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所堅持的事,有點兒寂寞,也常遭受挫折。在一年出版3萬餘本新書的台灣,能被看見的,不多;而有幸被看見的,除了故事本身精彩外,通常是媒體與書局經過層層遴選才脫穎而出。作者與出版社用心出版好書,書局通路與媒體則努力發掘好書,透過各式甄選與推薦,讓好書不要埋沒在茫茫書市當中。



中時開卷 用影像推薦好書
許多人都知道,〈中國時報〉「開卷」為維護媒體的公正性,在遴選年度好書時,不委託下列3種人當評審,過去一年內曾替書籍寫推薦序者、曾翻譯書籍者、曾策劃或編輯書籍者。
而多年來,台灣讀者心中的老牌閱讀版面─中國時報「開卷」,不僅用心遴選年度好書,還為年度好書做了許多努力:
(1)印製貼紙,送給出版社貼在書封上,以供讀者識別;
(2)請託書店集中陳列,方便讀者看到並購買;
(3)請託縣市鄉鎮圖書館購買得獎好書,舉辦書展;
(4)編輯人員努力上廣播等媒體打書;
(5)發新聞給中國媒體,宣傳台灣本土好書。
去年底,「2006年開卷好書獎」經過長達兩個月的決選、8 場評選會議,順利選出2006年最出色的41本得獎好書,分屬十大好書─中文創作、十大好書─翻譯、美好生活書、最佳青少年圖書、最佳童書5個獎項。好書選出後,依慣例逐本貼上開卷好書貼紙,並依例在各大書店展售、在圖書館辦書展,以及舉辦贈獎典禮。
但是,為讓這些千挑萬選才脫穎而出的「開卷好書獎」得獎好書,能在資訊氾濫的書市裡被讀者注意,今年,中國時報在副總編輯馮光遠及「開卷」同仁的腦力激盪下,大家決定仿效美國出版界為書拍攝BV(Book Video)的作法,來為2006年開卷好書獎的得獎作家拍一組BV,用影像的語言來推動閱讀風氣。
影片中,薇薇夫人在陽光下開懷地大笑;小說家蘇偉貞在白紙上寂靜書寫;科普作家林正焜醫師闡述科學精神;小說家鍾文音穿過充滿市井味的五金市場;運動文學作家詹偉雄在巷弄裡揮舞球棒;陳柔縉述說傳記裡傳主的歷史位置;報導文學作家瞿欣與肯納園自閉兒的家長孩子在草地上闊步……。
對於透過影像與聲音記錄下作家們的身影,開卷版主編李金蓮曾為文表示:「其實,開卷的職責就是鼓勵讀者讀好書、鼓勵出版社出版好書、鼓勵優秀作家創作好作品,獎的背後,最深切的意義是作家們能持續地寫下去。」而處於資訊傳播改變的時代,讓文章中作家的心影轉而為身影與讀者見面,算是國內的首創,除了遠居外地及正巧出國的作者外,共有12位得獎作家參與影片的拍攝,包括:薇薇夫人、葉安德、鍾文音、張友漁、蔡逸君、詹偉雄、瞿欣與肯納園、朱耀沂、林正焜、哲也、蘇偉貞與陳柔縉。
今年中時「開卷版」對好書所做的努力,讓誠品書店企劃處陳淑貞看過還想再看,而且「總是感動到起雞皮疙瘩。」開卷團隊的用心,終於透過影像與聲音,讓作家走到了讀者的面前。這12支國內首度製播的BV,串場的旁白為:「開卷好書獎,是好書,也是好看的書」長期投入閱讀推廣的李金蓮總是以「讀者願意閱讀得獎的好書,就是開卷得到的鼓勵。」來持續她推動文化理想的熱情。
誠品選書 打造獨具觀點
而與「開卷」同為推廣閱讀夥伴的「誠品書店」,在兩年前為反映複雜及快速變化的閱讀現況,將以往按文學與非文學分類的排行榜,調整為誠品書店暢銷榜。誠品將書籍分為中文館、外文館、日文館、青少年館與童書館,其中,中文館還依休閒趣味、健康生活、財經商業、翻譯文學、華文創作、人文科學、藝術等列出暢銷榜。
另外,每月的「誠品選書」則在匯集選書小組的意見後,打造出獨具誠品觀點的排行榜。選書小組的成員包括:閱書無數、有專業讀書人之稱的資深採購同事,享有群籍中遊走、常有機會與讀者第一類接觸的各區店長,以及熟悉閱讀趨勢與議題的誠品好讀編輯群。透過選書小組將未來可發展的議題,在提出觀點後特別介紹,也是音同意異的好書「講」不完呢!
「好書」就是能讓讀者在心裡拍手鼓掌、暗自叫好的書,所以當然會帶有主觀的色彩,但是,如果是在英雄、英雌所見略同的共識下產生,其發揮的影響力當然也不在話下。
金石堂 票選影響力書籍
在出版界被認為是兼顧市場銷售與內容意義的「金石堂年度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書」,每年就會為愛書人做一次年度總回顧。去年12月14日~22日,為期一個禮拜,金石堂針對媒體、出版人、作者及一般讀者,發出500份問卷進行票選,從回收率42%的票選單中,統計出排行前30的書籍進入年度「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書」評選名單。
之後於2006年12月29日進行第二階段的評選,邀請到相關產業具代表性且立場公正的愛書人,包括:知名媒體人蔡詩萍、作家陳雨航、雅言出版社發行人顏擇雅、廣告創意人曾淑美,以及金石堂公關部經理盧郁佳,共同以合議制方式討論、決選出「2006最具影響力的書」共計10本書單。
在評選開始時,評審們先從30名的書單各自勾選心目中的10本書,先統計出大家有交集的作品,評審們陳述自己欣賞的原因,彼此交換意見,至於大家意見相左的書籍,則採用先保留、再做決議。
從金石堂遴選出的十本最具影響力之書發現,無論是中文書或是外文翻譯書,「故事本身」才是決定讀者喜愛或購買與否的關鍵。畢竟身處浩瀚書海,媒體或書局都只是讀者資訊觸角的延伸,如果作家短片、書局選書或是達人推薦,可以鼓舞作家繼續寫下去、吸引讀者閱讀心目中的好書……,無論得「獎」或被「講」的好書能擴散出去,都是美事一樁。
金石堂2006最具影響力的書
《大崩壞》:提供讀者一個反思現代處境的角度,發人省思。評審們一致認為,書中關注到近年全球生態崩壞的危機,並引發全人類的高度關注,極具啟發與影響,而首先出線。
《漢字的故事》:為瑞典著名漢學家林西莉費時八年,完成介紹中國語言和文字的力作。書中共介紹304個基礎象形字,並佐以考古出土器物圖片,尤其講述許多70年代中國才考古出來的東西,備受全球重視。
《門外漢的京都》:作者舒國治以獨特與老練的旅遊觀察著名,如話家常般描寫種種在京都旅行的起居與行跡,其觀察力與白描功夫都十分純熟。無論是奇特的原創風格,或是自出版以來的銷售成績,都深受評審肯定。
《人生一瞬》:作者是文化趨勢名人詹宏志10年來第一本文學創作,是半自傳式的散文集。內容以展現他知性、感性的一面,包括他的孩提往事、青春時光、旅人心情,更私密寫下對父親的情感,柔軟的筆調與豐沛的情感不僅喚起讀者情感的共鳴,也成為2006年台灣文化界關注焦點。
《長尾理論》:繼藍海策略風潮後,為顛覆20/80法則,提倡超級冷門的商品也能找到生存之道的經濟思維。上市後便蟬聯紐約時報及國內暢銷書榜數週,讓各行各業的人有更多元的反思與參考,成為2006年締造暢銷成績的企管書籍。
《福爾摩沙大百科》:是一本國人自製,以台灣為主題的百科全書,應用最新的GIS地理資訊系統、電腦立體造像技術,呈現全台25縣市地圖。以「越本土越國際」的特色,於每個主題都融入相關的世界趨勢與歷史推移,可說是書市中異軍突起的黑馬。
《伊斯坦堡》:是土耳其著名的小說家兼社會評論家帕慕克的自傳體作品,述說50年來他對土耳其的家鄉情誼。與他過去出版的小說相較,不僅書寫格局宏大,更有助於一般民眾對於土耳其上層社會的了解。去年,當他榮獲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傳出後,銷量明顯成長,影響不可謂不鉅。
《風之影》:是一本蔚為風潮的翻譯小說,作者運用各種迷人元素,如魅惑、緊張、懸疑、復仇……巧妙鋪陳在字裡行間,引領讀者進入閱讀的奇幻境界。這本厚達近六百頁的小說,不僅在國外創造上百萬冊的佳績,在台也締造20萬冊的銷售量,也同時帶動了大部頭小說的閱讀風潮。
《馬利與我》:是一本笑中帶淚的寵物書,不僅榮獲2006年美國第二屆鵝毛筆獎年度最佳傳記類好書獎,並登上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今日美國報、亞馬遜網路書店、邦諾書店……等13項暢銷排行榜冠軍。雖被譽為「狗狗版的《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對現代人深具情感教育啟發的價值與意義。
《創意市集101》:以往藝術設計書多為服務相關科系學生的工具書,然而,現今玩藝術、搞設計者眾,加上創意市集的興起,反應品味、設計美學已經開始走入大眾生活。而此書以內容流行又實用、符合讀者需求的特色,突圍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