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策略聯盟─挖空心思找資源 館員不怕碰壁

文:李欣如

花蓮市圖將閱讀點擴展至社區閱覽室。(花市圖提供)  拜訪圖書館的最大樂趣就是,館員們總是有各種不同的抱負與故事可以分享。其中,讓人折服的是這麼長的時間,他們的火力雖時而全開、時而停歇,可是充分利用地方資源、結合社會參與的用心與責任感,卻無人能敵。這份因應社會需要而賦予的使命感,「如人飲水,是冷或暖」只有館員們自知了。

貢獻自己與社會結緣

  過去,台灣圖書館之父王振鵠教授在參訪鄉鎮圖書館時,多次被「一人領薪水,全家都到圖書館義務工作」的情景所感動,因此對公共圖書館館員的付出,十分讚賞。宜蘭市立圖書館館長陳俊仁正是犧牲自己,為圖書館奉獻的有效實例之一。

  1999年當陳俊仁接手宜蘭市立圖書館時,誰都不會想到鄉鎮型的圖書館居然會與美國勘薩斯州的黎霧市〔宜蘭市公所姊妹市〕及紐澤西州,進行圖書資源的文化交流。問及如何辦到?今年農曆春節期間,發生在他身上的一則真實故事,似乎就能讓人理解。

  今年春節某一天,陳俊仁從友人處得知,台灣首富郭台銘人正在宜蘭。「當時二話不說,馬上驅車去追,因為想說服他捐一億,讓宜市圖蓋新館。」最後,陳館長當然沒成功,否則早已忙得焦頭爛額。儘管如此,他還是不放棄,不僅新年新希望為圖書館而許,就連平日他都不停地祈禱「中樂透、蓋圖書館,中樂透、蓋圖書館……。」

宜市圖館長陳俊仁設計的「堪薩斯州黎霧市市政府圖騰感謝印戳」。(宜市圖提供)  任憑陳俊仁的家人都不會想到,以前是逍遙自在的里幹事,還以「生平無大志,只要里幹事」為口頭禪的他,居然在接下宜市圖圖書館館長後,變成「10:30先生」。不過晚上10:30,很難看見他的身影在家中出現。至此,不難察覺到他是將自己獻身,才讓圖書館營運的不可能變成可能。

  綜觀來看,圖書館光靠自己的力量維持營運是不夠的,還需要社會各界資源的投入與挹注。因此,如何廣結善緣?成了館員們亟需學習的課題。陳俊仁補充:「館員要活絡圖書館,需要雞婆一點,還有臉皮要厚一點。」如同許多館員為爭取資源進圖書館,誰不是歷經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呢?

  台中縣大安鄉立圖書館館長黃欽輝表示:「只要心中以為讀者服務、為民眾謀福利為出發,承受挫折的程度也就會變得大一點。」儘管陳俊仁向賣豬肉的好友募款,發動強力攻勢,也是募了2個月才成功。這種精神真是印驗了「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啊!卻真實地發生在許多致力「拚文化」的館員身上。

致力於與社區間的共生共榮

  對此,花蓮市立圖書館館長蔡淑香也是用心將圖書館與社區串起來,共同打造地方文化建設的幕後推手。她深知,「圖書館為國家文化建設很重要的一部分,除協助規劃一社區一特色圖書,也推動一季一好書的城市閱讀。」特別的是,在蔡館長的說服下,連地方首長都願意每天閱讀館長準備的小短文,以身作則共創花蓮的書香環境。

  如果光是協助社區募書還不算難,讓人驚訝的是,蔡館長居然能在已經成立的12個社區閱覽室,分別選出並培訓義務館長與館員。她透露,「也由於市長的支持,才得以提供社區閱覽室水電、志工誤餐費等由市公所支付的誘因。」

化壓力為動力

讀者的需求,是館員的責任。(李欣如攝)  猶記高雄縣大社鄉立圖書館館長黃素霞一段話,「很多人以為到圖書館工作是個大涼缺,可是若非真正進到此體系,很難體會館員的辛苦。」尤其是拓展業務的過程相當艱辛,從人才的尋覓、義工的召集與動員、空間規劃利用、籌措經費來源、人員管理及計劃的設計與執行,處處有瓶頸,也難免會有是否繼續服務掙扎。

  總是熱情的萬丹鄉立圖書館館長陳義宗,自己倒是有一套阿Q想法:「壓力往往是邁向前一步的動力,只要心路寬廣且樂在工作,最後總會出現燦爛的陽光。」下回拜訪鄉鎮圖書館時請注意,館員們的工作雖然辛苦,卻都還是以「微笑曲線」相迎,是什麼說服了他們的心?要是真得找出一個理由,「社會使命感」或許是最足以詮釋的。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