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鈴蘭‧清香─陳郁秀的人生行履
口述:陳郁秀
作者:俞國華
出版:天下文化(2006年12月)
李欣如∕文
「旅行就好像是人生的縮影,讓我體悟到不同的生命經驗。只是沒想到,我真實的人生竟也像雲霄飛車般波折起伏,一路走來,似乎歷經過好幾個人的一生……」從書序中,儘管陳郁秀的生命只不過半百,卻已嗅得到她漸次堆疊出的生命厚度。
陳郁秀的前半段生命是伴隨著音樂為主、美術為輔而度過,藝術對她而言,不僅是相依相守的志趣,也是工作事業的主軸。有許多人以為,「陳郁秀能夠擔起為台灣文化藝術服務的重擔,得歸因於小時候就有機會到法國巴黎音樂學院就讀有關,往往忘卻了背後隱藏著的動人故事。」不過,從《鈴蘭‧清香─陳郁秀的人生行履》書中,讀者將有機會看見印象中所不知道的陳郁秀。
以《鈴蘭‧清香─陳郁秀的人生行履》為書名,導因於在法國,鈴蘭代表幸福的花朵,也是社會主義的象徵,同時也是她與盧修一最珍惜的生命之花。」而本書可說是親情、愛情與友情故事匯集而成的。
長久以來,已故立委盧修一與鋼琴家陳郁秀的愛情故事,最引人注目。從陳郁秀的父母親說出,「台灣人不嫁學政治的。」還是阻擋不了這場沒有白紗、沒有祝福的婚禮開始,這對「革命夫妻」就一路走得辛苦,卻不乏「夫妻本是同林鳥」的相互扶持。
儘管他們夫婦兩袖清風從法國回到台灣,租了間小公寓棲身,沒有錢買床,兩人在寒冬中打地舖睡了三個月,還是因有豁達的共識而生活得很開心。其實剛開始陳郁秀覺得這樣很丟臉,但是在盧修一「我們不偷不搶,只要心安理得,任何生活條件都應該隨遇而安」的觀念下,也能享盡苦中作樂的喜悅。
而在盧修一以政治犯被判坐牢時,也讓陳郁秀體驗到友情的可貴。陳郁秀回想當時,他們的朋友主動分配工作,代替盧修一照顧家庭,甚至還有朋友被分配到定時陪她吃飯。
陳郁秀看待生命的人間至情,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感受、也可以是一種學習。《鈴蘭‧清香─陳郁秀的人生行履》由與陳郁秀已有多年默契的于國華先生擔任文字撰寫,從第一人稱的角度出發,而陳郁秀的這本前傳,可以提醒許多人不要隨波逐流,在動盪社會退潮時找到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