人生中的哀愁,也論自信、理想、超越、快樂等人生中的美麗。每個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充滿哀愁與美麗。端看你用如何的心態去面對,甚而將每一種哀愁轉換成美麗。若心態不正確人生中的美麗也會變成哀愁的。劉墉在此書中灌輸讀者一些不同於我們以往所認同的觀念。很值得讀者一閱,以下略舉幾個篇章為例。

  〈談悔恨〉「從小到大,總聽到要人回頭這句話,好像一回頭,事情就能化解、仇怨就能消除,錯誤就能補償。」然而劉墉在此篇中灌輸我們一種不回頭的觀念,人生路上有很多事一但錯過就不再,一但失誤也終難挽回了。所以劉墉告訴我們「我們可以轉身,但是不必回頭,即使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走錯了,妳也應該轉身,大步朝著對的方向去,而不是一直回頭怨自己錯了。」不是嗎?人生路上並不允許我們不斷地惋惜、悔恨。如此的結果只可能將未來美好的前程也忽略了,又錯過可以把握的機會,如此人生註定一輩子可能都在懊悔。所以一但錯了就勇敢地面對進而改過,因為已經發生的事即使內心悔恨也於事無補,所以何不勇敢向前走呢?

  〈談殘破〉「一個只能接受完美的人,他看到的總是殘破,所以總會受到殘破的傷害,相反的,一個能欣賞殘破的人,看到的都是美,因為他從殘破中見到美,所以這世間反而無處不美。」

  〈談樂觀〉中要我們換個角度看事情,凡事皆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是喜是悲端看個人觀看的角度。劉墉在此章中舉了許多的例子告訴讀者,人的心態能使同一件事產生迥異結果,若能常以樂觀的角度面對事事物物,則短暫的人生必定充滿樂趣的。

  〈談身教〉中希望人人拿孩子當我們的鏡子「時代在變、眼睛在變、心情在變、心靈在變,年輕人是一面鏡子,站在鏡子前面,看到的是我們自己,以及那鏡子四周的鏡框。」孩子最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新的觀念,所以當孩子反映出什麼也代表身為長輩的我們帶給孩子什麼?若孩子行為不當,除譴責社會的影響力之外,家長也難辭其咎。

  〈談本分〉演什麼我必須像什麼,因為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呀!「人的可愛,甚至說『人的不凡』就在於他知道自己的責任,知道自己的『角色』,也可以說『知道要演什麼,像什麼』」。所以上班時即使心情再不好,他必須戴起笑容面對工作。因為這是我們的本分,有些人總會將自己的情緒帶到職場上,影響了自己也殃及週遭,這是不對的。

  〈談逼迫〉「一個人不被逼,不被環境逼、理想逼,怎麼可能衝得久,又怎麼可能成功?」所以人應該將壓力轉換為動力。然而現代的人抗壓力低,父母總是說不可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孩子想怎樣就怎樣,殊不知「愛之適足以愛之」,如此造成青少年僅懂享樂不知付出,抗壓性也低,其實人生路上適當的壓力是必須的,因為壓力能使我們更為勇敢向前奮鬥呀!劉墉不同一般人的見解實在很值得讀者去參考。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