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加納桑(Shiyali Ranganathan,1892~1972)提到:「圖書館是一成長的有機體。」所以,圖書館需隨著不同時代,不斷地成長發展。尤其台灣的圖書館事業正受到資訊技術的衝擊,勢必在功能與服務上有所調整,以朝具有新技術、新觀念且鬥志高昂的服務品質邁進。
目前傳統圖書館在面對環境衝擊的自處方式,包括:國立台中圖書館正籌備轉型為「國家數位圖書館」、教育部委託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辦理的「公共圖書館輔導計畫」,以及各縣市鄉鎮圖書館間的經驗交流等,都是圖書館為因應外在環境劇變,尋求永續發展的機會。
謀求圖書館事業整體發展
而圖書館館員雖不再只是一位坐在書堆中的資料管理員,可是希望他們在錯綜複雜的資訊環境中,不但要發展資訊技術、輔導機制並還要不忘經驗交流,又似乎太過繁重。因此,謀求圖書館事業的合作發展,不失為提升圖書館與館員的作法。
致力於台灣圖書館自動化的王振鵠教授曾提到:「圖書館不僅是資源共享的利器,也是地區與地區間、文化與文化間相互了解與競合的媒介。」儘管台灣地區的數位圖書館起步較晚,可是卻能因秉持如王教授所述「促進文獻整合交流」的內涵,進而拓展社會教育與提升個人學識的重要途徑。
然而,許多鄉鎮圖書館因受限於經費,購書預算明顯不足,其推動國家文化建設的使命也相然受影響。對此,國立台中圖書館採編課課長賴忠勤認為:「數位圖書館的機會就在於,不會因有實體書籍的冊數限制,而有館際間暢行無阻的通閱功能。」
國立台中圖書館目前提供公共圖書館分享的數位資源包括:公共圖書館共用資料庫、電子書、數位學習教材、數位影音資源以及逐漸建置的數位典藏。賴課長坦言:「電子書是目前還需繼續努力擴充的區塊。」由於國內電子書的市場尚未成熟,許多出版業者仍在觀望,即便國中圖想大量採購卻始終難以執行。
因此,國中圖目前採購的電子書範圍分為「繁體中文電子書」如:親親文化Little Kiss電子書、小魯兒童文學電子書、UDN數位閱讀網電子書,「文學作品電子書」如:青年本土作家作品徵集、縣市文學獎作品數位化,與陸續買進的「西文電子書」。另外,還請專家學者列出2500本書目,以公開招標的方式,希望能更豐富電子書的種類。
賴課長強調:「為便利讀者使用電子書、數位學習教材、國中圖自建的資料庫與講座,只要在家輸入讀者借書證資料就能上網輕鬆學習。」其餘則因授權使用模式,只限公共圖書館或文化局內部使用。同時,為推廣數位資源的利用,國中圖已編印宣傳摺頁供各縣市文化局與鄉鎮圖書館民眾索取,並預計從10月起針對全國圖書館館員進行25場數位資源巡迴教育訓練。
突破技術 拓展營運思維
在圖書館的經營上,不單只汲汲於內部技術作業的改善,還要進一步體認所擔負的文化使命。現代科技的應用及嶄新的管理思維,讓公共圖書館有如添翼的巨人,不僅在資訊的處理與傳播上有突破性的進展,服務也需更切合民眾的需要。
因此,由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成立的公共圖書館輔導團,已分階段進行北、中、南三區的圖書館訪視行程,共同為公共圖書館的經營管理與服務趨勢,提出精闢建言。而在高雄縣也有一群對圖書館服務充滿熱情的館員,每年固定共聚ㄧ堂分享基層服務的經驗,也互吐工作的甘苦。
發起館員成長營的是高雄縣永安鄉立圖書館館長陳進鳳,因有感於館員提供讀者服務外,自身也必須共同成長,而建言鄉長每年固定編列「館員在職訓練」的經費。「既然已經請了講師,只有永安鄉的館員參與,又似乎太浪費資源?」所以,他決定將此資源延伸到高雄縣的每一位館員身上。
陳館長將每年一次的高雄縣館員交流日訂在星期一,「因為休館,大家才能踴躍參加。」通常他們不僅藉此聚會增加互動,還會分享各個館舍近期的活動與創意思維,甚至有好的師資、經營構想,還會好康道相報!
這就是台灣地區圖書館可愛的地方,不僅對於圖書資訊本身以及需要者的一體重視,在圖書館的服務也以熱誠、愛心以及耐心,善盡圖書館服務民眾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