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均衡數位館藏與紙本式館藏經驗談

文:宋雪芳(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講師)

假想報導:

  第一則:公元2010年,XX數位圖書館因颱風停電所有電腦當機,圖書館員與讀者枯坐在圖書館中面對死寂的電腦,什麼也無法做,只有聊天等待。

  第二則:公元2010年,XX傳統圖書館中有一位讀者為了借一本舊書,花三十分鐘從總館坐館中區間車到圖書館倉庫找到該書。

  網路科技的精進與普及化,將人類帶進了 E網世代。圖書館的主角不再只是紙本式館藏,數位化圖書、期刊及資料庫也成為領銜主演的要角,其光芒甚至超越傳統紙本資料;而辯論數位館藏與紙本館藏的文章亦到處可見,優缺儘是一體的兩面。例如:

  一、不同的空間考量:就實體圖書館空間而論,數位館藏可以補紙本之缺陷,解決空間問題,降低館際互借的次數。但若從每位讀者在圖書館擁有的空間而論,電腦所佔的空間與可供使用人數而論,數位化館藏又不及紙本式的節省空間。

  二、不同的即時性與可攜性:基於讀書的習慣,許多老讀者認為書本可以不拘泥場地,隨時可直接閱讀或躺或臥或坐皆宜,其即時性與可攜性為電子館藏所不可及。但有些已習慣使用數位化館藏的人則認為電腦不限時空,想看馬上有,閉館也可以看;更新快、容易檢索可以同時供多人上網的可即性與可攜性是書本所不及的。

  三、公說婆說都是一體的兩面:兩者需均衡以免日後產生如上述的假想報導。

  身為一個走網路資源研究的學者,每每經由數位化資料庫查到完整的研究資訊,輕而易舉的跨越美洲、橫渡歐洲找到國內無法借到的全文資料,快樂之情很難言喻。閒暇也以閱讀電子書為樂,對數位化資源有著幾乎百分百的依賴與讚賞。但是經年累月的沉浸在網路數位資源中,卻發覺方年過四十居然如古文人韓愈所說的「四十而視茫茫、髮蒼蒼」;眼科醫生說因為長期盯著螢幕,未依規定每隔一段時間讓眼睛休息一下,結果造成眼睛焦距調解功能疲乏,近視巨增﹑老花提前產生;身體也因長期使用電腦而需做脖子與肩膀的復健。更慘的是自己的小孩也因常常使用電腦,造成才小學三年級已需要做肩膀治療。

  從親身體驗數位館藏的優與劣,深深體會到數位館藏不是取代紙本館藏的角色,單純的紙本館藏也無法滿足今日的讀者,唯有數位館藏與紙本館藏均衡發展才是最佳之道。但如何均衡則視各種不同圖書館不一樣讀者需求而有不同的均衡法。如同一位商學院同仁所言,圖書館若因為訂閱一個列有七種經濟期刊的數位資料庫而需停訂一份許多經濟學者常閱讀的紙本式期刊,他們寧可放棄訂閱該種數位資料庫。可是他也不排斥假以時日,若所有學者咸認為數位資料庫更便利使用時,會同意取消訂閱紙本只訂數位資料庫。所以紙本館藏與數位館藏的均衡決不是依是否該資料已有數位資料即可取代紙本館藏,而是平行、同步或取代皆應以讀者的最佳使用習慣為依歸。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