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人間四月天,這個世界似乎並不平靜。太平洋的另一端發生震驚全球的爆炸案,臺灣海峽的另一岸也有死傷慘重的大地震;相對來說,臺灣算是幸運的,每每總在危境中化險為夷,這也似乎說明了臺灣島歷經600萬年淬鍊後的靭性,即使打斷手骨還能顛倒勇。
雖然臺灣社會過去一段時間沒有出現什麼大波瀾,但「人間有情,世界有愛」,無論是哪裡有需要,經常可以看見臺灣人民在第一時間出現的身影,出錢出力,這樣的義舉,曾經震撼許多人,感動無數素未謀面的異國朋友。
兩年前的日本311大地震,即是臺灣人民展現愛心的「經典」。當時臺灣無不全力捐輸日本,至今日本友人仍對臺灣感念不已,即使到了世界棒球經典賽期間,還出現日本人為臺灣加油的海報,顯見臺灣人民匯聚的力量,其涓滴效應至今仍讓他們迴盪不已。
對於日本以及中國,臺灣人民總是存有更多的感情,更何況在臺灣內部。這塊土地雖然地小人稠,但大家在同一條船上,也因此凝聚了「生命共同體」的意識;君不見報章雜誌經常可見感人肺腑的故事,許多人都透過自己可能的方式,在為這塊土地播下良善的種子,其中大家耳熟的陳樹菊,就是一個代表性的案例,他長年奉獻的義舉也激勵更多人持續投入公益,付出愛心,讓這個社會上,不斷出現「陳樹菊」。
本期封面故事即是試圖挖掘更多的「陳樹菊」。「企業書送情」所報導的個案只是部分最近發生的案例,我們知道臺灣人民太可愛了,尤其是有些人在事業有成後總是不忘回饋社會,從捐建圖書館到送書,或者直接慷慨捐贈企業盈餘供圖書館有效運用,都是那麼地自動自發,那麼地感人。
我們相信,還有更多的「陳樹菊」默默在做事,甚至不喜驚擾媒體,也容易被人忽略,這些人的情操一樣令人感佩。最後,我們想說,「對於你們無私的付出,我們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