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未到圖書館研習班的上課時間,已有幾位鄉民陸陸續續地走進教室,放下包包後,然後坐定。視線與思緒隨即被正在放映的投影片牽著走,「這是鍾老師在成人書法班的上課情形,你看,爺爺的神情多投入啊!」一張又一張的照片,留下上課的記憶、喚起學習的動力,想與更多親朋好友分享,只要點進三灣鄉立圖書館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library833430),一切就OK。
由獨立網頁開始
「尤其是老人家最樂於與他人分享在圖書館學習的樂趣,每回上課前螢幕上的部落格分享,就能讓他們聊得不亦樂乎。」而這段空檔也是三灣鄉立圖書館藉機推廣部落格使用的公益廣告時間。館員謝淑貞有感而發地說:「建置部落格的最初用意與最後引發的效益,還算划得來。」
當初只是很疑惑,為什麼鄉鎮圖書館的網頁,只能掛在鄉公所或文化局下的空洞網頁?三灣鄉立圖書館為尋求與民眾互動更為便利的管道,終於在2003年公共圖書館空間營運與改善計畫中,爭取到一筆3萬元建置網頁的經費。
由於當時的部落格使用尚未普及,館員只能請工程師協助設計網頁、貼照片,加上內容制式不易更改,「儘管已註冊3年仍無法在入口網站搜尋到,儘管我們想利用它來宣傳圖書館的活動訊息依然不夠有效,我們還是歡喜,因為知道這是個開始。」三灣鄉立圖書館部落格的網頁上如此記述,而這個影響力有限的網頁就是部落格的前身。
藉部落格開始行銷
拜科技進步之賜,部落格的出現讓三灣鄉立圖書館館員的想法得以實現。她們當初以網際網路為平台,串起圖書館與讀者間互動的模式,終於能如願以償,「不僅頁面操作方便,更重要的是完全不需支付任何費用。」謝淑貞打趣地說:「將所有館內的訊息與活動都在部落格中呈現,看誰還敢說館員的工作很閒。」
除了經由部落格讓外界對館員工作的誤解做個平反外,真正的用意還是讓讀者能回顧過去館方的活動,同時也留意未來有興趣的課程。如此一來,就不需再夾報與發傳單了,因為藉由部落格就能得知許多館方的服務。
可是,當公共圖書館的部落格只是停留在訊息的傳遞與活動的紀錄,還是會有後繼無力之感。雖然館員將經營部落格視為工作的一部分,「但寫多,看多了之後,就很難再提起勁去記錄。」謝淑貞回想過去,看到館內小讀者沉浸在書本裡的模樣,都會火速地拿起相機拍下,然後再以文字與更多人分享。
當熱情慢慢消退……
或許是經營部落格的新鮮感漸隨時間逝去,也或許大環境讓謝淑貞失望透了,她一連說了好幾次,「小小機關設立的部落格,真的沒什麼好提的。」尤其是暑假期間,瑣碎的館務纏身更讓她的熱情大減。
而今三灣鄉立圖書館的部落格已邁進第3年,謝淑貞沮喪地表示:「還是看不見讀者的需要。或許更多回應、更多提醒改進的聲音,可以減緩一些在圖書館工作的疲憊感。」正如一位讀者在三灣鄉立圖書館部落格成立後不久,只是留言就給予館方大大的鼓勵,「第一次看見小小機關用部落格的喔。」
其實鄉鎮圖書館的編制人員少、經費更少,是長久以來的怪現象。館員用心做的基層文化建設工作,不像造橋鋪路那麼顯而易見;即使什麼都不想也不做,通常也很少會被責怪。但是,對於願意且有心在原有館務之外,還另成立部落格企圖與讀者頻繁互動的三灣鄉立圖書館,其積極的精神就很可嘉。
雖然謝淑貞在話筒的另一頭傳來,「總覺得在圖書館工作,是個會讓人熱情消退很快的地方。」她在語氣中透露著些許的無力感。不過,曾拜訪過三灣鄉立圖書館、曾與館員接觸過的人,應該都不會反對他們是一群很認真的館員。
文至此,突然想到這篇文章的圖片,該怎麼配?又撥了通電話給謝淑貞,爽朗的聲音一如往昔,初步推測館方在暑假期間課程的簡章、師資安排、報名、收費……等瑣事應已暫告一段落。
如果說部落格的生命週期取決於內容,那公共圖書館部落格的生命週期應該就掌握在廣大的讀者群手上。想起三灣鄉立圖書館部落格上寫著,「成立部落格其實是很小的一件事,被注意、被重視就成了一件大事。」
熱情,是可以相互感染的嗎?當答案是「肯定」時,還有什麼意見想發表的,那就請到公共圖書館的部落格上來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