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達人─陳明秋歡喜付出 把吃苦當吃補

文:鄭秀圓 照片提供:侯聰慧

五月天阿信稱自己母校為「全臺北市最自由的一片天空」。  走進校地寬廣的臺北市師大附中,看見身穿藍色制服的年輕學子,個個神采奕奕,臉上容光煥發,在最美好的青春時光裡,綻放出獨特的姿態,知名樂團五月天阿信稱自己母校是「全臺北市最自由的一片天空」,經過實際走訪後,真的可以感受自由學風之氣息。

  由於附中學習風氣自主多元,這讓每天在圖書館默默耕耘的編目人員陳明秋非常熱愛這個環境,儘管每天所做的編目工作繁瑣,仍然抱持使命必達的態度,全力以赴,確實達到編目一致的任務,並且用最快的速度將新書上架,讓學生搶先感受閱讀新書的痛快。

服務是根本 學習是終身

  圖書館編目人員往往埋在書海裡默默地耕耘,他們的努力與驚人的耐性時常被人所忽略,面對如此細節又繁瑣的工作,陳明秋表示,「服務是根本,刻苦耐勞是本分;學習是終身,甘願做就歡喜受。」

  非圖書本科系的陳明秋,曾擔任行政部門公職人員,當初為了教養兒女方便,欲轉換跑道到學校圖書體系,因此透過國家圖書館與圖書館協會的進修課程,習得第二專長,從民國80年開始進入附中圖書館擔任編目人員,這一待就是20年了。在這20個年頭裡,從書單建置、買書、編目、歸架等程序,陳明秋都瞭若指掌,只要學生詢問哪一本書,幾乎可以不用查詢就知道編號。

歷經三次系統更換

  在數位化的浪潮下,圖書電子自動化的作業,便利了查詢作業,卻也苦了這群編目人員。陳明秋表示,從手工操作到電腦系統化,其間歷經了分類法與作者號的替換、自動圖書系統的建置,以及3次圖書系統大更替,從作業到完成,她都全程參與,花費了不少心力。

  過去在紙卡的年代裡,編目人員必須一筆筆詳實寫上書目的編碼內容,改成電子自動化後,除了詳實輸入之外,碰到系統規格不符的時候,常會造成資料的流失,這個時候就得把流失的資料回復,一筆一筆地去核對,可想而知,圖書自動化的過程是多麼地浩大工程了。

  在為期半年圖書自動化編目過程裡,由於資料的正確度與編目良莠有關,因此編目人員扮演重要角色,必須小心翼翼地如實紀錄,以免造成未來讀者查詢的困擾。當時建置人員只有3人,對於電腦運作還尚未熟悉,所以在編目的時候,本著刻苦耐勞與不斷地學習,最後才終於順利完成電腦化程序。陳明秋打趣的說,由於當時馬不停蹄地在做編目的工作,還因此造成肩頰骨膏肓穴刺痛的症狀呢!

撙節經費 充實館藏

  在經費有限,甚至逐年減少的情況下,為了讓學生可以有更多元的視聽媒體及圖書,館內不委外編目建檔,將多出的經費,用來充實館藏內容。到民國98年8月為止,館內館藏數量高達8.6萬冊,這對於一般高中來講,圖書資源算是非常的豐富。此外,館內的新書會盡速編目上架,甚至比市立圖書館的速度還快,所以時常會聽到學生說,「市面上的新書,在圖書館裡就可以找到了!」而這些都是陳明秋不辭辛勞努力付出的成果。

  除了提供更多元多媒體資源外,陳明秋擔心在升學掛帥的環境下,學生只待在教室而不走出來接觸更多元的書籍,因此建議增購優質漫畫書,限制館內閱讀。陳明秋笑著說,看到學生們看漫畫時而投入,時而笑到人仰馬翻的模樣,她心裡也竊喜,設置漫畫區讓圖書館充滿更多歡笑,也讓學生喜歡漫畫後,進一步發現館內更多藏書。此外,為了讓同學可以有更充裕的借書時間,陳明秋也與同事輪班,從星期二到星期五延長到6點閉館,鼓勵更多學生到圖書館借書。

待人親切 與學生打成一片

陳明秋獲績優編目人員,實至名歸。  「阿姨!阿姨!」這是很多學生稱呼陳明秋的方式,從稱呼就可以知道與學生相處非常融洽,也意味著對她為人處事的肯定。有的學生畢業後,換成自己弟弟妹妹進入學校就讀,會強力推薦他們到圖書館,認識這位人人口中和藹可親的圖書館阿姨。

  此外,與陳明秋共事多年的圖書館主任簡仁彥表示,由於館內人員不多,很多事務都由陳明秋一手打理,處理得非常好,並且與學生相處融洽,感情有如家人一般深厚。這次她獲得績優編目人員獎,讓平時的耕耘受到肯定,並讓圖書基層人員的努力被更多人看見,真是與有榮焉。

  透過這些朝夕相處的長官與學生的肯定,是陳明秋最欣慰的地方。她也有感而發地說,擔任圖書編目人員期間,從做中學習到很多,尤其對不是本科系的人來講,獲益良多,而這些一屆屆附中學子的熱情回應是她最大的收穫,因此,在未來,她會以圖書管理作為終生志業,繼續堅守岡位,讓更多莘莘學子進入圖書寶庫。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