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香山圖書館,差點以為走錯地方了。整個空間有人滿為患的感覺,難道新竹市所有的書店都休息了,想看書的人全部集中到這裏來了嗎?雖然人多、熱鬧,但整個空間設計寬敞、明亮,倒也不覺得擁擠。最特別的是,這裡全部以玻璃隔間,視覺上毫無阻隔,實際上卻又各自擁有獨立空間。沒想到是在這裡第一次強烈的感覺到新竹果然堪稱是玻璃的故鄉,竟將玻璃的特質發揮得如此淋漓盡致!
香山位在新竹市西南區,土地面積占了新竹市二分之一,人口卻還不到7萬人,是新竹市人口密度最低的區塊,因為這裡以農牧為主,開發較晚,至今耕地面積1,498.70公頃,仍是新竹市之冠,占全市58.59%。
香山地名由來,傳說有二:鄭成功治台,此地為竹塹社番所居,無固定名稱,後來,漢人流寓至此,見大坪頂一帶,漫山遍野無名花草盛開,薰芳馥郁,故名香山;另一說來自鹿仔坑秀才林秀春派,傳說:香山往昔為竹塹番栖住地,漢人初來稱曰番山,後覺地名不雅,乃改稱香山。根據這項地名由來傳說,就可見香山和古稱竹塹的新竹市區確實有很大的發展差異。也許正是這種差異性,才促成了香山圖書館的成立。
原名陳楊鏡圖書館
香山圖書館原名「陳楊鏡圖書館」,陳楊鏡先生曾任日治時期香山鄉長,並創辦現在之香山鄉農會,望重鄉里,是新竹縣(縣市分治前)首獲表揚之模範家庭,太夫人陳張蔥為首獲省政府表揚之模範母親。這家人不負模範家庭美名,陳楊鏡次子陳泮輝曾任香山國小校長、元培醫專講師,終其一生,獻身教育工作共達53年,作育英才無數,桃李滿天下。陳泮輝70歲時,由於深覺培植下一代的重要性,乃積極向中央、省、縣爭取基層建設基金,並由其兄弟共同合捐100萬元,在原有的活動中心上加蓋二樓為圖書館,當時以其父之名命名為「陳楊鏡圖書館」。之後陳泮輝又向各單位爭取經費,充實圖書設備,於民國74年11月1日正式開館,供民眾使用。
75年10月31日,陳泮輝將已初具規模的圖書館交由文化中心管理,85年4月香山分館電腦e化正式與市立圖書館本館連線,擴大為民服務項目,88年1月1日增加成立了兒童視聽室。分館的成立和擴展,為位在市郊的香山居民便於接收到各類文藝資訊及提供假日學生讀書的場所,提升區內文化水準。
藏書豐富 借閱率高
從74年成立至今,歷經23年的經營,成果果然不凡。如今,香山圖書館藏書高達六萬冊,去年借書冊數達8萬8千餘冊,借書人次則有2萬3千餘。文化局圖書資訊科科長郭淑婉指出,這裡的藏書豐富,使用率高,當初陳泮輝先生奔走成立,積極經營功不可沒,文化局持續經營,目前每年編列的購書經費達60萬元,並且定期舉辦「好書交換」、說故事等活動,藏書更新率高,也是這裡吸引民眾使用的原因。



空間完整切割 另種清新美感
除了藏書豐富,其實這裡的環境因素應該也是一大賣點,香山圖書館的面積不大,是座二層樓建築,一樓為香山國小及社區民眾活動用,二樓為圖書館,以玻璃隔間劃分為閱覽室、兒童館及自修室,閱覽室內有開架閱覽區、視聽區及期刊區,閱覽室外為閱報區。因為玻璃特質的妥善運用,整個空間若有切割,實則完整。人在玻璃帷幕間走動,營造出另一種清明的美感。
文化局圖資科科長郭淑婉指出,這是一棟老舊的建築,她剛接任時,看見一片髒亂,心裡感覺好委屈,有一種被「流放」的感受。後來,她下定決心,調整心態,自己動手改善環境。經過她與管理員詹麗珠不斷努力,運用一切資源設法爭取經費,終於慢慢讓圖書館變得美麗、舒適。玻璃隔間的主意也是她想出來的。因為,這個圖書館是「一人公司」(只有暑假或辦活動時由文化局派員支援),如果有每個館舍空間都是封閉的,一個人怎麼能照顧到全部呢?為兩全其美,辦法就是用玻璃的透明特性來隔間,而玻璃是新竹的特產,不好好運用,豈非暴殄天物?由於經費不足,她還對建築師施展愛的呼喚,成功的說服建築師,強調成功的公共空間設計,將來可以成為建築師的活招牌,終於完成她心中建構的完美空間,也為民眾爭取到舒適、愉悅的讀書環境。
宛如全區最大書店
環境改善了,利用圖書館的人也愈來愈多,在這改善過程中,她更堅信工作心態可以改變一切。她經常告訴同仁:自己不花一毛錢就可以經營香山區最大的書店,沒有業績壓力,還可以結交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樣的工作上哪兒找?這是前世修來的福氣,大家應該惜福,以愉悅的心投入圖書館工作是幸福的。
這麼愉悅的環境,當然會吸引更多人前來使用,尤其是暑假,在炎炎夏日何處是避暑勝地?在圖書館有6萬冊書等著你,還有電腦、視聽設備,包括冷氣,通通都是免費的,還有什麼地方可以更有效的幫你對抗通膨?圖書館中就有人半開玩笑的悄聲說道:今年暑假的人數比去年多了不少,也許就是經濟不景氣所導致?其實,萬一失業,到圖書館充實自己,加滿油、充滿電再出發,也不失為聰明的因應之道啊!



特色館藏仍待充實
觀察香山圖書館的藏書,分類簡明清晰,完全開放式的書架上都做了標示,讓民眾可以輕鬆找到自己想看的書。在特色館藏方面,因香山地處新竹市西南邊陲,與苗栗比鄰,長長的海岸線是香山的瑰寶,圖書館的特色館藏便天經地義的以濱海生態叢書為主題。
香山濕地北起客雅溪出海口(港南金城湖),南至海山,南港,全長約15公里,面積廣達1600公頃,是台灣本島西北海岸最大的泥質潮間帶。根據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調查,香山濕地已發現之螃蟹種類多達40餘種,數量約2億5千萬隻。其中斯氏沙蟹數量高達100萬隻,日本蟹類專家來訪時驚為世界上顏色最鮮紅的斯氏沙蟹。鮮藍色的兵蟹(和尚蟹)數量約達一億隻,於適當時間常見其成群結隊,宛如萬馬奔騰,有條不紊。貝類和多毛類更常被發現新種。2001年12月新竹市政府正式公告該區為濱海野生動物保護區。
無數的濕地故事,本來可以有豐富的館藏,但是,書架上的濕地叢書卻依然顯得稀少。郭科長表示遺憾,她也希望透過特色館藏書架的誕生,喚起大家對濕地問題投入更多研究,可以有更多的書籍出版,讓更多人瞭解濕地生態,從而更珍惜我們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