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胭脂盆地》導讀

文:秋樵(臺中圖書館讀書會會員)

著 者:簡媜
出版者:洪範書店
出版年:民國八十三年十月

  本書曾榮獲國家文藝獎散文獎,是著者所寫的第十本散文集,內容是記錄一個尚未根治飄泊宿疾的中年靈魂「我」在名為「臺北」城市裡的見習生涯;著者認為臺北有一種詭異的胭脂體味,彷彿一塊混合各式花精的香膏,無意間掉入發皺的廢池塘,慢慢在雨淋日曬中舒放,活起來,雲騰騰的蒸出妖霧,學會俘虜路人,讓他們在狂野與守舊之間受苦、在混沌與清明中輪迴、在癡戀與遺忘裡纏縛、在神聖與庸俗的夾縫喘息、在背棄與歸航間躑躅、在絕望與憧憬中不斷匍匐;所以,名之為「胭脂盆地」。

  內容分為五輯,第一輯是賴活宣言,有八篇小品文;第二輯是畸零生活索隱,有十二篇小品文;第三輯是銀髮檔案,有五篇小品文;第四輯是大踏步的流浪漢,有十九篇小品文;第五輯是停泊在不知名的國度,有二篇小品文;筆者擬列舉十篇小品文加以介紹,藉以引導讀者閱讀。

  第一篇為「大憂大慮」,著者自敘小時候背過的一句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而舉例加以說明及驗證;例如:他的世伯,白手起家,錢也攢了,老婆「大小」齊全,兒子「好歹」一窩;可是;世伯卻把胃給搞垮了,醫生吩咐吃飯時要細嚼慢嚥;起初,世伯覺得很為難,又不敢不聽醫生的話,只好照著做;果然半月不到,胃就變乖了;於是,世伯就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為由,從此立下家規,每吃一口飯必嚼十下,違者休分家產;然而,幾個月後,家人卻患潰瘍了;可見,多憂多慮是值得商榷的。

  第二篇為「黑色忍者」,著者自敘接受邀稿寫如何度過臺北交通黑暗期;她是一個天生逆來順受的「忍者」,因此,會把譴責逆境的心力拿來創造順境,然後樂在其中;既然,注定要在隧道口塞車半個小時,就可以開始進行車上運動,練練氣功或深呼吸,按摩穴道,閉目養神,全身放鬆,心情平靜;然後,打開有備而來的「塞車包」,裡頭有名歌星的卡帶,她變成一個DJ,指示放歌曲;接著,瞎掰時間脫口秀,世界局勢家國大業社會問題流行動向日常趣聞防癌新招……,哼不隆咚,亂聊一通;如此一來,就不會被塞車所苦。

  第三篇為「幻想專家」,著者說明人的憂鬱骨是天生的,應以階段式的偷閒政策分化無藥可救的憂鬱痼疾;在技術上,偷閒分為兩派;行動派與幻想派;前者適合正常人,後者適合不正常者或窮人;就行動派而言,蹺個班到凱悅飯店喝下午茶或假日飛墾丁渡假,算是初級偷閒;中級的往峇里島或馬爾地夫潛水,曬一張黑皮當紀念戳;對於幻想派來說,曼妙的幻想可以立刻解決偷閒慾,只要趴在桌上小瞇,就可以前往無人的陽光海灘游泳,享受亮藍的海浪在你身上衝擊的快感;而當你靠近了一座翡翠般的小島嶼,有人已為你鑿破椰子,新鮮的椰汁渴望被你吸吮……;所以,能成為「幻想者」,也是很浪漫美妙的。

  第四篇為「記誦舊景」,著者敘述朋友出國前忠孝東路的情景;那天的陽光薄薄的,木棉花開得像一碗碗的油燈火焰;這麼多年後,忽然收到朋友的短箋,腦海裡又浮現窈窕的倩影;可是,最近幾年,她和朋友幾乎音信全無,不過,不通訊並不代表已從對方的記憶消失,反而意味著已在對方的記憶安頓,無須透過口耳連繫感情;於是,當她經過忠孝東路時,心裡一直存在著一股奇妙的連繫,使記憶不斷再生;然而,她發現所有的木棉樹因捷運工程而消失,竟然呆楞在街頭,徒留無限的遺憾!

  第五篇為「春日偶發事件」,著者敘述春日所遇到的難忘事件;她去探望一位九十三歲的親戚,手提著一盒蛋糕;親戚看了,笑得很開心;親戚的身體還好,能走能吃能洗澡能洗衣,腦子很清楚,不用人家照顧;她陪坐了三個多鐘頭,不走不行了;親戚笑著說:九十三歲了見一面算一面,自己要保重身體;她走的時候,親戚捱著窗口一直揮手;她不禁淌落淚珠,親戚住在養老院,七個兒女活得好好的,卻推來推去都不要養母親;而九十三歲的人還能端幾次飯碗,何必太過於計較!

  第六篇為「遲來的名字」,著者敘述對一位老人的懷念之情;她認識一位老人,卻不知道名字;每天早晨,她走路下山到大馬路搭車,總會看到老人在工地工作,而老人也嘻嘻然拋來一句問候語,慢慢彼此覺得熟了;後來,她連著幾趟出國,不知不覺初春變成深秋;有一天,她坐在鄰居的院子剝柚子閒話,忽然,鄰居歎口氣:大石塊是阿喜的遺物;她不禁問道:阿喜是誰;鄰居又說:就是那個每天跟你打招呼的老人;她震驚了,的確好久沒見到;她不禁感歎人生無常,而老人的名字也遲至今日才知道,頓時,她的腦海裡浮現阿喜的容顏!

  第七篇為「胎記」,著者敘述對朋友左臉的胎記所引發的觀感;當朋友的媽媽看到女兒臉孔的胎記,哭得死去活來,還怪自己懷孕期間愛吃紅番茄;因此,她的朋友從小抑鬱寡歡、性情孤僻;長大後,喜歡蓄長髮,卻恨拍照,也不參加男女聯歡會;只得將全副精神悶在書房裡,致使學問才華淋漓盡致;最近幾年,朋友也練出胸襟,不再為胎記而煩惱,臉頰不時的綻露笑容;她不禁覺得每個人身上都是泥塑繪畫的故事,美的是造化,醜的也不必張揚,只要明心見性,就用不著怨天尤人。

  第八篇為「計程車包廂」,著者自敘搭乘計程車所體會的經驗;她喜歡搭計程車,不管短程或長程,總是先站在路邊「選車」,凡是行進速度平穩,車輛乾淨,比較容易獲得好感;招手後,她先問某某地方去不去,一則希望主客愉快,二來趁機觀察車內陳設與司機本人的情況,如此一來,可避免發生無謂的事故;所以,她都能安全的到達目的地,甚至,還可分享「運將」的人生故事、家庭生活及處世之道;她覺得這默默無名的一群,認認真真的活著,尊重自己的工作,還慷慨的與陌生乘客分享純樸的人情。

  第九篇為「古意」,著者敘述姑姑重信用不重錢的思想觀;她的姑丈和阿姑住在冬山河畔,仍然守著碾米廠,把孩子磨大,自己卻磨老了;姑姑做的蘿蔔乾遠近馳名,每年夏天有人特地載回阿姑的蘿蔔乾,分給愛吃的臺北人,咬得滿屋子亂響,今年,一群日本觀光客向阿姑借盥洗室,阿姑就請他們吃蘿蔔乾;日本人讚不絕口,想出錢購買,可是,姑姑卻以答應送人為由婉拒;當她知道後,不禁罵阿姑傻,錢到眼前也不會賺,自家人要,再曬就有了嘛;阿姑則以為人當守信,不可為錢改變心志;她一聽,不禁覺得臉紅耳赤!

  第十篇為「停泊在不知名的國度」,著者敘述到法國旅遊的觀感;當飛機抵達戴高樂機場,寒冷的氣流如千萬支銀針刺遍全身;清晨的巴黎街道宛如被霧封鎖的墓場,隆冬的冷血之手拂過每一棟潮溼的建築,和每一棵枝椏 結的黑樹,使它們毫無怨言的滑入安息階段;巴黎可以說是為異鄉人準備的,尤其是那些罹患飄泊宿命的靈魂,他們可以在這裡放縱感傷或是喃喃自語;從巴黎往西行,可以到達羅亞爾河畔城堡的古都杜爾;往西南走,可以抵達大西洋東岸的酒城波爾多,旅客三五成群的參觀酒廠,沉醉於酒香世界;從波爾多南下,來到卡爾卡松古堡,包含教堂、露天劇場及孔達爾堡,她努力睜著眼睛凝望,那棲滿古老靈魂的城堡卻彷彿不屑看世人一眼,但它保留龐大的空間,讓鴿子藏身;她不禁思索著古蹟的意義在哪裡?也許,只是為了向歷史致敬吧!

  讀完這本書,筆者不禁佩服簡媜小姐的敏銳觀察力和深刻思考力;著者慣於以流幻筆墨描述虛幻冷煙的城市,而此刻卻迷戀長年處於基層的小市民生活圈,他們任勞任怨的活著、被決定著;因此,她樂於用抒情的文字保留他們的容顏與情感,他們的艱難與慈愛。

  總之,描述小人物的悲喜哀樂,是每一個寫作者所必須經營的課題;只有從平實的生活裡尋找,才能發現不平凡的事蹟;所以,文學作品不必歌功頌德,而是要具有悲憫人生的情懷。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