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讀書會不會─一起讀書 一起探索世界!

文:李宛儒、耿詩婷

  從前有隻青蛙長年居住在古井當中,對牠而言天就如同井口般大、海洋是潮濕溫暖的井水,殊不知世界何其大。這則我們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到現在都還在上演著,知名教授洪蘭就曾沉痛地表示,台灣人總關起門來當皇帝,許多頂尖學校的學生,專業知識豐富卻十分缺乏國際觀。但事實上,台灣還是有許多人努力用各種方式,拓展國際視野。有一群年輕人,就在沒有任何資源卻自發性成立了「國際觀知識讀書會」,而且僅僅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參與人數越來越多。召集人Henry表示,他要打破台灣年輕人如井底之蛙的惡名,讓更多人知道透過閱讀與讀書會的分享,希望國人可以卸下國界的藩籬,在大海裡恣意地悠游,了解別人然後更認識自己。

嘆媒體不重視國際新聞

  本身是資管系出身的Henry,平常就很熱切追蹤國際新聞,他認為台灣媒體對於國際重大新聞的關注力太少,而且過度著重在娛樂甚或八卦新聞上。有一天,他發現想跟身邊朋友討論國際大事,朋友興致缺缺或者討論不起來的無奈。他將這股無奈感轉為成立具有國際觀知識讀書會的動機。他說:「台灣在世界地圖上,雖然僅僅是個容易被忽略的一個點,然而處於網路資訊時代,面對全球化的競爭浪潮,身為台灣人備感威脅,其實也有機會。要把台灣行銷出去,要讓外國人認識台灣,關鍵在於我們夠不夠了解這個世界的歷史脈絡,在與地球村的其他村民相互溝通的時候,台灣人到底了解別人多少?我們不夠了解別人,又怎麼讓別人正視自己的存在,打從心裡的尊敬『台灣人』呢?所以,我想多知道一些國際大事。同時,我也希望能夠把這個觀念推廣出去。」

兩星期聚會一次 反應熱烈

國際觀知識讀書會由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年輕人組成,透過閱讀分享、美食、旅行探索世界。  「國際觀知識讀書會」以每兩個星期聚會一次方式,地點總選在小巷弄裡的熱鬧咖啡廳,每次總是聚集了一群喜愛分享與熱愛學習的同好。以七月份為例,延續世足的熱潮,將七月訂為「非洲月」,分享「非洲:象牙海岸」的活動。讀書會的成員形形色色、各行各業都有,有記者、翻譯、大學助教等等。成員大多來自四面八方,沒有出現背景相關的成員,但是這些人在百忙中抽空聚在一起的目的只有一個──擴充國際視野。

  「國際觀知識讀書會」就這樣開始透過每兩個星期一次的閱讀書籍、電影欣賞、觀看具有國際觀的電視節目等等的方式聚會一次。Henry說,起初透過網路PTT募集感興趣的成員,一開始效果不彰,報名的人很多但有持續參加的人卻寥寥無幾,一直到後來幾次,才出現所謂的固定班底。每個月都有一次的主題活動,像暑假期間瘋世足,7月的主題就緊跟著非洲走。每次活動開始,便有一個主持人向大家報告過去這兩個星期內整理出的國際新聞,大家再透過討論與心得分享提升國際觀知識。每一次的活動報告都以PPT多媒體的方式呈現,用圖像融合文字,讓這些知識更活靈活現。

線上錄音 一舉多得

  「國際觀知識讀書會」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從今年二月份開始每一個活動都會線上錄音。Henry表示,這麼做有三個好處,第一:給當天沒辦法出席的成員透過網路複習課程;第二:主講者本身回家後可以透過錄音檔更精進自己簡報的技巧;第三:透過網路分享也是一種宣傳的方式。讀書會裡的每個成員,以各自的興趣出發,輪流分享。

  讀書會成員Johnny說,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大家找不到配合主題的好吃希臘餐廳,大家就買了食材到某個成員家一起做希臘料理。他說,透過讀書會與有著相同興趣的朋友,互相討論國際大事並且增廣自己的知識是最值得的一件事。

  成員的熱情參與,是讀書會帶領人最好的回應。Henry表示,讀書會成立至今,他的成就感與使命感全來自於會員的投入。他也特別注重成員們私底下的互動,他認為這是維繫一個團體情感重要的聯結,所以成員平常也會約出去一起吃飯、運動。他的經營理念,就是百分百的付出熱忱。

  Henry說,要對這世界有最基本的了解,認為現今教育普遍讓大家不熟悉台灣以外的地方,他認為這個觀念應該從小學開始傳達。在未來他嘗試希望和其他單位合作,並且找來旅遊達人和大家分享旅遊經驗;甚至可以帶大家到戶外做參訪。他笑著說,如果全台灣各地方都能有一個像這樣的讀書會該有多好。他也期望之後能透過網路Facebook、PTT募集更多一樣關心國際並且有充分學習欲望的人加入。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