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造高雄為優美的文學天地,三年前,台灣第一座以城市命名的文學館─「高雄文學館」誕生!發展至今,它不但成為文學創作與休閒兼具的文學館,還將文學送至校園、送進社區,以提升整個城市的人文風貌為目標。
多功能的文學空間
現位於中央生態公園中的「高雄文學館」原為高雄市立圖書館第二總館,為配合高雄市文化創意休閒產業,便向文建會爭取將第二圖書館改造為融合文學、資訊與休閒的多功能文學閱覽空間。
也為避免與鄰近的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的功能重疊,以「文學」為館藏特色的館舍就此成型。目前,除了各項文學活動的持續推展,館方也投注心力在高雄文學史與在地文學作品的徵集與典藏,朝形塑「高雄文學館」為高雄市的文化新座標邁進。
認識高雄作家及其作品
擁有巴洛克式建築外觀的「高雄文學館」,佇立在綠意盎然的中央公園中,兼具自然與人文的雙重景觀。而這棟古典風格的建築,共有兩層,一樓規劃為「作家創作文物展」、「文學書架」與「期刊區」;二樓則為「高雄作家著作專區」、「高雄文學作家專區」、「台灣文學專區」還有記載著西元1563年至2006年的「高雄文學發展大事紀」。
沿著林蔭步道走近,一推開門「作家創作文物展」馬上就讓進館者與知名作家的手稿、簡歷、生活照及著作,有了親密接觸的機會,讓讀者不僅能睹物認識作家,還能揣摩作家創作時的心情點滴。如同到訪當時,適逢展出作家東方白的創作文物,透過實地參觀才得以親眼目睹一張又一張的電腦廢紙背後,竟然就是大河小說《浪淘沙》著作的手稿。而這部耗時十年、全文三大本、共一百五十萬字的嘔心之作,卻也因活躍於紙上的字跡而更富情感,並且也拉近了作家、著作與讀者間的距離。
而館內陳列出與文學相關的書,有大眾文學、青少年文學、網路文學、俠義小說……,對喜愛文學的讀者來說,應可謂一應俱全。在飽覽種類豐富的文學書籍後,步上二樓,才剛啟用的「高雄文學館作家資料專區」則更能加深對高雄作家的認識。
高雄作家的界定採廣義認定,也就是出生於高雄、曾在高雄就業或就學一年以上並出版一本以上的著作者,都予以列入。現階段專區共收錄了139位高雄作家的資料,包括漢語文言詩人陳錫如、文學運動家楊逵及年輕一輩的網路文學作家藤井樹……等都列入其中。負責「高雄文學館」的高雄市立圖書館閱覽組組長郭淑卿表示,「文學館是提供民眾認識高雄作家及其作品的重要管道。」除了親自走訪文學館以加深對高雄作家的認識,在高雄文學館的專屬網站中,也已將作家資料數位化,民眾只要上網檢索,就能得知與高雄作家相關的詳細資訊。
匯聚力量深耕文學
在硬體與軟體的積極籌設下,「高雄文學館」在充實館藏的同時,也不忘將文學創作的種子播得更遠。因此,館方藉由定期舉辦的「作家文物展」與「文學家駐館講座」的活動,以吸引更多讀者的參與。光是去年一整年,就有24位文學家曾到館舉辦講座,包括:總統府資政彭明敏、台聯主席蘇進強、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都曾是高雄文學館的駐館作家。
對此,郭淑卿清楚地指出:「館內每一場文學活動均避免涉及個人的政治立場,因為文學的討論不應因政治立場的不同,而受到侷限。」所以,活動的策劃最終還是以文學的討論為依歸。不過,她提出,「最累人的還是與駐館文學家敲定時間的過程。」當讀者要得知駐館文學家的講座時間,只要上網一點就成,然而,在便利的背後卻隱藏著館方與文學家間,多次辛苦交涉的過程。儘管作家文物展的籌設與布置也煞費苦心,但是,座無虛席的活動現場,卻
往往是館方辛苦的最大安慰。
而「送文學到校園」與「與課本作家面對面」的活動,則以文學扎根為出發。文學館不僅聘請深受年輕學子喜愛的作家深入校園分享寫作經驗,也透過與社區資源的結合,提供作家與師長暢談文章創作的理念與想法。然而,以深耕文學園地為努力目標的文學館,仍持續積極凝聚各方的力量,以達到為文學的發揚及薪傳體現輝煌的境界。
名稱:高雄市文學館
電話:07-2611706、07-2611707
地址:801高雄市前金區民生二路39號
網址:www.ksml.edu.tw/cmenu/cintro/intr.htm#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