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
1955。黑與白。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終戰十年。貧瘠的是劇情。惶惑的是前程。第一部35㎜台語片《薛平貴與王寶釧》,由台中人何基明導演,一齣古老中國專制的印記,在台北中央戲院。放映,然後是瘋女十八年,誰望春風?
戲如人生如戲。2007.1.2。舊情綿綿。桃紅色的海報。胖子王哥,瘦子柳哥。李行的習作成了永遠的懷念。碩果170,國家電影,資料,館。明知妳是楊花水性,因何偏偏對妳鍾情?辯士的本事。啊,就這樣戲,夢,也已五十。
館長。李天石養說:「台灣老電影記錄了許多歲月的痕跡。」舉例→《王哥柳哥遊台灣》介紹當時台灣各地的風景,意義重大。戲裡的人生,人生裡的戲。檢舉匪諜,人人有責。重大意義。
★夢
靜宜大學林茂賢講古。娓娓而述。早於薛平貴半世紀,日本人就請法國人在台灣放電影,默片→火車入站。沒有氣笛,沒有嗚嗚,只有夢中潺潺底淚,一滴。然後是風光的五零年代,來哦,樓頂招樓腳,阿爸招阿媽,愛哭的查某囡仔,要ㄟ記得帶手巾吶。
孤女的願望,是在台北之夜,談一場龍山寺之戀。遊俠胡劍明就是義俠廖添丁的年代,我和小情人一起逃亡。五月十三傷心夜,無妳我會死,這是一場錯戀,來自地獄的新娘啊,高雄發的尾班車,就要帶走我們不平凡的愛。我只能彈著溫泉鄉的吉他,懷念那一朵《雨中花》。
但我是好國民,我不說台語。反共大團結,愛鄉更愛國。電視裡有威廉波特,宵夜,和中國一定強的夢。說國語的夢。電影院留給蚊子。誰是大俠,梅花鹿?1955到1981,有1200部台語的夢,卻去也一何速。如今只剩。什麼?
★人
阿伯廖佐田說:「看電影,就是要到戲院看,和大家一起看,才有味道,才有樂趣。」
國立台中圖書館副館長鄭慕寧說:「想起小時候,兩根竹竿架起一片布幕,風一吹,還會搖的劇情,仍然覺得回味無窮。」
台中仁愛之家的余先生說:「老人家總是喜愛隨著片中熟悉的曲調,或哼或唱,彷彿找回青春。」
電影資料館館長李天石養說:「感謝新聞局提撥拷貝經費,搶救台語老電影。」
其他人沒有說什麼。感動吧?還是感傷?人,來來去去。跟一部電影相若。上妝,然後卸妝。在歷史裡烹煮扉頁,偶爾燻著了煙,再流幾滴淚。手巾不夠,就帶著面桶,去裝。
★生
俗豔卡片的反面,替生,下了制式的註解——星空下,循著影片串成的軌跡,穿越了時空,我們看到時代的變遷:平房轉眼成高樓,三輪車緩步邁入捷運,台灣真的變了﹗來看吧,都在影片中…
好吧。這是一個亙古的論辯。藝術(第一至第八,請報數)。要不要,能不能,反映人生,甚至,整個時代的脈動?台語片本身的藝術價值何在?時代造就英雄,還是,英雄造就時代?應採丙說。折衷。麥子不死,種子無以新生。
官方說法一:台語電影…來自於民間、廣為群眾喜愛、屬於這片土地,以親切平近的庶民娛樂色彩,在當時凝滯的政治、社會氛圍中,牽動著觀眾的歡樂與悲愁情緒。
官方說法二:台語電影…開啟台灣電影的量能榮景,展現多元的風貌,為爾後台灣電影的飛升與開創黃金時代,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整個台灣電影發展歷史中,發揮了承先啟後的作用。
啊。舊情綿綿。萬歲。萬萬歲。我愛洪一峰。
★戲夢人生
於是,回到昔日談戀的港邊,想妳。戲夢五十,老了歲月,而妳還在電影裡妖嬌,巡迴全台播撒青春的種子。2007.1.2-7,我沒有在國立台中圖書館十樓視聽室,就是在文化廣場的蚊子電影院,等妳。
向妳告白。《舊情綿綿》《大俠梅花鹿》《楊令婆脫殼》《溫泉鄉的吉他》《安平追想曲》《康丁遊台北》,以及《雙雄大鬥鐵甲面》《王哥柳哥遊台灣》。再送妳一顆紅蛋,當作咱兩人愛情的見證。我在夢裡編織妳,容顏的美麗。
來哦。戲就要上演了,人生,一幕接著一幕,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