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大學圖書館─淡大圖書館走出去 書香閱讀網更綿密

文:耿詩婷 照片提供:耿詩婷

  30幾年前,紐約州立大學圖書館裡,有位台灣女孩正在努力準備圖書資訊碩士的論文題目,她一會兒找資料,一會兒走去詢問台向「小老師」尋求幫助,這女孩後來順利完成學位,她親身體會到國外大學圖書館的貼心服務與龐大豐富資源系統,有個夢想便在她的心中成型:「希望未來台灣也能有這樣完善的大學圖書館,讓每位莘莘學子都能有美好的求學經驗。」

黃鴻珠館長跟淡大圖書館有著深厚的情感。  她,就是現任的淡江大學圖書館館長黃鴻珠,她深刻感受到圖書館對於教學研究乃至社會風氣的導正都有很深遠的影響,不僅要成為學術的前哨站,更要成為研究發展的後援部隊。學成歸國後的黃鴻珠就致力於淡江大學圖書館的發展,期間逐步完成TALIS整合性圖書館自動化作業系統,連接國際各大著名的資訊系統,鋪設校園網路,並連接TANET、Internet,更早在民國77年即加入全球最大的館際互借系統OCLC Interlibrary Loan,透過網際網路進入這個系統,可以向國外圖書館申請影印文獻及借閱書籍,種種先進設施無不開我國大學圖書館風氣之先。不過黃館長也靦腆地表示:「淡大圖書館當時的確是先知先覺的佼佼者,許多第一名的事蹟提都提不完,雖然後來被許多經費人力充足的國立大學圖書館追趕上來,但是這也表示台灣越來越重視大學圖書館的發展,這是件值得喜悅的事情,我們淡大也就好漢不提當年勇了吧。」

重視典藏與推廣閱讀

  黃館長認為大學圖書館有4大使命:教學、研究、服務、保存。在經過40幾年的成長蛻變後,目前淡大圖書館將目標著重於保存典藏的使命與持續推廣學生閱讀的風氣。從大廳的新書展示區便可見端倪,其中蘊涵著許多巧思,學生可以在簡潔的空間設計中輕易「發現」想要的書籍;舒服的桌椅、明亮的光線與大片玻璃所引進的綠色樹影讓學生自在的「閱讀」;而旁邊齊全的投影設備讓學生可以在此討論與「分享」讀後心得。從發現到閱讀到分享的貼心動線安排,黃館長希望同學能愛上圖書館並且懂得分享的喜悅。

協助學生學以致用

淡江大學圖書館作為師生研究的強力後盾。(淡大王文彥攝)  在社區服務方面,淡大圖書館雖然無法全面開放給社區使用,讓民眾走進來,但是資訊與圖書館系的宋雪芳副教授則帶領著學生走進社區,運用所學專業,致力於協助淡水地區小學圖書館各項業務,並在系上開設「圖書館實習」及「兒童圖書館」等課程,讓系上大三學生至各社區中小學指導小學圖書館的服務學習,至今已長達10年。問他當時為何有這樣的念頭?宋副教授只是輕鬆地笑著說:「這不就是我們學習的目的嗎?學以致用進而服務需要的人。」

  有些學校的圖書館設備簡陋、又沒有正式的管理員,資圖系同學也協助整理圖書編目、分類建檔、館內布置,更固定於每週一,為二年級的小朋友,進行圖書館利用教學。他們製作海報、教材,設計團康活動,把圖書館禮儀、圖書分類、網路資源應用與資料庫檢索等知識告訴國中小學生,讓他們從小就對圖書館不陌生,懂得如何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宋副教授說:「雖然這個課程只有1學分,學生卻常常得利用課餘時間來製作教案和到學校實習,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作業,但是只要看見小朋友的笑容,再多的辛苦都會化為滿足,我也是常常受到這份成就感的幫助,就這樣一年、一年做下去。」

服務團隊深入周邊學校

照片。  不甘於紙上談兵,總是實際行動,關懷著弱勢族群的宋副教授「圖書館服務團隊」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觸角已經延伸至士林、八里,甚至新竹等地,除了淡水的文化、淡水、鄧公國小之外,還擴及華興中學、百齡高中及橫山國小等校,幫助其圖書館建置、管理,提供圖書館專業能力等,近200個班級受益,今年也將與淡水鎮圖書館一起合作,參與其編目、活動安排等,建構出更完整的書香閱讀網絡,而想要進修的民眾也可透過資圖系來向淡大圖書館借閱書籍,成為社區與大學圖書館的橋梁。現在好名聲更傳到了美國,今年加州中文學校也希望宋副教授能抽空到加州幫忙學校的圖書館建置,而加州中文學校也會全額負擔2名資圖系學生的旅費,讓學生多了到國外實習交流的機會。

  為使淡水鎮民增加對淡江大學的了解,和所謂學術文化的衍生價值,以及年輕人所帶來社區參與和社區意識,資訊與圖書館學系設立「圖書館與社區推廣虛擬研究室」(網址:http://research.dils.tku.edu.tw),該資訊網站是圖書館與社區之間溝通交流的平台,宋副教授說:「我們透過這幾年社區服務,將常見的問題統整並解答,讓對於圖書管理有疑問的人都可馬上透過網路找到答案,不但節省時間也讓諮詢服務更為廣泛。」。淡大期望淡水地區的人能以淡江大學為傲,將淡江大學與圖書館視為淡水鎮的重要資產,該校也將有更多的人力、物力投注於淡水社區,使淡江大學成為淡水地區重要的文化生活地標。黃館長駐足在圖書館的一隅,淡水河上的粼粼波光盡收眼底,他說:「淡水無論遠眺近覽,每個角落自成一幅畫。而從這裡望去,遠處海峽景致宜人,似乎隨時提示要有『遠見』,才能創造美麗的遠景啊!」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