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只要一分鐘》第一眼就愛上國資圖

文:陳永朋 照片提供:安可電影提供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自開館以來,由於其特殊的建築造型,已成為臺中市的熱門景點,現在它還走進大銀幕,成了《只要一分鐘》的重要場景,也因此讓更多人愛上國資圖之美。

電影《只要一分鐘》劇情改編自日本同名暢銷小說   多明格茲在小說《紙房子裡的人》中說道:「許多時候,要從一本書中解脫,遠比獲得一本書還要難。」用這句話來形容閱書成癖、家中藏書仿若一座私人小圖書館的導演陳慧翎再不為過。今年5月,陳慧翎執導的《只要一分鐘》接連在臺灣與日本上映,在電影拍攝期間,她與劇組團隊為了勘景跑遍全臺,最後選定臺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下稱國資圖)作為電影中主要場景「時尚雜誌社」的視覺空間原型。


  陳慧翎導演曾囊括4座金鐘獎,被視為影劇奇才,在訪談過程中,也捕捉到陳慧翎鮮少在鎂光燈前流露的知性一面。


   沒有客套,這位比想像中還要年輕許多的女子,從容拉開對面的椅子坐下,歉笑地說:「對不起!我忘了跟牙醫有約。」眼前的她一襲幸運草綴飾的連身長裙,外披灰藍色棉衫,柔和的裝扮加上平易近人的姿態,讓人自然卸下所有拘謹。

 

場景也是演員個性的投射

何潤東飾演擅長料理的居家男皓介   陳慧翎/電影/2010《Action》/2012《吉林的月光》/2014《只要一分鐘》/紀錄片/大愛:《草根菩提-黃金線》/戲劇/大愛:《撿稻穗系列-黃金線》/公視:《人生劇展-與男友的前女友密談》/台視、三立都會台:《下一站,幸福》/公視:《那年,雨不停國》/華視、壹電視:《拜金女王》/大愛:《人間渡系列-你的眼我的手》

 

  當店員端上用柚木托盤承著的玄米煎茶時,我們正聊到「電影場景」這個話題。一部好的電影,劇本、演員與場景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多數人在觀影之後,記憶點往往停留在劇情的轉折或演員的對話,問起電影中的場景細節,多半不甚考究、印象模糊。然而,場景取捨與拍攝的重要性不亞於劇本,它更像一位無聲的演員,以光影流動詮釋演技,完美烘托故事氛圍。


事業心強盛的時尚雜誌編輯琬真由張鈞寗擔綱演出。  「場景設計能傳達戲劇的精髓,有時候,場景更是演員個性的投射。」陳慧翎說。舉《只要一分鐘》為例,劇本設定是事業心強的時尚雜誌編輯琬真(張鈞甯飾),與擅長料理的居家男友皓介(何潤東飾)共同領養一隻黃金獵犬里拉的故事。由於皓介在戲中的形象有點像熱愛烹飪的「日系文青宅」,所以他的書架上有許多日本翻譯小說與各式食譜;而街拍攝影集、時尚書籍則屬於在雜誌社工作的琬真。有趣的是,這些書除了部分是劇組人員從二手書店購回之外,許多都是從陳慧翎家中直接搬過去的,就連皓介在電影中使用的鑄鐵鍋,也是她的愛鍋。


畫面背後都有很美的故事

   「其實場景SET好以後,演員自然而然的就會融入那個氛圍中,對於角色的拿捏也能到位。」陳慧翎另外分享了在一個電影拍攝中的小故事:「有一幕要拍張鈞甯(琬真)為了阻止里拉跳出柵欄,在柵欄外堆了很多書,當里拉逃脫時書被推倒,沒想到最後鏡頭的特寫居然落在一本《還珠格格》上,讓全場都笑翻。」有劇組人員還故意問:「那這本是要給皓介還是給琬真看的書啊?」想當然,這個鏡頭第一時間就被刪了。「不管觀眾會不會發現,這部電影的每一景、每一物,其實都被細心安排擺設著。」陳慧翎說。我想,就是因為這種堅持,讓這部電影的每一個畫面,很美也很有故事。

 

導演陳慧翎。(陳永朋攝)  好的導演會做到讓電影場景和故事「無違和」,而厲害的導演甚至能讓場景與觀眾「對話」,悄悄將電影的重要線索或想傳達的意涵埋藏在場景細節裡,就像一串密碼,雖然玄機不一定顯而易見,但大家都可以是福爾摩斯。從畫面線索中捕風捉影,窺探鏡頭之後掌鏡人對電影作品的初心,這也是觀影的一大樂趣。電影《只要一分鐘》出現了陳慧翎的私藏書,稍一琢磨導演喜好,似乎也能推敲出她想在圖書館中搭設重要場景的思路脈絡。但我依然好奇,全臺至少有700多座圖書館,為何偏偏選擇國資圖?

 

國資圖魔幻的空間與光影

  「你不覺得國資圖的每一扇窗戶大小、形狀都不一樣,很魔幻嗎?」說到這裡,陳慧翎的眼睛更亮了。窗外雨停,樹影輕輕伸展枝枒篩濾午後和煦陽光,婆娑光影像彼此追逐嬉鬧的孩子,玩得累了,便停在她的肩上,我想,魔幻就是這麼一回事吧。它像一對讓故事脫離現實、振翅而飛的翅膀,或像小飛俠彼得潘讓溫蒂和他一起翱翔天際的精靈粉末。在虛構情節中,我們欣然接受這種超現實想像,但當魔幻活生生在真實世界中拔地而起時,往往讓人震撼得無法言語。

照片一照片二











照片三  位於臺中的國資圖就是真實存在的魔幻建築體:巨大的白色船型外觀、運用自然曲線與不規則的弧面取代一般建物水平垂直的僵硬線條、外牆上以8種不同粒徑的馬賽克磁磚拼貼出地景紋理……不由得讓人聯想到建築的異想之城─巴塞隆納中,魔幻建築大師高第的代表作「米拉公寓」。



 

感謝國資圖對國片的支持

電影場景租屋處劇照  陳慧翎說:「跑遍了全臺灣,第一眼看見國資圖,就決定是它了。」而且挑高的設計與大面積玻璃窗牆便於採光,不需太多人工光源,貼合實際拍攝層面的考量。「但剛開始我不相信能這麼順利,甚至打過退堂鼓。」陳慧翎道出差點就要放棄這塊瑰寶的心底話。儘管勘景時她對國資圖如此鍾意,但礙於經費考量與可行性(電影拍攝期間必須封館),其實一直到電影拍攝後期,劇組團隊才真正進駐國資圖置景。「這要特別感謝呂館長對國片的支持!當我們得知館方願意封館18天來配合電影拍攝時,真的很驚訝。」事實上,這也是國資圖頭一次因為支持臺灣電影拍攝而騰出空間。


從一本書開始的電影

照片四  18天當中,劇組人員揉合真實雜誌社工作空間與一般人對出版這個行業的想像來搭設場景,原本就充滿文藝氣息的國資圖在他們的巧手之下,化身為電影中時尚味十足的雜誌社。置景細膩到裡頭的每一張小紙條該貼在哪裡?零亂桌面上堆滿的雜物要如何散落?都經過多次調整,哪怕真正拍攝時,鏡頭只會快速帶過幾秒鐘。「絕對不能將就,將就久了,觀眾也就將就了。」陳慧翎言語中,透露著她對電影與觀影人的期許。
 

照片五  國資圖不只是電影中的一個場景,它像一座由成千上萬本裝訂、厚薄不一的書籍匯聚堆砌而成的白色城堡,沒人能說得清楚,究竟需要多少藏書才能成就一座圖書館,但陳慧翎只要其中一本書,就可以啟動一部電影。《只要一分鐘》改編自日本作家原田舞葉同名小說,套句陳慧翎先前在《30》雜誌所舉辦的座談中曾說過的一句話:「現在回想起來,從我一拿到這本小說,翻開序章開始,似乎就註定了往後所發生的一切。」除了將書拍成電影,事實上,陳慧翎對書的愛與執著,倒是一點也不輸給電影。「我很喜歡看書,特別是小說。」當聊到喜歡哪些小說時,她有點害羞起來:「在人生不同階段,我選擇的書也很不同。但最早以前,我算是『鴛鴦蝴蝶派』的。」原來,陳慧翎小時候讀了很多言情小說,像瓊瑤的所有作品,她還在唸小學時就全看完了。書一看得多,就有了創作的衝動。「記得國中有次寫作文,老師要我們將某篇課文改寫成兩頁稿紙的短篇故事。」陳慧翎說,那時候的她越寫越欲罷不能,最後兩節作文課下課鐘響,她還交不出稿,便央求老師讓她帶回家寫,結果隔天她交了厚厚一整本的小說創作。陳慧翎笑說:「當時以為,未來自己會是一個小說家。」
 

照片六一直到上了大學之後,陳慧翎看的書才漸漸多元起來。從翻譯小說小川洋子的《秘密結晶》、喬賽‧薩拉馬戈的《盲目》、艾莉絲.孟若的《相愛或是相守》、到本土創作洪茲盈的《太陽照不到的地方》、吳明益的《天橋上的魔術師》,或是已經被改編成電影的經典作品《告白》、《惡人》……等,都是她的書單。她也曾因為太愛鍾曉陽的《停車暫借問》,所以當她一有機會到香港時,就會去書中出現過的場景「西洋菜街」親自感受。有陣子陳慧翎很迷王家衛,當時他拍的《春光乍洩》很紅,出了電影書,愛書成癡的她也想買回家收藏。「那一次真的讓我印象深刻,我記得一出誠品門口,我就哭了。」讓陳慧翎淌淚的原因則是那本電影書居然要價1,700元,這對當時相當窮困的她而言實在太過奢侈,雖然猶豫再三後還是買下了它,但真的心痛不已。
 

電影與小說的愛戀情結

《導演陳慧翎家中藏書。(陳慧翎提供)   文字之於小說,就像影像之於電影。但即使是看小說都會自動在腦海中分鏡、擅長用影像說故事的陳慧翎,依然認為:「文字的內心戲,很多是影像到不了的地方。」雖然電影有畫面、聲音,較能直接打動觀眾,但很多時候,電影就是無法完整細膩的呈現原著。如果先看過原著再去看電影,總會覺得電影少了什麼!電影劇作讓陳慧翎發光發熱,小說則像雋永細流默默長伴她的人生,其實兩者都是陳慧翎這輩子的最愛,但訪談結束前,她悄悄地說:「如果生命中只能選擇一件事做,我選看小說!」


電影場景租屋處劇照一電影場景租屋處劇照二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