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電視、電影、劇場、戲劇、音樂、歌詞,全部都是由文字開始,沒有文學、文字的基礎,這些文化藝術就很難形成,這是段慧琳對於文字的詮釋。
在網路上看到段慧琳(Windy)的資料,主業是節目主持人,副業是遊山玩水的生活實踐者, 沒錯, 這位民視《非看book》及《GoGo Taiwan 玩臺灣》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也是《小小站.停一下:最悠哉的37個鐵道私景點》、《小小站.輕旅行:一個人也好玩的26個鐵道私景點》、《旅行的溫 度:30個人情小鎮的私房旅行》三本書的作者,段慧琳擁有令人羨慕的工作,也許您會說只是位漂亮的女孩,但在跟段慧琳聊過後,您會發現,段慧琳是個有內 涵、有自己想法、會仔細體會生活小細節的女生。
閱讀 訓練邏輯思考力
跟段慧琳聊起閱讀,她說,閱讀習慣是從小就開始養成的,很小的時侯媽媽就培養她很好的閱讀習慣, 除了幫她訂閱《國語週刊》,也幫她買了很多系列套書,如二十四孝、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故事集、小百科等書,讓他有一個很好的閱讀環境,加上小時侯就很喜歡文字,使得閱讀跟她的關係一直都是很密切的。
段慧琳回憶起小時侯,每週她最盼望《國語週刊》寄來的時刻,這是針對小學生編的週刊,有彩色的編印、豐富的內容,包括文章跟生活常識等,可從裡面吸收很多知識。
段慧琳想起小學時期,學校都會發一本借書證,每本有100本的空格,蓋完一張表示已看了100本書,而段慧琳每學年總是用到二張,三天二頭的往圖書 室借書,讓圖書室老師都認識她了,圖書室老師還想說這個小女孩怎麼可能看書看這麼快,開始時還會抽問書的內容;段慧琳說,從小就愛看書,媽媽很愛帶著她與 朋友聚會,只要旁邊有書,她就能安靜的待在一旁,享受在書的世界裡,一點都不會吵鬧。
小學四、五年級就看了《罪與罰》、《戰爭與和平》等艱澀的世界文學名著,段慧琳說,那時侯的閱讀只是把一本書看完,雖然對小說中人物的內心煎熬等是看不懂的,但對於文字的吸收,還有邏輯和架構的概念,是很有幫助的。
段慧琳有感而發的表示,常閱讀的人,邏輯觀念會非常的好,思緒也會比較清楚,包括您的段落、對事情的認知跟透視,會跟一般人不太一樣;邏輯清楚對於工作、文書處理等效率也會更好。
再來是表達能力,段慧琳隨手以桌上的咖啡為例,她說,一般人對咖啡的形容,除了濃、醇、香等詞彙外,還能有什麼樣的方式呢?而閱讀讓她會想要用不同的比喻或用感受的方式去表達,這對她在主持時,就會有不一樣的自我特色呈現。
而閱讀也會增添情感豐富度與想像力,對生活會比較有趣,較能感受到生活中情感的細膩,很容易感受生活中的小確幸,當然也變得比較愛哭、笑點低,對於周邊的音樂、情感、人、事、物的感受,會比較多愁善感。
工作 豐富閱讀的範圍
因為主持《非看b o o k 》節目,讓喜愛閱讀文學作品的段慧琳有機會擴展閱讀範圍,包括商業管理及兩性關係等作品,對於各類書籍也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段慧琳以葛林斯潘的《我們的新世界》為例,她說,這本書的內文對我來說,是到目前看過最難懂的書,沒學過經濟學、對美國的經濟狀態也不是那麼的了解,卻也讓我接觸到不一樣的領域。
試著請段慧琳推薦幾本她最近看的書,在兩性類推薦大A的《純情書》,雖然段慧琳並不想將這本書歸類為兩性的書,她說,這本書的文學性很強,您可以看 到這本書的用字遣詞,一方面要寫內心的感受,一方面用不同的比喻;作者用不同的方式去表達深淺不一的感受,在看《純情書》時,一方面會勾起您的同理心,一 方面則是享受在書的字句中,作者對於文字調度非常的精準,完全不落俗套,不會用重複的詞彙,他會置換詞句,讓您感受到他對每一個篇章及文字的珍惜。
在文學類,段慧琳首推臺灣的文學家--黃麗群,段慧琳形容,黃麗群是非常的非人哉,他看世界、看生活的角度跟一般人都不一樣,比如說在《背後歌》 中,有篇作者看他們家的螞蟻怎樣搬東西,從螞蟻的行走、姿態、想像中螞蟻的內心等;段慧琳覺得黃麗群可以感受到和很多人不一樣的感受,光從觀察螞蟻就能寫 出一篇文章,如果說一般人對事情的感受是6分的話,黃麗群則是50分,他會用那麼高的角度及層次去看他身邊的事物,段慧琳說,看黃麗群的作品,他的用字很 古典、優美,會讓人有像國中生一樣去背課文的衝動。
興趣 擴展寫作新體驗
段慧琳習慣將感想、心情及所見所聞寫在筆記本上,而這也讓段慧琳能在忙錄、零碎的工作中,以每年一本的速度出書。
段慧琳笑說他的人生有很多非規劃的事發生,出書一事完全是個機緣,在主持《非看book》時經常有出版社企劃帶著作者來上節目,某天和時報出版的企劃在閒聊,段慧琳提到臺灣有很多不錯的小車站,並把旅行中的照片拿給他看,馬上引起企劃的興趣,認為這樣的議題很新鮮。
段慧琳用特有的細膩角度介紹旅行,以《小小站》這二本書為例,都是介紹非熱門景點,有些車站可能是很多人聽都沒聽過的,第三本雖不是以車站為主,卻 也是介紹小城鎮、部落等小地方,段慧琳說,雖然第三本跟前二本的調性有些不一樣,但都是她個性的延伸,不喜歡熱鬧吵雜,喜歡的旅行景點也就以人少的小城鎮為主了。
最令段慧琳欣慰的是,讀者的回饋超乎她原本的想像,第一本書出來後,感覺像是一本鼓勵大家追求不一樣事情,鼓起勇氣去環島或流浪的一本書。
在一次與讀者的現場互動中,有讀者將自己環島的規劃及車站戳章秀給段慧琳看;也曾收到一位讀者寄來的投影片,裡面全是中山路、中山國小,看了這些投影片,段慧琳還納悶為何他要拍這麼多張中山路、中山國小,後來才發現,這是全國各縣市的中山路及中山國小。
這些讀者的回饋,更激勵段慧琳的生活動力,2015年段慧琳預計出一本談旅行、分享旅行中對生命省思、成長的散文集,對於這本不一樣的寫作嘗試,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旅行 遇見特別圖書館
喜愛到處趴趴走的段慧琳,印象中最深刻的二家圖書館,分別是位在嘉義市的「臺灣圖書室」及雲林斗南車站旁的「他里霧繪本館」。
在一次嘉義旅行中,無意中散步到「臺灣圖書室」的段慧琳說,這個圖書館的書是不能外借,在裡面的感覺是非常不一樣的,那氛圍是會讓人回想起小時侯對圖書館的記憶,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會格外珍惜在圖書館裡的閱讀時光。
雖然近年來到公共圖書館的機會多以演講為主,但對於位在斗南車站旁的「他里霧繪本館」卻讓段慧琳印象深刻。
這由原本閒置的斗南鐵道一號倉庫,活化再利用,並以斗南的舊名「他里霧」作為繪本館的名稱;段慧琳形容「他里霧繪本館」就像一座繽紛的小天堂,整體 設計、外型是很樸實的,裡面卻是有很多色彩,像積木一樣或圓或方的地方是可以坐著看書的,到了這裡,您會覺得每個人都繽紛了起來,會有童心未泯的感覺,圖 書館有面正對著鐵道的大玻璃窗,看書看著、看著,就會有火車從旁邊經過,這樣的設計,是我非常喜歡的,讓我對傳統圖書館有不一樣的感覺。
段慧琳希望未來的圖書館,是一個可以讓人全心投入和放鬆的地方,可以保有圖書館的特色,不只是具有資料收藏的地方,或許也能提供輕食或小餅乾讓民眾可以在圖書館內消磨一個下午時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