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電子出版之建置DIY

文:林明宏(台中技術學院圖書館讀者服務組)

【摘要】

  隨著資訊及網路科技的發展,印刷出版品趨向於電子化出版。圖書館將面對新興媒體所產生的衝擊,本文從電子出版的意義,種類,趨勢與特性等討論,最後針對經費、人力不足的圖書館,提出建置電子出版之個人淺見供同道參考。

【Abstract】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Internet, the traditional publications are gradually replaced by electronic publishing. This paper explores various types and features of electronic publishing. It also attempts to give suggestions to libraries deficient in budget and staff.

關鍵詞:電子出版

Keyword:electronic publishing

壹、前言

  隨著資訊及網路科技的快速發展,印刷出版品電子化已成為目前出版媒體之主流,由於這股趨勢,促使圖書館館藏逐步以電子化型態規劃建構。換言之,電子出版(e-publishing)迅速在資訊社會中成長,傳統出版則被預期將會式微。

  根據人民網的報導,世界著名的印刷設備供應商海德堡公司曾對全球印刷媒體和電子媒體的市場進行統計,1995年印刷媒體所占的市場量為70%,電子媒體只占市場量的30%。到2010年,印刷媒體每年增長幅度為3.5%,電子媒體增長幅度為9.5%,印刷媒體將占市場量48%,而電子媒體提升至52%(註1)。另外,觀察世界各國正透過管道從事推動數位化圖書館計畫之發展,例如美國國會圖書館之全國數位化圖書館計畫;以及美國康乃爾大學與密西根大學之合作計畫,共同開發將十九世紀之1,500,000件藝術珍藏收錄於數位化圖書館中,以供使用者存取使用(註2)。由此可見,電子出版媒體的快速增長將會帶給傳統的印刷媒體極大的衝擊,傳統出版的版圖正轉移至電子出版中。數位化圖書館的發展為未來必然的趨勢,電子出版乃為數位圖書館之種子,因此,電子出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電子文化的興起,讓廿一世紀的圖書館館員面對管理觀念上和營運方式上轉移的新挑戰。本文旨在針對目前經費日益拮据的中小型圖書館,除了訂購由出版商提供之電子出版品一途外,在目前人力、物力之困境下,可以就圖書館現有資源建置電子化的具體做法,提出個人淺見,供同道參考。

貳、電子出版的意義

  自1970年起資訊科技進步,使圖書館館藏資源之形式趨於多元化,數位化圖書館的出現乃由於電腦通訊技術、高密度儲存技術發展與圖書館自動化理念的融合。電子出版品與紙本印刷品不同之處,乃在於其資訊、儲存、傳輸以及呈現方式,電子出版品是將資訊儲存在光碟或軟硬碟上,並藉由電腦螢幕或其他相容顯像設施來呈現(註3)。薛理桂依據電子出版發展的背景提出下列四項說法:

  一、作者已逐漸習慣採用桌上排版鍵入文件。
  二、出版社加速排版與出版的速度。
  三、出版社已停止出版紙本式書刊,改以電子形式出版。
  四、便於電子文件傳輸。(註4)

  邱炯友把電子出版定義為:「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予以數位化後,依還原展現時使用之機器不同,而產生不同之媒體」(註5)。有的學者則認為電子出版品是「利用電腦和電傳通信系統來製作和傳播資訊。」(註6)因此,電子出版使得時空距離不再是問題,增加利用的方便性,改變閱讀或找資料的習慣。

  綜合而言,電子出版品是指將資料以數位化格式儲存於光碟或磁碟媒體中,使用者必須透過電腦或閱讀機方能使用之出版品。

參、電子出版的種類

  電子出版提供之資訊在近年來愈行普遍與重要,不論是書籍、期刊、音樂、影片均建置為數位化之版本,例如電子書、電子期刊、光碟、數位影音光碟等,Web-based的媒體更是掀起全球利用的狂潮(註7)。可以預見的,圖書館將會有愈來愈多的電子資訊,而電子資訊之層次也都不一樣,除了內部的光碟網路、Internet、校園網路以外,尚需連結一些商業性的資料庫。

  邱炯友依電子出版發展史作分析認為,電子出版(品)依製作處理過程與載體之不同,可泛指四大類型:(一)桌面出版、(二)視訊系統(包括teletext或videotex)、(三)光學出版(opticalpublishing,包括了微縮資料與光碟等)、以及(四)網路出版(或稱為虛擬出版和線上出版)等出版形式。(註8)

  電子出版形式多樣,種類繁多,除前述者外,電子報紙、電子資料庫等也在發展中。而可用的傳播方式,包括光碟、磁碟、電子郵件、網路等。

  歸納來說,電子出版品依性質可分為下列幾種:(一)傳播非即時性服務:如電子文件teletext;(二)互動式服務:如線上資料庫;(三)個別產品(standalone);(四)電子期刊(註9)。以傳輸通路而言,電子出版主要有光碟資料庫、線上資料庫、網路資源等。

肆、電子出版的趨勢

  1982年,蘭開斯特(F. W. Lancaster)曾預測圖書館在邁向電子化之過程中,將經歷四個階段:(一)紙張階段,出版品幾乎全為紙類印刷品;(二)多種形式階段,紙類與電子出版品並存;(三)電子出版階段,新的出版品都是以電子形式出版;(四)紙張電子化階段,將原有紙類出版品全部回溯轉換為電子形式(註10)。

  國內大學圖書館約自民國85年起,開始向國外知名之大型學術期刊出版商訂購網路電子期刊。民國87年,國科會科資中心國外資源組整合國內各大學及研究圖書館,針對國外學術資源之共通性需求,邀集各大學與研究單位,共同組成「全國學術電子資訊資源共享聯盟」(CONCERT),統籌引進國外線上索摘資料庫、電子期刊資料庫與百科全書等。國內大學圖書館應是處於上述之階段(二)。

  除了前述的電子期刊外,各先進國家的圖書館,也有將舊有的紙本館藏轉換為數位化館藏的大型計畫,內容大多為重要之歷史文獻、珍貴檔案。例如,美國國會圖書館的「American Memory Pilot Project」、具有公共版權經典作品之美國伊利諾大學的「古騰堡計劃」(Project Gutenberg)、具有多媒體館藏特色之美國印第安那大學音樂圖書館的「多樣性計劃」(Variations Project)等等。我國國家圖書館的「遠距圖書服務系統」、中央研究院的「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台灣大學的電子圖書館與博物館計畫等,亦為大型的館藏數位化計畫。以上依蘭開斯特劃分之過程,當屬階段(三)、(四)。在網路數位物件出版事業蓬勃發展的未來,圖書館必將面對大量的網路出版品,本身也會將一些重要館藏做數位化處理,實應及早通盤規劃數位化館藏發展與館藏維護的政策與工作細則。(註11)

  至於其他電子資訊之發展,例如電子報,1993年《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及《赫斯特(Hearst)報》系都積極參與電子線上出版工作,這股對電子線上報紙的熱潮,主要乃基於筆記型電腦的盛行、網際網路及其瀏覽器的進步、網際網路的資料庫暴增、網際網路用戶快速增加、商用線上服務公司與報社策略聯盟,提供龐大資料庫等因素所致(註12)。國內《聯合報》、《中國時報》等報系也以同樣態度,從事電子出版的行列,同樣獲得讀者許多迴響。

  根據微軟公司的調查,認為電子書、電子報紙、電子雜誌等形式的出版品將廣為流行,2002年電子書的數量將超過10億,2006年電子書的硬體會取得經濟規模,換句話說,街頭將出現電子書攤銷售電子書與電子雜誌,2008年電子出版之銷售將超過紙張出版品。(註13)

  著名的期刊代理商EBSCO,在1998年估計未來五年內會有50%的期刊是用電子形式出版,一些大型的出版社已經有很多的期刊都是電子版,譬如Springer-Verlag、Elsevier Science等。再者,很多電子圖書館或文獻數位化計畫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均顯示電子出版受到的重視。從以上角度來看,我們可以預期電子出版會是一個重要的趨勢。(註14)

伍、電子出版的特性

  電子出版代表新的傳播資訊媒體的誕生,圖書館面對電子出版之衝擊,除需了解其趨勢外,還應該認識其特性,方能掌握電子資訊趨勢的脈動。

  蘭開斯特曾預測「未來將是一個無紙的社會」,然而紙張的使用量仍居高不下。一般都會認同就資料性質而言,期刊、書目、統計資料等適合以電子出版,小說、論著則不宜,不同的媒體有其不同的特性。我們對於不同的出版品要有正確的認識,每一種媒體都有它的特性與適合表達的空間。電子出版是新興產物,它有異於印刷出版之優缺點:

一、電子出版之優點
 (一)讀者群多:目前全球使用Internet之人數持續在增加中。
 (二)立即性及傳輸速度快:資訊可以每小時更新。
 (三)有彈性:透過網際網路,可由遠端存取,資訊的傳播無遠弗屆。
 (四)有環保精神:解決未來紙張缺乏的問題,讓紙張走入歷史。

二、電子出版之缺點
 (一)電子出版不符合人們傳統的閱讀習慣,尤其是中老年人,且影響視力。
 (二)閱讀方式不同需另外採購閱讀機或電腦,增加讀者支出。
 (三)電子出版(品)藉由通訊網路四通八達,政府對資訊的控制,完全解體。
 (四)易造成資訊焦慮、網路安全、人才培育、文化侵略等潛藏問題。

陸、規劃與建置電子化圖書館

  圖書館建置電子出版,甚至建構成電子資料庫、電子圖書館,勢必要投資相當的經費與學有專精之人才。在經濟不景氣之際,國內預算緊縮,能分配於整合性計畫之電子出版經費並不多。再加上版權、檔案格式等法律與技術問題,實令人卻步。值此網際網路蔓延時代,圖書館要突顯其重要性就必須推出有賣點的商品服務讀者。為順應數位化之需求與電子出版之趨勢,於圖書館外在環境演變下,館員除堅持工作本質不變外,亟需對業務範圍做宏觀的規劃。本文提出建置電子出版DIY,期望克服圖書館員自己的觀念,體認趨勢不可違,以下就現階段情況提出在一些實務上可建構之教戰守則,供同道參考。

一、圖書館利用教育線上教學
  圖書館利用教育幾乎是各圖書館指導讀者之主體,利用教育之教材可以用文件檔、PowerPoint檔、或將館內的景象預錄下來轉換成電子檔等之電子教材,掛於圖書館網頁,供讀者隨時瀏覽,文字內容與掃描圖片利用網路超連結功能,指引上網學習者參觀相關資源。圖書館把設計課程透過網路提供給讀者學習,並提供電子測驗供讀者自我學習。

  館員也可建置書目指導、網路使用指導教材之電子檔,上載至圖書館網站供讀者依自己需求及進度自行上線學習。中程計畫目標以建構電子資源資料庫為核心,完成資訊素養線上教學資料庫系統,將利用教育內容的文件稿、課程稿、教學景象、聲音預錄存入資料庫。

二、網路展覽館
  圖書館之推廣活動包括動態活動與靜態展覽,一般而言,公共圖書館此類活動向來辦得生動活潑,為圖書館高人氣指數的象徵。活動前後之海報、宣傳品、小冊子,活動集錦…等資料十分豐富。但此類出版品資訊不見得會在網路上出版,因此,活動資料同時備一份電子出版,匯集整編後,以檔期為序作索引,貼於圖書館網頁活動版,累積一年以上之活動,就是珍貴的網路展覽品,這些資訊將是圖書館最具特色、獨一的、最具賣點的商品。網路展覽館將成為民眾心靈溝通欄及藝術洗禮殿堂,讓圖書館不但有書香氣息又有人文藝術氣息。

三、畢業紀念冊電子典藏
  目前學校畢業生紀念冊出版光碟版者眾多,甚至紙本與光碟版同時製作,而圖書館向以收錄紙本畢業紀念冊為主,讀者往往需親自到館方得瀏覽,圖書館可透過行政程序收錄電子版畢業紀念冊,加以整理組織,透過網頁型態呈現。回溯資料可利用在校工讀生以掃描方式,逐一建立歷屆畢業紀念冊資料庫,成為圖書館另一種有價值的電子化典藏。其最大優點為免去圖書資料版權等棘手問題,便於校友遠端存取瀏覽,又可突顯各校迥異之資源,特色立現。

四、學報、出版品電子化
  學校圖書館可蒐錄並建置校內教職員生之著作目錄、摘要(或全文)電子檔,上載至特定之資料庫主機,圖書館利用網站超連結供讀者查閱參考,各校學報論文可以用最經濟的方式,藉「作者出版」模式建置學報電子化,要求論文作者將寫作結果以電子形式提交與呈繳,完成學報出版品電子化典藏,並提供電子化論文檢索與利用典範。圖書館擬定上傳檔案格式規範,研究制定網路各項資料、文件之標示格式,拓展資料服務者整合存取能力,由上載者自行傳遞資料,館員定期維護。

五、館員建構個人網頁
  館員收集整理網路資源與好站介紹,製作成自己的網頁,個人工作心得、心情寫照,讀書報告、個人文章作品等均掛到網頁成為館員個人的電子出版。館員個人網頁除了學會網路工具外,網頁也會成為爭取工作機會的履歷表。

六、圖書館電子報
  蒐錄並建置校內(外)新聞、藝文活動電子檔,上網蒐集圖書館相關消息,利用剪貼功能註明出處,館員與讀者互動訊息或心得小品,上載至特定網站供讀者查閱參考,並由專人定期更新維護。圖書館電子報省去印刷等步驟,節省紙張浪費,增進圖書館與讀者雙向互動關係。

  以上淺見僅是圖書館資源可立即執行電子化之部分項目,一方面可避免困擾的經費、複雜的版權及專門技術人力問題;另方面也可增加圖書館業務功能的附加價值,圖書館員可以成功扮演電子出版生產者的角色。其他如資源示意圖、資料庫使用手冊、製作電子檔上網供下載使用…等,在館員周遭日常業務都是圖書館建置電子出版很好的素材。端賴圖書館從業人員是否能克服自身的觀念,願意脫繭而出。

柒、結論

  電子出版是數位化館藏發展的首要元素,由於作者與出版社都逐漸以電子形式出版,因此對數位化館藏發展影響甚大。電子出版改變了傳統圖書保存與提取的方式,國內圖書館資訊界為配合全球資訊網路的發展,也積極地將各館藏資料數位化,唯對電子出版品的館藏發展措施,仍以訂購出版社提供之電子期刊為主,只是此方式牽涉高額經費、異質資料庫不同檢索策略的技術問題,非中小型及經費、人力不足的公共圖書館所能完全支應。

  圖書館依現有資源建置電子出版只是過程,不是結果,是圖書館協助讀者提升獲取知識的效率,藉由網頁及自動化系統,讓使用者更了解圖書館資源所在,把電子出版、館藏發展、與使用者需求結合在一起,圖書館就有希望。換言之,藉由電子出版,我們為某些資訊找到更合適的傳輸媒體。電子出版促使讀者對資訊的獲取更注重方便性及時效性,促進資訊資源的分享,未來電子出版將融入我們的生活中,一如紙張寫下人類文明史數千年一般。

【註釋】

  • 註1:人民網,「電子出版能否取代傳統印刷業」,(2002/4/25)。
  • 註2:林麗娟,「數位化圖書館」,教學科技與媒體32期(民國86年),頁46。
  • 註3:梁朝雲,「新媒體、新挑戰:電子出版品服務的省思」,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3卷4期(民國85年),頁2。
  • 註4:薛理桂,「數位化館藏發展展望」,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5卷1期(民國87年),頁8。
  • 註5:邱炯友,「資訊價值體系中之電子出版」,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3卷2期(民國85年),頁54-55。
  • 註6:Barrie T. Stern and Robert M. Campbell, "ADOVIS:Delivering Journal Articles on CD-ROM (part 1),"CD-ROM Librarian (Feb.1989):9.
  • 註7:詹麗萍,「廿一世紀圖書館館藏發展的展望」,國家圖書館館刊89年2期(民國89年),頁55。
  • 註8:邱炯友,「電子出版的歷史與未來」,佛教圖書館館訊23期(民國89年),頁6-17。
  • 註9:V. Hauden, "Introduction," in A State of the Art Report on Electronic Publishing Library Management 4(Nov. 1983):3.
  • 註10:摘自詹麗萍,「電子圖書館的多媒體資訊服務」,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通訊 28期(民國86年),頁2。
  • 註11:張海燕,「從網路電子期刊到數位化館藏-圖書館面對新科技的新思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通訊42期(民國89年6月),頁5-10。
  • 註12:楊忠川,「傳統媒體在Internet上的應用:電子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資訊與電腦191期(民國85年6月),頁45-46。
  • 註13:吳過,「電子出版芻議」,(2002/4/22)。
  • 註14:陳昭珍,「電子出版發展趨勢」,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館刊2期(民國87年),頁99。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