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達人─改造北縣圖書館 于玟企圖心旺盛

文:耿詩婷 照片提供:台北縣立圖書館

  台北縣第一座低碳無人服務的智慧型圖書館日前啟用,位置就坐落在高鐵、台鐵、捷運三鐵共構的板橋車站。50坪的低碳智慧型圖書館,設備、系統是運用高科技RFID,民眾只要持悠遊卡借閱證,就可以自行刷卡進入館內瀏覽圖書,並利用自助借還書機辦理借還書手續;而且配合通勤族上下班時間,從上午7點開放到晚上10點。縣立圖書館表示,這座圖書館突破傳統圖書館的服務限制,由民眾自己借書自己還,完全採無人服務;同時以類似書店的方式將圖書分類,全都是以主題式分類,較符合民眾找書的需求。

  新型圖書館剛起用,許多通勤民眾都很有興趣,辦理閱覽證的狀況相當踴躍,才開幕沒幾天,架上的書籍幾乎都被「一掃而空」,只見北縣圖的館員忙著補書,板橋的居民也大呼:「太棒了!」這情況看在戮力改造台北縣閱讀環境的台北縣立圖書館館長于玟眼裡,也感到十足欣慰,點子多的她,這回腦袋裡已經開始構逐著土城、新莊、三重的智慧圖書館願景。

一橋之隔的落差

台北縣圖獲「閱讀推手」團體獎。  于玟館長自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畢業後,就在台北市立圖書館服務,長達20年,從一個在台下用崇拜眼神看著圖書館前輩的學生蛻變成實務經驗豐富的圖書館達人,于玟認為圖書館專業是肩負著一種可以改變社會風氣的重責大任,所以當她發現台北市與台北縣雖然只有一橋之隔,但無論是資源及閱讀風氣都有著天壤之別時,就懷抱著讓北縣民眾擁有更好的閱讀環境的堅持與信心,來接任北縣圖館長一職。

  台北縣的鄉鎮涵蓋著城市、山城、漁村等,各類型的生活文化,所以于館長認為每個公共圖書館應該符合在地人民的生活習慣,她表示:「如果民眾生活在山上,圖書館就應該利用行動巡迴書車,深入社區,我最基本的目標就是讓29個鄉鎮的圖書資源可以平均分配,讓民眾想閱讀時,不會沒有書。」

  台北縣縣長周錫瑋認為,在推廣閱讀的過程中,並非只是單方面的增加圖書館的數量或館藏,而是讓縣民有機會養成閱讀的習慣,增加對閱讀的渴望。要使孩子打開眼界,最簡單的方式便是多讀,閱讀除了課本的知識,更要涉獵各個領域,因此要鼓勵孩子多閱讀課外讀物。知識是相通的,大量的閱讀能增加知識背景,學習便容易吸收。因此在台北縣的學校裡,在每個角落都放置書籍,希望學生能夠在想閱讀時隨時都能閱讀,並且在台北縣推廣一系列「轉角撞到書」活動,打造出「喜閱城市」的標竿。

北縣圖蛻變總資源中心

  一開始北縣圖為了這個基本目標,開始走進社區,無論是說故事、辦推廣活動樣樣來,卻累到不行,成效也有限,於是于館長將念頭一轉,將北縣圖定位為總資源中心,以社區營造的概念,來培訓在地閱讀志工,成立讀書會,並整合、收集各種資源庫,以北縣圖為中心,而各個社區為據點,拉出一條條閱讀網絡線,如此能發揮更長期、全面的效果。她說:「因為我們要的是整個台北縣的書香社會,而不是侷限在北縣圖附近的書香天地。」

  于館長投身在不斷進步的圖書館工作裡,讓她培養出對於資訊的敏銳度,成為孩子眼中的「萬事通」,而她身為母親、媳婦、妻子,這些平凡卻偉大的多重身分,讓她可以從生活經驗中尋找到許多靈感運用在圖書館活動上,例如:與公婆同住的她,從他們身上觀察到許多小細節,也發覺現在許多人並不真正理解「老」的意義,所以今年在辦理銀髮族主題閱讀活動時,于館長就從一系列「認識老人」的演講開始,結果大受各年齡層的歡迎,她笑說:「或許每個人都會老吧,同理心很重要。而基於這點,我們也思考圖書館可以帶給不喜歡閱讀的銀髮族甚麼好處?因為圖書館應該是要最貼近民眾生活的設施,不單單只有閱讀才屬於圖書館的業務,這樣才能真正落實總資源中心的理念。」因此,北縣圖還走入安養院說故事、做手工藝,設計放大鏡名片當作小禮物,不但攜帶方便也讓老人可以容易閱讀,十分貼心。

以身作則的領導風格

台北縣立圖書館館長于玟(耿詩婷攝)。  北縣圖在于館長三年來的用心帶領下,漸漸讓民眾感受到圖書館的轉變,去年獲得績優服務機關的殊榮,于館長認為圖書館館員必須要有專業人才的自知,「知書知人」才能達到「感動式的服務」,為了改善館員的工作態度,于館長從自己做起,除了維持平時在圖書館借書閱讀的習慣,還開辦「與館長有約」的讀書會,同時提醒館員「不要忘記自己的優點」,帶動動腦的風氣,營造集體作戰力量大的合作氛圍,于館長驕傲地表示,現在許多好點子都是館員集思廣益而來的,總是想要好還要更好的積極態度,時常讓她驚喜不已。

  從去年開始北縣圖還針對第一線服務人員處理借還書、辦理借閱證的情形及參考諮詢服務態度等服務項目,辦理「最佳服務人員」選拔活動與滿意度問卷調查,希望以貼心的服務及問卷調查了解讀者所需,于館長還要求優勝的館員要將獎章別在胸前,不但要成為其他人的榜樣更隨時砥礪自己要做得更好。

讓台北縣民以圖書館為榮

  面對數位科技的今天,于館長認為圖書館要成為培養民眾資訊素養的重要場域,但絕對不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要求館員重新消化知識後,轉化成平易近人的語彙來教導,例如:不是開辦「WORD軟體教學」的課程,而是學習如何收發E-MAIL,一來就可練習電腦打字,二來讓科技可以應用在生活當中,而民眾可透過圖書館的協助,輕易了解各種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資訊。

  各個公部門也可利用圖書館的參考服務,宣傳政策,成為與民眾之間的橋梁。于館長希望圖書館是民眾的好鄰居,今年更前所未見的邀請附近的出版社與書店,來圖書館舉辦簽書拍賣會,于館長表示:「誰說圖書館與出版社是競爭者,其實是可以一加一大於二的。而目前圖書館在推動的數位閱讀,其實也是在為出版社培養民眾新的閱讀習慣。」未來也不排除舉辦「莊敬路嘉年華」(北縣圖位於板橋市莊敬路上),邀請左鄰右舍的店家、民眾一同在圖書館的廣場吃喝玩樂,拉進彼此之間的距離。

  于館長曾經因為孩子而中斷進修的機會,但並不後悔,因為她認為實質的自我充實反而大於學歷證照的表面意義,親自帶領孩子共讀的時光,也讓她在北縣圖推動親子閱讀的政策上,更得心應手。台北縣即將升格,圖書館還有許多瑣碎的事項待調整、改善,于館長也將北縣圖當做自己公務生涯的最重要一站,奮力一搏。她露出堅定的眼神表示:「或許老天爺就是派我來改變北縣圖的,在這個轉變的時刻,為台北縣各公共圖書館打下穩固的基礎,讓台北縣民以圖書館為榮,如果有機會改變的話,我就會牢牢地抓住它,我有這樣的自信!」

2008暑期兒童閱讀活動。送故事到社區活動。悠遊卡借閱證服務揭開序幕。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