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影像開麥拉─女性影展 邀民眾一起玩酷影像

文:張加 照片提供:女性影展

今年女性影展以「玩酷影像‧搖滾女孩」為主題。  今年10月可說是影展的嘉年華會,22日至31日在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行第7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而在此之前登場的則是進入第17屆的女性影展。今年主辦單位邀請到青春偶像郭采潔擔任代言,要透過「玩酷影像‧搖滾女孩」的主題,和影迷們一起看遍國內外近60部的絕妙好片!

  2010女性影展於10月8日至17日,在台北市西門町新光影城放映。分為六大主題:「新銳女流」、「女身異想」、「酷兒派對」、「親親媽咪寶貝」、「青春記事簿」、「女孩視界‧聚焦台灣」。

「新銳女流」

  影片來自世界各地,捕捉在不同地區的年輕女性群像,探討的議題也因國家風俗民情、歷史背景而有所不同。透過銀幕除了能看見各國女性的樣貌、形象與角色,同時能見識當地的文化、環境、宗教、語言等特色,或從影片了解某歷史事件對現今社會的影響。

  為了呈現豐富、多元的女性話題,影片的敘事手法也相當多變,不僅有寫實的紀錄片《喀布爾戰爭與愛》,也有歡樂的歌舞片《歌舞旅程》,還有具環保意識的動畫片《達爾文繪本》……。

  影片中的主角可能是《如夢幻影》導演所訪問的旅客,也可能是《我的未來不是夢?》中20來歲面對低薪、對未來充滿徬徨的社會新鮮人,又或是《戴麗雅:聲音的煉金師》追溯的大師級人物,女性音樂大師──戴麗雅‧德比夏。

  女性,就是充滿無限可能,無限幻想。從「新銳女流」開始認識女性吧!

  片單:《我的未來不是夢?》、《沙一樣的風,岩石般的女人》、《喀布爾戰爭與愛》、《女人五十分鐘》、《恐怖集中營》、《歌舞旅程》、《戴麗雅:聲音的煉金師》、《達爾文繪本》、《兔女》、《如夢幻影》。

「女身異想」

  女身,顧名思義探討女性身體,從減肥到性藥物、性騷擾等多項議題,影片都一一深入探討。

  其中,《拍我:女模祕辛》是由名模莎拉.吉芙與其男友共同製作、導演的紀錄片。身為名模的莎拉,從自身故事為出發點,拿起攝影機拍攝國際名模台前、台後的私密生活。伸展台上總是光鮮亮麗的名模,下了舞台是否仍然光鮮,依舊亮麗呢?莎拉不怕揭開名模的真實面貌,她走訪各地,記錄名模的心聲,就是要呈現她們那赤裸裸的心路歷程,讓觀眾重新思考「美麗」的定義。

  《性高潮有限公司》的導演麗茲‧坎娜原本受聘於發明女性威而鋼的藥廠,要拍攝一部情色影片,供藥物實驗使用,麗茲卻反其道而行,開始深入探討女性性藥物議題。

  女性性功能不正常並非藥物可治療的「病」,而是兩性關係失衡、工作壓力過大等原因所引起。但製藥公司借用媒體與醫療權威,強調女性性功能不正常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以推動性藥物合法化,這讓麗茲更加延伸探討美國教育體系的性教育。

  在追求美麗、吸引男人目光的同時,女性對於自身的了解有多少?是否該減肥,是否該使用藥物,又如何避免性騷擾、終止暴力?從「女身異想」重新思考。

  片單:《生命出口》、《拍我:女模祕辛》、《性高潮有限公司》、《難纏的艾拉阿嬤》、《爸爸生氣了》、《蘇菲亞的觀察日記》、《終止暴力俱樂部》。

《喀布爾戰爭與愛》劇照。《拍我:女模秘辛》劇照。《搖滾牛仔姊妹花》劇照。

「酷兒派對」

  《對話跨性別》導演說:「一旦我們多了解自己一點,我們就不會那麼脆弱。」所以她拍了一部從跨性別者的角度出發、為跨性別者所拍攝的紀錄片,從自己的親身經驗探究跨性別者如何建構陽剛特質,跨性別者社群如何與其他社群對話等面向。

  《熟拉之愛》由3名年近70的女同志,回憶1950至1960,那個同志議題仍是禁忌話題的年代,她們如何與其他同志相遇,突破限制大談戀愛;如何勇敢、無畏地,在那樣的社會壓力之下建立同志社群。

  跟著「酷兒派對」一起勇敢面對,勇敢追愛吧!

  片單:《對話跨性別》、《搖滾牛仔姊妹花》、《熟拉之愛》、《寶萊塢尋芳記》、《依芙琳的線上春天》、《淺睡眠》。

「親親媽咪寶貝」

  女性一生中需要扮演許多角色,女兒、妻子、母親……。時常聽到母親對著管不住的女孩說:「等妳做媽的時候就知道了!」那時,才能懂得母親堅韌、為家庭犧牲奉獻的美麗。

  不過,現今的母親角色除了打點丈夫與孩子,還多了工作要顧。《母親的包袱,女兒的選擇》描述一位職業婦女,兼顧家庭與生活的過程。日本籍的母親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移居美國紐約,但911事件,讓她不禁深思如何在職場與母職之間權衡。

  片單:《母親的包袱,女兒的選擇》、《克萊兒真命苦》、《悍娘無罪》、《再見媽媽》、《重返新生命》。

「青春記事簿」

  「青春記事簿」裡寫滿了少女情懷、初嘗禁果的點滴,也寫下少女承受同儕排擠、沉迷於物質生活等事。

  《等待回家的日子》榮獲2010年「亞洲女性影展聯盟獎」,根據導演的童年經歷拍攝,描寫被遺棄在孤兒院的小女孩,始終等待爸爸回去接她。然而,卻不敵現實的殘酷,從頑強抵抗,到接受法國夫妻的收養。

  《拜金少女》中,原本是個乖乖牌的少女艾拉,用中古手機被同學譏笑,為了存錢買新手機,艾拉決定用援交換取金錢,從此墜入物質誘惑的迷惘。

  片單:《等待回家的日子》、《親愛的檸檬女孩》、《拜金少女》、《我心歸屬》。

《等待回家的日子》劇照。《牽阮的手》劇照。《親親》劇照。

「女孩視界‧聚焦台灣」

  在台灣,有許多美好、珍貴的故事等待挖掘。這次2010女性影展,台灣導演用鏡頭寫下原住民婦女、越南新娘、酒促小姐、性工作者等不同身分的女性,在台灣上演的故事。從台灣女孩的視界,看台灣女孩的世界。

  《當他變成她》是一部15分鐘的紀錄片,講述導演國小老師的真實故事。男性老師結婚生子後,經過變性手術成了女兒身;而原本的妻子,變成了姊妹?本片跳脫變性爭議,談論曾是夫妻的兩人所面對的掙扎與考驗。

  片單:《The Best is Yet to Come》、《放心漫舞》、《天使的歌聲》、《戒指》、《女人的力量》、《同班同學》、《胖奇》、《平行世界》、《斷了?》、《下午》、《男人不知道的事》、《當他變成她》、《幸運草》、《鮽中娛》、《洞》、《阿鳳》、《未遂》、《親親》、《愛河》、《通過我們的身體》、《妹妹背著洋娃娃》、《A+B=?》。

特別加演:開幕片、閉幕片

  開幕片《臉紅的夏日》描述一對孩子兩小無猜的情誼。本片被推為今年的開幕片,用孩子的純真眼光,探討孩童們成長歷程的性別焦慮。(片單:《臉紅的夏日》、《與愛無關》。)

  閉幕片《牽阮的手》導演顏蘭權、莊益增,躍上大銀幕談感情。兩人愛情長跑多年,《牽阮的手》不但是主角田氏夫婦數十年甜蜜婚姻的紀錄,也像是導演兩人的感情映照。(片單:《借來的幸福》、《牽阮的手》)

  2010女性影展配合放映影片,將舉辦多場主題服裝日,詳細資訊請上女影官網:http://www.wmw.com.tw/,女影部落格:http://wmwff.pixnet.net/blog,女影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wmwf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