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廿一世紀資訊中心:數位圖書館

文:林明宏(台中技術學院圖書館讀者服務組組長)

【摘要】

  圖書館自動化在20世紀已廣為普及,隨著資訊科技的創新與數位化資料類型的盛行,21世紀圖書館將繼續為第二代自動化系統的建置而努力。數位圖書館將是未來人類的資訊中心,國內外對此一議題已有相當多的論文發表,本文主要在探討數位化圖書館的意涵,數位化圖書館建置的目的與規劃原則,對未來進行的工程將碰到的問題提出部分的看法。

【Abstract】

  Library automation has become a world wide field in the twentyth century. Along with the innov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opularity of digitalized data type, the library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will continue to strive for setting up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automation system. That is to say, digital library will serve as a information center of human being in the future. 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papers published in Taiwan and other countries discussing on this issue.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implication of digital library, the purpose and principles of digital library setup planning, and partial solutions for the problems in developing process.

關鍵詞:數位圖書館、電子圖書館、虛擬圖書館

Keywords:digital library、electronic library、virtual library

壹、前言

  踏上廿一世紀的領域,我們面臨即將進入資訊社會的衝擊,圖書館在迎接新千禧的過渡期中,遭受網際網路發達後所衍生出來的壓力,必須同時擔負傳統圖書館與數位圖書館雙重功能與角色,圖書館員一方面要利用傳統館藏提供資訊服務,另方面更需要積極規劃建置電子式出版的典藏,才能滿足網路世界中讀者所提出多元的資訊需求,以及應付虛擬世界中各種競爭對手的挑戰。於是各種型態圖書館名稱應運而生,如電子圖書館(electronic library)、數位圖書館(digital library)、虛擬圖書館(virtual library)、全球圖書館(global library)、無牆圖書館(library without wall)等,一般而言,電子圖書館一詞使用的歷史最久,有廿多年歷史,而虛擬圖書館係因應網際網路的興起而產生,至於數位圖書館一詞的使用,於下一節數位圖書館的意涵中將提到。

  對於未來資訊社會中各種型態圖書館用詞上,圖書館界大都將這些概念劃上等號,有些學者或資訊業者對於這些名詞認為有不同的意涵,有些學者則認為差異不大,以下就若干觀點來討論這些相關用詞的異同點。有的人從館藏實體存在與否來界定,認為虛擬圖書館是圖書館本身並無館藏,而終端使用者卻可藉由電腦在網路上連結到許多資源,這個資源就像是一個圖書館中心,可以擷取許多的資料,例如雅虎(Yahoo)本身就是一個虛擬圖書館,Yahoo不須擁有自己的館藏,但編製了很好的目錄,讓使用者方便於網路上獲取所需資源。而數位圖書館則有原始典藏,圖書館以技術、科技將之數位化處理,然後貯入電腦儲存設備裏,供使用者檢索利用。數位化的圖書館是所有的館藏都可以數位化形式儲存,數位化處理的結果是可以找到其原始館藏(註1)。

  國內資訊業者胡琮乾先生則以階段性來區分其間的差異,他認為所謂電子圖書館、數位圖書館和虛擬圖書館是一種演進過程,圖書館自動化早期從管理的角度來看,由於資源太豐富需借重管理的技術,但進入數位化以後,數位強調內容本身的資訊能力提升,由於網路或虛擬的觀念產生,牽涉層面包括技術、各種檢索方式,使資料更有傳遞知識的表現能力,虛擬圖書館所強調的重點是如何快速主動的傳遞、服務等概念(註2)。

  綜言之,由於電腦網路的日益精進,通訊傳媒技術的突飛猛進,全球資訊網站(WWW)數量的迅速成長,促使數位化資料大量產生,也為圖書館管理帶來廣泛而複雜的問題。本文討論的重點是針對廿一世紀圖書館未來發展的建置,提出一些淺見,對於多個不同的用詞不做學理上的定位區隔,因此無論電子圖書館、數位圖書館、虛擬圖書館等,在此都視為數位圖書館的概念,圖書館朝向數位化型態發展乃大勢所趨,有關如何建構數位圖書館,才是我們所必須關心的主題。

貳、數位圖書館的意涵

  數位圖書館(Digital Library,簡稱DL)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自圖書館學大師蘭開斯特(F. W. Lancaster)所提出的無紙社會(paperless society),在此社會中溝通形態將由印刷形式轉變為無紙化、電子化的溝通系統(註3)。「數位圖書館」一詞首先出現於美國前參議員高爾(A. L. Gore)在1992年7月1日提出的「資訊基礎建設與科技法案」(The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Act of 1992)(註4)中。另外1994年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NSF)贊助美國六所大學所進行的數位圖書館研究計畫(digital libraries research projects),自此以後數位圖書館一詞乃廣被圖書館界、電腦業界和其他行業的人士所採用。

  以下援引一些學者對數位圖書館之定義,以利於了解其意涵。

  一、1992年Christine Borgman對數位圖書館的定義為“是一種隨時、隨地提供讀者取用所需資訊的服務”(註5)。

  二、數位圖書館是蒐藏數位化文件的地方,但並非侷限於某一地的硬體和軟體的館藏,這些館藏皆是數位化文件,包括任何形式、媒體的資訊且其內容大小不拘,使用者可透過網路查尋到所需的資訊(註6)。

  三、鄭寶梅認為數位圖書館的必然發展條件是數位化館藏,亦即數位圖書館之資料或館藏主要是電腦可處理的形式-電子化或數位化(註7)。

  四、陳敏珍的觀點,所謂數位圖書館,簡單地說是以數位化形式收集、儲存、組織各類型資訊,並透過通訊網路提供讀者利用虛擬化的館藏(註8)。

  綜合而言,數位圖書館的定義是眾說紛紜,簡單地說,數位圖書館是以數位(0與1)的方式儲存包括文字、聲音、影像及圖片等形式的資料,並透過通訊網路可隨時提供讀者取用所需資訊的服務機構或組織(例如,把書或圖片通通掃瞄進電腦、把聲音存成WAV或MP3檔案,或用MPEG格式來存動畫等,以電腦的儲存設備如硬碟、磁帶等來儲存這些經數位化後的資料,再透過通訊網路,提供讀者作資料之搜尋、擷取與處理)。

參、數位圖書館的特點

  傳統圖書館的資料蒐集與館藏發展是以印刷資料為主體,而多媒體的館藏則以視聽媒體為主要蒐藏與服務的範圍。民國69年國內開始有計畫地進行自動化系統至今,圖書館自動化只能視為圖書館本身在經營績效改善上的一個途徑,與所謂的數位化圖書館境界是有不同的。當然,隨著圖書館本身加強對各個線上資料庫的連線利用,類似數位化圖書館的雛型也逐漸成形。但相較於數位化圖書館強調由使用者的直接利用,圖書館自動化所呈現的形態仍是以較間接的方式來提供數位化的資料。例如在數位化圖書館中的電子期刊往往不是現行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所產生,而是由出版單位所提供,目前圖書館界正結合電腦業界及網路資訊專家投入第二代的圖書館自動化規劃工作,那就是數位化圖書館的建置工程。

  由前項數位圖書館的涵意得知,數位圖書館其實是造福遠端的使用者或讀者,為人類在資源使用上帶來美麗的憧憬,克服時空限制,擴大資訊服務範圍,真正做到資訊整合與資源共享的境界。數位化圖書館也改變了圖書資訊管理與應用的模式,具有許多傳統圖書館無法抗衡的特點,玆將其特點敘述如下:

一、主要收藏品為數位化的全文資料
  所蒐藏的圖書、期刊論文、研究報告、新聞、多媒體等資料,均以數位化的形式呈現,與傳統圖書館的數位化資料以館藏書目資訊為主有別。

二、電腦媒體及周邊設備為資料的主要儲存地
  資料存置地點為電腦媒體、光碟等,不是圖書館樓層的書架。

三、時空無礙的服務
  除特別情況外,可說是全年、全天開放服務;分置各地的圖書館經由網網相連共同合作、共享資源。

四、彈性的使用地點
  如圖書館、辦公室、研究室、家裡,均可連線使用。

五、全自動的服務
  資料的取閱全由電腦系統自動處理,不再採用人工借閱方式。

六、隨時自由取用
  除具有版權的資料需依照規定提供服務外,沒有版權限制的資料,使用者可自由取用。

七、即時(real time)的資料傳輸
  由於受數位化資訊特性的影響,使用者索取資料時,系統立即複製、傳輸,可說是即求即傳,不用等待,也不再有借還的處理。

八、無牆、無邊界服務全球人士
  凡連接網路者均可取用,服務的對象擴及館內外及國內、外使用者,營造全球一家或地球村的使用環境。在共同協定及有關各種標準的應用下,各館使用的系統漸趨一致,使用者悠遊各館及相關資料庫,以滿足個別的需求。(註9)

肆、數位圖書館的建置

  比爾‧蓋玆說過:「如果八○年代的主題是品質,九○年代是企業再造,那麼公元兩千年後的關鍵就是速度」(註10)。數位化資訊的產生、流通、傳遞等速度之快絕對是前所未有的。是故,以下就針對建置的目的、規劃及國內外實例提出簡述。

一、建置數位圖書館的目的(註11)

 (一)讓全球更多的人能分享資源
  不論是館際合作、學術研究、消息資訊、產業訊息、個人興趣等之資源只要一處存放,任何有能力上線的人就能分享資訊。
 (二)節省硬體與儲存空間的經費
  在空間的擴充方面,我們以圖書作例子,如果我們把一本300頁的書掃瞄到電腦,平均來講,灰階掃瞄一頁大概要80K的儲存容量,300頁需要約24MB的儲存容量,以現在最常用的20GB硬碟(只要四千多元)來說,算一算就知道可以放多少書,而一顆20GB硬碟所佔的空間充其量也不過就是一本500頁的書那麼大罷了。依此推算省下的實體空間將不可言喻,空間變小了,建築家俱等設備經費自可省下移做其他用途。
 (三)線上立即傳輸資訊,提升研究效率
  數位圖書館成立後,取用遠端資料已不再遙不可及,過去透過館際合作途徑取得研究資料,如今只要在終端機前即可作線上傳輸,真正應驗了「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四)圖書館資源可以免費廣告行銷,擴大使用率
  圖書館員一定很清楚大部分的館藏若干年都未曾被借閱過,常被流通的館藏只佔著少部分比率,館藏資源數位化後增加能見度,原來讀者需到館才能取閱的資料,一下子在網路上做了免費的廣域行銷,使用率自然就增加。

二、規劃原則

 (一)圖書館需先了解自己(經費、館藏、採購重點、特色、政策)。
 (二)列出館藏資料數位化需求的優先次序。

    1. 立即可做且看得到成效的工作有哪些?
    2. 參加「全國學術電子資訊資源共享聯盟」,找出general及local需求。

 (三)找出立即可用的館內外支援。

    1. 可否利用高速電腦中心、交大、中研院等既有的資訊基礎設施,如網路硬體、軟體資訊資源。
    2. 是否可以向上級如教育部及國科會申請到補助經費。
    3. 找出有能力又有高度意願作資源分享的單位。
    4. 避免孤軍奮戰,與其他單位共同規劃議定合作項目及合作機制,進行示範合作模式。

 (四)數位圖書館基礎設施既非集中式也不是一個個體戶,而是一個分散式複數資源的知識集合,所以共同建置才是成功之道。

    1. 擴大合作對象。
    2. 推動合作館藏發展。
    3. 發展合作系統。
    4. 推動館際合作服務。

三、國內外實例

 (一)國內著名的數位圖書館及計畫:

    1. 淡水河溯源計畫
      「淡水河溯源」計畫為國科會數位博物館專案計畫之一,於民國87年10月起由台灣大學負責策劃執行,以富有聲光影像之多媒體方式並配合虛擬實境技術呈現淡水河流域的地理環境歷史和人文。http://www.sinica.edu.tw/~pingpu/
    2. 榮陽數位化圖書館
      由台北榮民總醫院、陽明大學、醫藥衛生研究資訊網共同建立http://www.vghtpe.gov.tw/infoshare
    3. 國家圖書館遠距圖書服務系統
      由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中心建立,資料庫收錄台灣及部分港澳地區所出版的中西文期刊、學報約2700餘種,提供民國80年以來所刊載的各類期刊論文篇目。讓大家藉由期刊論文之篇名、作者、類號、關鍵詞、刊名、出版日期、摘要、電子全文等,查到所需參考的最新期刊論文,以促進學術研究發展。除論文篇目外,民國八十六年以後的資料將陸續提供摘要內容顯示,此外也可連結國家圖書館數位化期刊影像資料庫以及網路期刊電子全文,提供論文原文傳遞服務,您可藉由文獻傳遞申請,即時取得所需參考的期刊論文內容。http://readopac.ncl.edu.tw
    4. 故宮博物院
      將該館中華歷史文物如銅器陶瓷等數位化。http://www.npm.gov.tw
    5. 清華大學清蔚園
      「清蔚園知識園區」原名脈望山房知性博覽會,本為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黃一農教授的私人網站,故以其書齋命名。後因人文社會學院、傳媒學程、教育學程以及資訊工程系的部分成員,認為其理念有可能發展成一甚具社會關懷和人文精神的新形態資訊傳媒,遂擬議結合國內學術和教育界的有心人士,共同推動此一發展精緻網路文化而努力。清蔚園於民國八十六年五月十四日正式開幕。清蔚園成立至今,每年被閱讀的頁數超過三百萬,訪客近一百萬人次,儼然成為華文網路中最大的知識性公益網站。http://vm.nthu.edu.tw
    6. 交通大學浩然數位圖書館
      由交大思源基金會、交大計算機中心與浩然圖書資訊中心於86年所創設,提供亞太地區圖書館與學術單位透過網際網路來檢索建置於該校的資料庫,目前浩然數位圖書館中包含有八十多種書目資料庫以及上千種期刊全文,使用者只需透過網際網路即可進行查閱資料並取得文獻全文。http://digilib.nctu.edu.tw

 (二)國外著名的數位圖書館及計畫:
  目前英美兩國數位圖書館先導計畫所進行的項目大都包括:整體性虛擬圖書館;大學校園數位圖書館環境;館藏數位環境;圖形資訊系統電子期刊自動化索引智慧型檢索系統…等。(註12)

    1. 美國六所大學數位圖書館先導計畫-1994年,美國的DARPA、NASA、NSF共同投資24.3Million美元,以四年的時間協助史丹福大學等六所大學進行數位圖書館先導計畫。http://www.dli2.nsf.gov/dlione/
    2. 梵諦岡圖書館-收藏了世界上許多稀有書籍和文件,該館為保護其資料,避免太多人到館閱覽破壞原件,透過數位化技術將所有手搞與稀有文件數位化。http://www.vatican.va/
    3.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音樂圖書館-舉世聞名的音樂學院,為讓學生隨時有複習的機會,特將音樂作品數位化提供使用。http://www.music.indiana.edu/
    4. EMI之KPM音樂圖書館-EMI音樂出版公司透過數位圖書館的技術將其出版的音樂、影像、文字、動畫以及電影資料等予以收存。

伍、數位圖書館面臨的問題

  數位化資料具有任何人可隨時隨地取閱的優點,據研究指出有些學校因數位化資料的易於使用更可提高利用圖書館的頻率,卻也因此衍生出不少問題,資料數位化後實體圖書館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而圖書館還需要龐大的面積儲存圖書資料嗎?出版商為了維護利潤的前提,對數位化資料的發行出售轉為授與使用權,使用時更要求圖書館嚴格檢驗使用者的身分,反而與圖書館推動資料自由化的方向背道而馳,這種問題均是資料數位化後值得我們深思的。

  此外著作權的問題該如何解決?最根本之道是透過立法取得合法的途徑,然而以國內政治生態,立法的時效性與品質,著實令人無法放心。其次,如何培養數位圖書館員一直未被重視,畢竟「人」才是所有計畫的規劃者與執行者,具有對新科技高度敏銳性、與時俱進特質的館員才是數位圖書館成功的基石。再其次相關標準尚未制定,例如多媒體數位化資料格式標準,圖書館唯有依循標準而行,才不會必須不斷面臨轉換之問題。最後數位化資源如何永久保存的問題,我們在發展之際也不容忽視。

  另一個人文精神層次的問題,是人類在數位化後是否會對社會產生迷失感,因為資料數位化後人們只能對著冷冰冰無感情的機器,再也聞不到書香氣息,感受不到鳥語花香的閱讀環境,雖然說能從多媒體電腦中聽得到,但畢竟缺少了「人情味」與「自然美」,在世紀交替之際,數位化是否就是斷裂時代的開始?

陸、結語

  人類歷史的足跡由游牧生活轉進到農業生活,再由農業社會進步到工業社會,資訊社會則步工業社會後塵而生。傳播媒體的革命則由口語傳播→文字革命→機械印刷,如今21世紀則進入了數位革命。圖書館是人類心靈和各種創作的搖籃,這個搖籃即將因圖書館數位化而有危機,因為相伴而來的競爭者更多且具威脅與挑戰性。圖書館若要掌握「化危機為契機」的致勝先機,必須加以省思定位與角色的問題,然後主動出擊。善用數位圖書館的相關科技,主動行銷、傳遞知識與資訊,在科技與人文、傳統之間找到平衡,相信在數位化的時代中,圖書館可以再啟燦爛的第二春。

【註釋】

  • 註1:劉淑德,「電子圖書館與資訊化社會」-座談會紀實,社教雙月刊No.77(民國86年2月),頁9。
  • 註2:胡琮乾,「電子圖書館與資訊化社會」-座談會紀實,社教雙月刊No.77(民國86年2月),頁9。
  • 註3:陳敏珍,「從數位圖書館的發展談虛擬學習環境的建立」,社教雙月刊No.77(民國86年2月),頁12。
  • 註4:陳亞寧,「化危機為契機:試論虛擬圖書館對圖書館界衝擊」,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54期(民國84年6月),頁61-62。
  • 註5:同前註。
  • 註6: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Definition and purposes of a digital library,"(20 July 2000).http://www.ifla.org/documents/libraries/net/arl-dlib.txt
  • 註7:鄭寶梅,「全球數位化館藏發展初探」,國家圖書館館刊2期(民國86年),頁26。
  • 註8:同註3。
  • 註9:陳香蘭、涂曉晴,「考察美國數位化圖書館心得報告」,台大醫學院圖書分館館訊26期(民國85年9月),頁5。
  • 註10:比爾‧蓋玆著,數位神經系統,樂為良譯(台北市:商業周刊,1999)。
  • 註11:楊智晶,「數位圖書館之建置原則」,全國技專院校圖書館自動化規劃第五次研討會演講(民國88年12月23日)。
  • 註12:涂曉晴,「圖書館的新象:數位圖書館」,台大醫學院圖書分館館訊29期(民國86年5月),頁20。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