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閱讀中壢的眷村印象

文:吳瑀芳 照片提供:吳瑀芳
龍岡分館南側看過去像兩本大書中間放有書櫃,書櫃擺放了四十五本書,這些書既是遮陽板有過濾光線功能,同時它們木質的材料也能吸附聲音,有效減少車輛來往的路面噪音

 桃園中壢的龍岡一帶具有濃厚的軍事氣息,除了設有陸軍第六軍團指揮部和陸軍專科學校,這裡更是全臺灣眷村密度最高的地區。
 

 一九五○年代,國共內戰國軍失勢,駐守在滇緬的游擊部隊撤退來臺,龍岡便是此批軍眷重新搭建家園的陣地,他們帶來了家鄉雲南及緬泰的文化,使龍岡的民情有別於其他眷村,東南亞風味的吃食在街弄間與飛揚的國旗舞成浪漫的異國風調,而在此處的圖書館————龍岡分館也順應這樣的人文設計館區,從與眷村老榕樹共生的建築到設置東南亞語系的書區,裡裡外外都體現了社區中不同文化的共存共榮。
 

躺在時光隧道裡的大書 記載著社區的從前到未來

 要來龍岡,建議是一早動身,從中壢火車站前站出來,無論是走到大約三分鐘距離的桃園客運總站搭上公車(112、169或169A皆可抵達),或是騎上站前的YouBike,都可以在二十五分鐘內到達走訪龍岡的第一站————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
 

 龍岡分館的建築外型久負盛名,從不同的方向觀看會發現每一面都長得不太一樣,若從榮民南路來,會看到圖書館和老榕樹們合為一體,建築物外的木條仿作成榕樹的氣根,一條條規則地爬在大片落地窗上,一吸一吐都彼此搭配著;而若是從中山東路來,則會看到矗立於社區中心的大書與書櫃,建築物本身化為社區的大型裝置藝術,既趣味也增添了令人躍躍欲進的互動感。

 

 早上七點半,圖書館還未開門,外頭卻已有許多讀者在附近走動、排隊等待入館。龍岡分館北面台貿公園,四周都是住宅區,居民和圖書館就像鄰居一般,時而在公園散步、遛狗,時而能到圖書館外的榕樹下乘涼、談天,中壢在地的建築師盧俊廷在設計西側入口時,特意將低牆規劃為可供乘坐的長椅,貼近生活的設計,讓提早等候入館的學生在全心投入書頁前,可以有一片綠蔭坐著休息、吃早餐。沿著木棧道走進圖書館,留意到在門口牆上和腳下都有女性作家的文句,入內後詢問館員,得知入口前方是文學廣場,由女性藝術家崔永嬿創作活字印刷版,並以女性的角度選擇關於眷村文化的文本,嵌在白牆、刻在階梯間,建築外觀如白色大書的龍岡分館印上鉛字,彷彿真的是一本可閱讀的書了。

龍岡分館北面台貿公園,四周都是住宅區,居民和圖書館就像鄰居一般,時而在公園散步、遛狗,時而能到圖書館外的榕樹下乘涼、談天 圖書館和老榕樹們合為一體,建築物外的木條仿作成榕樹的氣根,一條條規則地爬在大片落地窗上,一吸一吐都彼此搭配著


 龍岡分館不僅建築外觀美得懾人,館內的空間和館藏設計也絲毫不馬虎。一樓閱報區連結眷村的讀報印象,大片落地窗引導西側的老榕樹景觀進入室內,許多長輩一早就會來圖書館看報紙,坐在館內和外頭綠意相映,延續了眷村老榕的常民生活。向內深入大廳,天花板八公尺的挑高與枝條交錯設計,讓人有置身於樹屋之感,圖書館化成祕密基地,對於書的探險就此展開。藉由點點星光似的黃色球燈引領上樓,二樓的前導空間為期刊區,在期刊選擇上,因應龍岡地區的人文發展,從過去眷村內的緬、泰眷屬到近年來外籍配偶增加,龍岡分館的東南亞期刊區於是確立成特色,假日偶爾能見到新住民帶著孩子一起來選書、閱讀。

 

 「找到一個我最喜歡的位子坐下,就像鳥兒找到了一處歇腳的枝頭。在這個讓我感到平靜的地方,想要看書的念頭便漸漸地湧了上來。」館員分享建築師希望每位讀者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落,因此座位的設計豐富而且舒適,在兒童書區有或高或低的矮桌搭配圓椅、樹屋、活動環狀椅;在三樓閱覽區有四人大桌、木平臺的圓桌單人座、中央船型休憩椅、參考書室內的隱密單向座位等;而四樓溫書區則是以清水混凝土和木頭建材打造沉穩、寧靜的空間,無論是共讀大桌、小隔間獨立座位或是面壁的單向座位,都能滿足讀者欲專注沉浸書海的閱讀心情。

大廳天花板採八公尺的挑高與枝條交錯做設計,讓人有置身於樹屋之感,圖書館化成祕密基地,對於書的探險就此展開 三樓閱覽區中心設有船型休憩椅,坐在上頭像搭上了諾亞方舟,期待在書海裡找到人生的解方


 龍岡分館因為地域的多元文化興盛,為推廣閱讀,館員分享他們曾以行動圖書館的形式,在星期天早上的龍岡清真寺協助辦證、圖書借閱等工作,「不走一小步,永遠無法看到成果」受訪的館員嚴美月小姐說雖然外籍移工和新住民的借閱還是不如預期,但會持續推動閱讀,「問他們在家鄉常看的刊物或是喜愛的圖書,只要能做的,我們都會試試看」。
 

 離開前,又請館員分享了覺得這個圖書館最特別的地方,「像是誠品書店那樣放鬆、柔和的氛圍吧」,龍岡分館隱身在社區中,從鬧哄哄的大馬路轉進小巷,「圖書館像是靜靜躺在時光隧道裡的書」,與社區、人文緊密相連又能兼顧閱讀質感,在空間和氣氛上沒得挑剔,有豐富的館藏外,借閱量在今年第一季也僅次於總館和中壢分館,內外兼具的龍岡分館確實是心目中理想的圖書館。

 

兒童書區設有兒童故事屋,弧形矮凳可配合說故事、動手做等活動,隨意變換擺放方式 在二樓親子廁所,低矮的洗手檯設計讓小朋友能自己方便且愉悅地使用

 

早起逛市場 國旗下的異鄉美食

 從圖書館旁的YouBike站點借車後,前往下一站——忠貞市場。

 早上的龍岡活力十足,街上隨處可見國旗精神地飄揚空中,巡過忠貞市場一圈,滿街賣的不是老眷村固有的麵食,而是米干、豌豆粉、破酥包或是炸得香脆的煉乳甩餅等雲泰、滇緬料理。

 要在龍岡吃到、逛到美食,可不能太晚起,附近的店家多和市場作息同步,早上五點營業、下午兩、三點就收攤了,於是抓緊時間行動,約莫是接近中餐的時間,市場入口前的大路仍人車鼎沸,在地人喜愛的越南法國麵包、甩餅小攤都排了長長的隊伍,再繞到市場左後方的雲南文化公園,找到了遠近馳名的國旗屋,點了碗米干,一邊看著一張張國旗飄揚在藍天,心情上彷彿也進行了一次升旗典禮,帶著敬佩的心吃下這碗撐起龍岡眷村的故鄉料理,敬禮!
 

因為佈滿國旗而聞名的國旗屋米干米線店,彷彿是龍岡地區的縮影,融合了中華文化又帶了點東南亞風味 龍岡地區民族多元,回教徒不在少數,因此全臺僅有七座的清真寺,忠貞市場這裡就佔了一座

 

假日,在地人會在忠貞市場買齊一週需要的菜、肉,離開時順便排個喜歡的早餐帶回家吃 總是大排長龍的人氣店家——阿箴越南法國麵包

 

駐足在眷村裡的青年們 市集、獨立小店還有光陰的故事

 吃飽喝足的午後再踏上YouBike,約10分鐘的騎乘便可抵達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

 馬祖新村是中壢新興的熱門景點,也是繼臺北四四南村之後,全國第二個以「文化資產保存法」所留存的眷村。目前園區由在地青年團隊接手管理,每個月會舉辦一場市集,邀請在地歌手和文創品牌參與活動,並將老眷村房舍以書店、咖啡店或選品店等採駐點方式經營,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回到眷村,從而了解家鄉的歷史。

 遊走在眷村內,絡繹不絕的遊客拿著手機替家人朋友拍下與老房舍的合照、舞臺上的歌手唱著《光陰的故事》、一旁的涼亭有小孩和老人都在進行著各自的遊戲,眷村的印象在龍岡又重新被沖洗了出來,歷久彌新。
 

 

馬祖新村是中壢新興的熱門景點,一到假日都會有絡繹不絕的人潮在園區內拍照、打卡 目前園區由在地青年團隊——洄游創生接手管理,每個月舉辦一場市集,會邀請在地歌手和文創品牌參與活動

 

招募品牌或小店駐點,將老眷村房舍以書店、咖啡店或選品店等方式經營,吸引了許多人潮 園區正門對面空間原為眷村的活動中心,現為桃園光影電影館,每個月都會推出主題影展,除了週一公休外,每天都會免費播放電影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