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愛說故事、愛閱讀的志工種子遍及家庭、學校、社區,以說故事、培訓志工致力推廣閱讀,同時為讓外籍配偶與校園內的弱勢孩童也能浸淫在閱讀的美好中,台北縣板橋市與汐止市動態閱讀協會還擴大播種的面積,為書香花園作準備。然而,是否開花結果?則得視地區與學校供給的陽光與空氣,是否足以讓閱讀的種子成長茁壯了。
動態閱讀協會 撒下閱讀的種子
為培訓閱讀推廣志工及對推廣閱讀有興趣者與團體而成立的「板橋市動態閱讀協會」,10年來,以理論講座、示範觀摩、分享與討論、實務……等課程,引導自發性閱讀習慣的養成。其中,協會為打破閱讀只是閱讀書本的刻板觀念,還加入影片欣賞、戲劇演出、說唱吟遊玩等元素,豐富閱讀的樣貌。
板橋市動態閱讀協會理事長賴玉絲強調:「動態閱讀是從生活中學習閱讀、體驗閱讀,是自我建構的過程。」因而,協會在帶領閱讀活動時,是以溝通互動的過程取代給予答案、單向灌輸的固定法則,從社區到學校都有動態閱讀的模式在運行著。
動態閱讀的推廣,除了要有參與者的熱情相挺,推動者的辛勤付出更是不在話下。動態閱讀的創辦人林秀兒熱中於兒童哲學、兒童文學領域,喜歡和大人、小孩玩閱讀、做思考、激創意,因而發展建構出動態閱讀的概念,希望奠定終身自主學習的基礎來推廣社會和家庭的教育。近年來,協會也將動態閱讀的概念擴及到關懷低資源、弱勢族群的閱讀推廣,並啟動外籍配偶的閱讀推廣計畫,以期提升弱勢族群的語文能力發展。
而另一推動者則為協會的理事長賴玉絲,因擔任兒女學校的故事志工,而領略到「閱讀」在兒童成長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從加入協會至今,她除了在學校、圖書館為孩子說故事之外,也主動在社區發起「親子讀書會」並擔任活動主持人,藉由每星期一次的例會時間,帶領親子共讀、說故事,分享彼此的觀念,增進交流讀物的機會。她在社區推動閱讀已邁向第8年,深受社區大小朋友的喜愛。
對賴玉絲來說,動態閱讀協會是她與成員們一起成長的團體,而在社區與學校播下閱讀的種子則是她們共同努力的目標。每周五早上有3個小時是「動態閱讀成長團體的讀書會」,無論是推動的教師群或是閱讀志工種子都齊聚一堂,為增強學員們的閱讀引導能力而各自拋出想法、建議,彼此交流。
而當動態閱讀協會的充電讀書會結束後,無論是辦理「社區親子讀書會」、「國小兒童閱讀推動計畫」、「偏遠地區國中閱讀推動計畫」或是「說唱吟遊玩中文工作坊」……活動,都為實務的推動增進了更多的趣味性。
賴玉絲分享自己在動態閱讀讀書會的心得,並帶進社區推動閱讀的經驗,「因為社區涵蓋的人口直接涵蓋了家長與孩子,是推廣閱讀功能最能發揮的地方。」於是,當她在社區內為大小朋友們說了2年多的故事後,不僅鼓勵家長們試著為孩子說故事,也訓練小朋友們說故事給其他人聽的勇氣。
雖然社區家長對於說故事經驗幾近空白,不過,從小朋友口中「絲絲阿姨」說故事功力的潛移默化下,「只需要一點鼓勵,家長與孩子們大多有不錯的表現。」賴玉絲備感欣慰地說。如果投入社區親子讀書會是她推廣閱讀激起的美麗浪花,那往後的學校閱讀推動計畫、外籍配偶及其孩子的中文工作坊,也就是繼之而起的陣陣漣漪了。
提升弱勢族群的語言能力
板橋市動態閱讀協會不僅承辦教育部「焦點三百─國民小學兒童閱讀推動計畫」到台中縣與宜蘭縣的偏遠地區辦理閱讀扎根活動,還深入板橋市當地的國中、小學學校協助游離在社會邊緣的「浮萍兒」端正品德。賴玉絲有感於:「經濟發展的弱勢、地理位置的偏僻以及文化刺激的不足,造成部分學生落後在平均人生的起跑點。」因此,學生家長或師長不重視閱讀的觀念,是協會推動閱讀過程中最感困難的部分。
有一回,板橋市動態閱讀協會與當地的學校為鼓勵弱勢學童閱讀,但因疏忽未將「推廣弱勢學童閱讀計畫」從通知單上技巧性的迴避掉,而導致家長們的反彈。從此以後,協會就換個較不明顯的方式,以「這些是學校抽出來,有機會參與活動的幸運同學」來鼓勵弱勢學童參與。當家長贊成、師長認同,學生投入閱讀活動的興致也將更為大增。
儘管有些家長、師長對閱讀在學童身上產生的影響抱持著懷疑態度,但是,板橋市動態閱讀協會還是將此視為挑戰,不僅持續與汐止市動態閱讀協會針對「浮萍兒」的閱讀推廣而培訓師資,還長期與校方輔導室合作。賴玉絲肯定地說:「閱讀推廣的成效雖難以衡量,種子還是得撒,那怕有一天就這樣發芽、長大了也說不定。」
當賴玉絲到校園帶領中輟生閱讀時,翹腳、趴在桌上睡覺、頂嘴的比比皆是,光是請他們念一段文字就已經困難重重,更遑論要他們閱讀了。「所以,建立彼此信任的關係很重要,只好耐著性子、軟硬兼施慢慢磨,終有一天他們會想親近文字的。」
花格格故事劇團 深受社區居民喜愛
而3年前,因板橋市動態閱讀協會至汐止市樟樹國小開的「新世紀婦女學苑」課程,不僅引發當地故事媽媽對動態閱讀的認同,也共同投入弱勢學童的閱讀推廣。這群居住在汐止市因認同而積極參與服務的故事媽媽們,也於去年底正式成立「汐止市動態閱讀協會」,目前與板橋市動態閱讀協會間以資源交流的方式互相支持。
汐止市動態閱讀協會理事長王倩倩表示:「成員在過去都是以單打獨鬥的方式在校園內以自己的理解、詮釋在說故事,現在透過團體的合作不再只有說故事,還一同集思廣益將故事演出來。」演故事對媽媽們來說是一項開發自己的挑戰,也是最受學童們喜愛的方式。
這群住在汐止、滿懷熱情的故事媽媽們,秉持著蒲公英的精神散播愛與關懷的種子,不僅以動態閱讀的理念推廣兒童閱讀,還以「花格格故事劇團」來豐盈每一位大、小朋友的心。無論是由學員即興選擇故事、分組討論場景、故事說演、共同思索互動方式,或是讓故事媽媽們在想像力的體驗中忘卻身體的尷尬,皆有助於分享與開發故事帶給參與者的趣味。
新住民閱讀推廣計畫
而當協會將動態閱讀的概念擴及到關懷低資源、弱勢族群的閱讀推廣時,在台灣社會人數漸增的「外籍配偶閱讀推廣計畫」也不曾停止。從2004年開始,板橋市動態閱讀協會即向聯合勸募申請計畫,於板橋與新店為外籍配偶的閱讀推廣開了一百多堂的課程。
照理說,「服務新住民的免費課程應大受歡迎才是,卻因家庭或其他因素,導致打了近千通電話,只有寥寥幾位來上課的窘境時常發生。」曾負責打電話連絡的鍾美笑無奈地說。當協會與其他相關單位在溝通討論時,發現大家都有相同的問題,所以,他們就改以更積極地方式排除萬難鼓勵參加,像是協助規畫乘車路線、幫忙照顧一同前來上課的小朋友……,甚至還在協會設置了間鋪滿軟墊的房間讓小朋友睡覺。
雖然辛勤地付出與成果不見得相符,協會卻也還是從中得到些許安慰,一位署名阿霞的學員就曾在刊物上發表:「上了說唱吟遊玩中文工作坊後,會念故事給自己的小孩聽,還會唱歌和手語,這全是老師的功勞。」雖然現在每週上課前還是必須打電話一一通知,但鍾美笑不覺得累,「因為能看見新住民來上課並且有所收穫就很開心了。」
在台灣,地區性的閱讀團體很多,也多朝成員自我認知能力成長、提升社區精緻生活與推廣書香社會的軸線發展。姑且不論閱讀團體能帶給社會、甚至國家多大的正面效益,賴玉絲一段話:「生命的長度無法預知,寬度與廣度只求盡量而已。」或許可作為個人在享受多元閱讀樂趣的同時,也可試著與其他生命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