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活化文創意園區─文化跨界演出 在華山交流激盪

文:張葆蘿 照片提供:侯聰慧

  想像在未來的一、兩年之內,走進位於台北市忠孝東路、八德路口的華山藝術特區,裡頭有電影館、劇場空間、兒童劇場,戶外藝術景觀圍繞,室內可欣賞台灣最新最創意的藝術展演活動,這樣極具時代性意義的文化內涵,未來皆可在華山文化創意園區與民眾近距離接觸,各種想得的文化都可能在這裡被看見,讓華山變身成一個實體文化智庫。

  文建會推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旗艦計畫,台北華山文化園區被歸列為北部都會型的創意文化園區。這種結合藝術、產業的經營策略,無論是在軟體規劃、硬體設備到環境空間,以商業為導向的產業如何與藝術互相交結成好麻吉,未來的經營能否永續發展,著實考驗著這艘旗艦能否順利航行。

具指標性的實驗場域

華山園區改造是舊建物再利用的代表。  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前身為台北第一酒廠,1920年代創立、80年代關廠,直到1997年被藝文界重新發掘而熱心奔走,號召保留園內特殊建築空間,成為台灣實驗創意展覽、展演活動最具指標性的前衛場所,一度成功將華山起死回生,改變台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的發展方向。

  華山由於位在都心精華區,開發、改建過程備受矚目,整個計畫從籌備到今年已邁入第五年,歷經四任文建會主委,計畫內容數度變更,期間亦遭外界質疑公正性,而第一階段的電影藝術館OT案,預計今年底希望能夠順利營運,足見開發過程極為困難。

  行政院2002年提出「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文化創意產業」,文建會著眼於這塊佔地7.3公頃的文化園地,具備的獨立空間區位、歷史條件,以及藝文界對其的高度認同感,故將華山訂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首選地點,作為創意文化園區的第一案。

  文建會表示,隨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的明朗化,消費人口對於創意產品需求市場逐漸熱絡,具有市場立基點的消費者導向的藝文流通,加上台灣本地文化創意產業者對於操作知識累積出一定經驗,已能夠將文化與消費、前衛與通俗進行結合與推展,這些因素均使得華山文化園區對於定位在文化創意產業、跨界藝術展現與生活美學風格塑造的發展規劃,佔有領導性的優勢。

發展為創意人才育成中心

  在延續華山場所精神的前提下,為了創造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基地,扮演媒合跨界藝術、產業互動的場所,建構異業、異質交流結盟的平台,華山也將發展成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育成中心。

  文建會指出,華山是一塊堆積著層層人文、歷史厚度的空間。文化藝術的各種可能性跨出界線之後,在華山的上空飄浮、連結、碰撞,激盪出迷人的獨特氛圍,而這樣的氛圍正是「創意」所需的珍貴養份。未來,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內,將配置有華山電影藝術館、劇場空間、兒童劇場、及文創產業空間等,從工藝到電影、戲劇,從創作到展演展示、從教學到娛樂、從生產到行銷,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將作為所有文化藝術之創意基地,及生活休憩場所。

三階段開發計畫

  2006年園區整體規劃定案,預定分成三階段開發,包含「電影藝術館OT案」、「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旗艦中心BOT案」,以及「文化創意產業引入空間ROT案」。文建會表示,採取ROT方式徵求民間投資的作法,目的在引進民間專業創意與活力,使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更符合到市場性。

  2007年5月「電影藝術館OT案」,由台灣電影文化協會得標,資深導演侯孝賢亦參與其中規劃。文建會將投資電影院建築及內裝設備,放映實驗性電影、紀錄片、國片,主要目的在培養電影藝術人才,提供台灣藝術家放映影像的空間,讓電影創作人才有發表的機會,也讓民眾接觸國片。

  「華山文化創意園區ROT案」是華山文化創意園區中面積、修建規模最大的案子,總面積即佔3.5公頃,13棟建築物必須重新整修,備受矚目。2007年6月由遠流出版社、國賓飯店與仲觀設計三家公司共同組成的台灣文化發展公司得標,取得改建經營權,為期15年。

  文建會希望該園區能成為台灣的文化創意中心,兼具影像、市集、教育、演出、娛樂與展售等六大功能。整建工程希望儘速陸續完工,並先行開放部分設施。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旗艦中心BOT案」擬將華山現有刑事警察局的舊辦公室,重新興建為極為現代化的當代建築。全案」的招標作業正在準備中,該案是園區內唯一可興建獨棟大樓的區塊,據了解有飯店業者積極爭取經營權,期望規劃成具備文化、觀光、旅館多功能的大樓。

  華山文化園區在未來全部委外經營管理後,文建會也將成立營運管理督導委員會,扮演平衡與監督的角色。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