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政府新頻道─公共藝術年鑑出版 藝術下鄉看得見

文:陳雅莉 照片提供:文建會

  行政院文建會推動公共藝術政策至今,已邁入第16個年頭。《公共藝術設置辦法》自1998年立法執行至今,也已屆滿10年。多年來,公共藝術在執行過程中,經由各專業領域的對話與整合,不僅促使藝術家走出自己的工作室,更啟蒙國人對環境美學的重視,提升公共空間的美感。

  雖然目前公共藝術作品分布密度最高的仍是台北市,「但我們欣見各縣市已將公共藝術基金投入公共藝術政策推動上,顯見公共藝術在各縣市已逐漸落根著地。」行政院文建會主委黃碧端表示。

  此外,文建會也出版《九十六年公共藝術年鑑》,書中邀請國內多位公共藝術界專家撰文,針對公共藝術基金運作及未來發展提供意見,例如有學者提出減法與退場機制的重要性。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前所長、實踐大學客座教授王哲雄則建議,每隔10到15年,無論中央部會或一般縣市,應針對公共藝術設置和經費運作做一次總檢討,因為這與公共藝術普及與落實藝術下鄉理念息息相關。

公共藝術政策見成效

〈空拳擒敵Barefisted Enemy Arrest〉陳銀煇設計、簡源忠製作。中央警察大學綜合警技館空拳意涵主動、積極的精神,擒敵代表維護社會正義與安詳的責任。  根據《九十六年公共藝術年鑑》統計資料顯示,該年度共有125個公共藝術設置案、269件作品,總設置經費高達3億8千萬元,創歷年來新高。

  黃碧端指出,從各縣市都有公共藝術作品設置完成或正在設置中,凸顯政府在推動公共藝術政策與環境上,已日漸成熟、甚至達到全面設置的階段。根據文建會調查,未設置公共藝術的縣市逐年減少,目前僅有雲林縣、嘉義縣及中央政府單位國科會等3個單位尚未設置公共藝術,但經查均有審議中的公共藝術案。

  在設置件數中,台北市設置完成件數占全國總量之比例逐年下降,從2003年58%降至2007年10%,2005年公共藝術基金成立後,降幅更加明顯。台中市的設置件數則大幅成長,主要是因文化局著手清查,要求進行補辦,加上建設處同步積極配合督導,未辦理公共藝術設置者,就不核發使用執照。

  設置經費方面,以台北市居首,但若扣除101金融大樓1億3700萬元,則由教育部居冠,其次為交通部。另外,愈來愈多興辦機關轉將設置經費繳納至基金帳戶內,也使得台北市公共藝術設置案量與總經費逐年下滑,目前永久設置作品僅有台北市社教館外牆與信義支線公共藝術設置案。

  高雄市與彰化縣因經費有限,皆選擇重點或有需求的區域,設置永久性公共藝術作品,例如彰化縣洪醒夫文學公園內的雕塑作品,以及鹿港公共藝術設置計畫「鹿港是我家」。

  屏東縣預計2009年成立公共藝術基金委員會和帳戶,台北縣、宜蘭縣與花蓮縣政府也開始規劃成立公共藝術基金。

  另外,徵選方式可分為公開徵選、委託創作、邀請比件,通常創作經費未達100萬元的設置案,以委託創作的比例最高。儘管大部分藝術家仍從公開徵選管道,進入公共藝術領域,但透過邀請比件、委託創作而參與的藝術家人數也逐年增加,顯示國內執行小組專業委員在審議經驗累積下,發揮藝術諮詢作用,而且此二種徵選方式,一方面省下行政成本,釋出更多經費,供藝術家充分使用,另一方面則能因地制宜,邀請創作特質相符合的藝術家進行公共藝術設置。

落實藝術美學下鄉

圖片。  公共藝術作品除了能讓民眾對公共藝術從陌生到熟稔、改善生活空間之外,黃碧端也強調,未來4年內,文建會將大力推動生活美學運動,讓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想接觸藝術作品,不一定要走進美術館內,而是生活中的每一角落就有藝術,以真正落實藝術美學下鄉的理念。

  目前已有許多公共藝術作品成為民眾拍照取景的地點,其中最受歡迎的是財政部中區國稅局前的公共藝術設置案,由藝術家林建榮設計的「湧泉流」,包含燈樹、小狗,是許多新人搶拍婚紗照的地點。

  事實上,有愈來愈多藝術家利用電腦控制燈光的色調、變換的速度節奏,或直接採用LED燈,作為藝術創作的媒材與形式,讓燈光設備不再僅限於夜間照明的功能,而更能表現出作品活潑的一面,比如永盛公園《行雲》、捷運亞東醫院站《河戀》、大坪林站《都會的自然風景呼吸流動》,以及永寧站《86400》等作品。

  此外,公共藝術帶動民眾參與方式也愈來愈多元化,包括展覽義工訓練、參觀藝術家工作室、藝術家駐校教學、公共藝術圖書展、製作公共藝術紀念品,以及行政院衛生署八里療養院配合公共藝術計畫,辦理藝術治療工作坊等。

〈台北之愛 台灣之愛 LOVE〉羅伯特‧印第安那Robert Indiana台北101金融大樓。在全球商務人士穿梭往來的金融大樓前,用舉世共通的語彙「愛」,破除東西文化、種族、本土與國際的藩籬,彷彿發聲祈祝舉世和平、共榮。〈湧泉流中的樹〉日景,林建榮、余素慧設計,置於財政部台灣省中區國稅局。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