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博物館─一滴水博物館 古意中見真情

文:鄭秀圓 照片提供:潘云薇

淡水「一滴水博物館」見證臺日友好情誼。  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臺灣發生集集大地震,奪走了超過2,000名的生命,看見電視機裡救難人員不放棄地搶救,這種汗水與淚水所交織的畫面,令人動容,921地震所造成的災害,至今仍是臺灣的一大震撼。
 

  9 月對臺灣來說是個特別的月份,12年前的百年大地震撼動臺灣,當時日本民間團體領導人田中保三伸出援手,協助臺灣重建家園;而事實上在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時,臺灣組成救難隊前往「御藏社區」災區救助,讓日本社會深懷感恩。當時臺灣與日本民間團體,分別在彼此受創的艱難時刻伸出援手,臺日雙方因此建立深厚的情誼。日本民間團體為了撫平臺灣因地震所造成的傷痛,捐贈日式百年古宅,在淡水建立「一滴水博物館」,以祈求和平。
 

臺日互助友好之象徵

  2011年3月「一滴水博物館」在新北市淡水區開幕,坐落在滬尾砲台旁的和平公園內,這棟百年古宅的木材從日本拆解後運送來臺,在淡水重新組裝完成。這不僅代表「重建家園」激勵人心象徵,還包含歷史文化交流,更寫下愛無國界的動人篇章。如今,這棟原汁原味從日本空運來臺的傳統建築,古色古香,已經成為賞遊淡水最具吸睛的景點之一。
 

  這棟看似古樸的日式建築,與一般傳統建築大同小異,為什麼會選這棟古宅為重建家園的象徵呢?原來,這棟百年古宅在阪神大地震中,竟然毫髮無傷,絲毫沒有因為天災而有任何損害。幾年前,這棟古宅面臨被迫拆除的命運,屋主決定轉送給「御藏社區」使其重建。田中保三後來發現這棟古宅,竟然是日本知名已逝作家水上勉父親水上覺治建造的古屋,深具歷史價值,決定將它送給臺灣, 激勵臺灣災民像這棟房子一樣,即使受到災難,意志依舊堅定不移。
 

感受日式古宅傳統文化

  這棟建築古色古香,由檜木、杉木建造,利用古老榫法技術搭建而成,在每件建材的小細節裡,蘊藏許多玄機。往樑柱上方看,有一個紅色的包裹,裡面包著「棟札」,上面寫著大正4年4月6日,並記載負責人的名字,水上勉的父親水上覺治也參與其中。不少人揣測這棟房子為水上勉和他父親的故居,經過查證後發現,這棟房子是拿來賣人的,由一戶農戶人家買下。究竟「棟札」是什麼呢?日本在上樑儀式的時候,會在主樑上放置棟札,書寫內容包括上樑的日期、主要參與相關起造人、工匠等,祈求工程順利,住家能平安長久, 換言之, 棟札就像房子的身分證,並有祈求的意涵。
 

  一滴水博物館裡的棟札,先由一塊白布包起來, 再用一塊紅布, 紅白配為日本國旗的顏色,因此代表貴重的意思。另外,紅布外層包著一雙草鞋, 這雙草鞋是在淡水重新搭建落成後,特別綁在一起的,代表草鞋要與這棟房子落地生根,希望未來平安長久在淡水落腳,發揮文化交流、展現和平精神。
 

館內設置「水上勉文庫」,紀念日本已逝大文豪。這棟日式古民宅利用古老榫法技術搭建而成。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