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知識創新與教育效能之提升

文:陳書梅(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助理教授)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知識創新的能力與教育效能之提升。現代社會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無論是對個人或國家的競爭力而言,知識皆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創新能力人才的大量需求,行政院經建會在規劃知識經濟發展的整體方向時,揭櫫整個方案的推行重點在於教育改革。傳統教育重視知識之灌輸,使學生思想之發展與創意受到壓抑。多元化的創意教學,能培養學生具獨立分析、思考與判斷的能力,開發學生發揮創意解決問題的潛能,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參與討論與經驗分享,課室不應只是背誦的場所,更是學生體驗人生、碰撞出燦爛智慧火花之殿堂。為了充分發揮多元創造思考教學效果,作者於文末提供數項基本原則,供教師們於教學時參考。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ility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Knowledge itself is now seen as one of the principal and productive forces in modern society. It is true for both individual and nation that the ability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is the keyfactor of success in keen competition in knowledge economics. To promote students' ability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reform movements in education are needed. In tradition, education always focuses on lecturing more than on helping students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develop their own creative power. Creative think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are seen as necessary for problem solving. The author advocates that if teachers are willing to incorporate crea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in class, they can transform a classroom from a four-walled room into an environment that is infused with curiosity, and that would encourage students to learn creatively. Teachers are the disseminators of shared experience and shared knowledge. 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also presents basic principles in implementing creative teaching.

關鍵詞:知識創新;教育效能;創意教學;外顯知識;內隱知識

Keywords:knowledge innovation;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creative teaching;explicit knowledge;tacit knowledge

一、前言

  「知識經濟」一詞,在1990年由聯合國首度提出,宣示著知識經濟所帶來的劃時代變革。現代社會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對國家競爭力擁有關鍵性的影響力,知識經濟風潮也以主流文化的姿態席捲全球。有鑑於此,行政院經建會也宣布以知識經濟作為我國今後發展的目標;同時也在規劃知識經濟發展的整體方向時,揭櫫整個方案的推行重點在於教育改革,期能培養、激勵學生的創造力,俾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創新能力人才的大量需求,進而提升國家整體的競爭力。易言之,學校的功能將不再侷限於知識的傳播與維持,未來將轉型為知識創意的開發中心,負起培育新時代所需知識創意人才的任務。

  美國學者Bruner主張學校並非灌輸學生知識的場所,而是培養學生學習如何求知的地方。傳統上,教學的終極目標不外乎單純的知識傳播,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更應重新思考教師的教學方式──由灌輸知識轉而為教導學生學習如何求知,使學生不僅得以充實知能並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將重心置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利用提出問題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知識火花;學生在教師引導之下,充分發揮創意潛能,成為符合知識經濟時代所需之「轉知識為利潤」的人才。同時,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學生具備豐沛的創意能量,其對知識的接受與以往注重強記、默默接受外顯知識之灌輸的學習有著極大的不同,惟有配合多元創意的教學方式,方能開發學生的潛能;準此,學校教師應思考如何藉由教育革新之推展以提升教育效能,迎接知識經濟社會的到來。

二、知識創新

  根據Davenport與Prusak(1998)「知識是一種流動性質的綜合體。其中包括結構化的經驗、價值、以及平面化之後的資訊。此外,也包含專家獨特的見解,以及為新經驗的整體評估與資訊統合所提供的架構。」知識主要來自於資料(data)及資訊(information),同時結合了各項元素,是為具流動性的正式結構體。一般而言,知識可區分為外顯(explicit)知識及內隱(tacit)知識兩種。外顯知識是一般的客觀知識,由於其未涉及個人經驗,通常可藉由閱讀或學習相關資訊獲得;而內隱知識則是屬於個人主觀認知的知識,係融合個人經歷與思考而獲得,強調創意與自由思考,較不易以語言或是文字的方式傳達予他人;誠如張忠謀所言:「知識必須靠閱讀和思考才能獲得」。傳統以來,社會多偏重於外顯知識之學習,忽視個人經驗的重要性,因而影響了社會在知識創新方面的能力。知識創新的觀念係由美國戰略專家於1993年提出,是指知識的產生、創造與應用的過程;知識創新的來源即在於優異的創造力。許多知識創新常來自於個人經驗與直覺,無法完全仰賴文字語言的傳遞。而在知識經濟時代中,知識創新乃是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因此,內隱知識之掌握和應用,便成為培育創新能力的決定性因素。

  在了解知識創新的重要性之後,身處於知識經濟時代的個人,應思考如何利用知識來創新,才能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擁有競爭的優勢。由於知識的創造來自創新的精神,唯有不斷創新,迅速累積智慧資本,方能迎合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潮流;而創新的動力來自於充沛的人力資源,因而提升教育效能與加強人力培育,將是知識經濟時代國家競爭力的根本,也是吾人當努力的方向。誠如PeterDrucker所言:「二十一世紀為教育優先的知識世紀」,因此,為有效地提高國家整體的創造力及競爭力,應從教育著手。藉由創新的教學思考提升教育效能,方能培養與發展出知識經濟社會所需人才。

三、傳統教育的困境

  傳統教育最為人所詬病者乃是僅重視知識之灌輸與考評,忽略了創意的啟發與培養,無法培養符合時代趨勢的人才。學生的人格特質與價值觀的形成受學校教育的影響甚鉅,進行教育革新,必須先了解傳統教學下產生的弊病。傳統教學重知識的單向灌輸,學習代表背誦與記憶,僅能將學生訓練成嫻熟的考試機器,經此教育體系的學生,對於知識社會中多變的特性較易產生適應不良。

  傳統教育僅鼓勵學生單方面吸收與儲存知識,並以此作為升學評鑑的標準,使學生思想之發展與創意受到嚴重壓抑,同時也阻礙社會整體知識的建構、發展與創新。尤其在今日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的社會中,新觀念新事物不斷出現,知識倍速成長,處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裡,傳統單向知識傳輸的教學方式勢必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乃是多元化強調創意的教學。

  如何幫助學生有效學習,實為知識經濟時代教育革新的重點所在。教師需了解教學的重點不在於知識累積,學生所需學習的是一套可讓學生去探索知識的方法,亦即培養與加強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其成為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創意人才。準此,教師們應教導學生學習方法,啟發其興趣與思考能力,此即內隱知識之傳授,尤應注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唯有經過思考的過程方能將知識內化,並累積知識,此即古人所謂「學而不思則罔」之意。

  由於傳統教學方式多只注重外顯知識(knowing what)的傳授,僅告知學生結論或事實,而未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事實上,教師更應重視由實作、或活動與經驗分享中獲得之內隱知識(knowing how)的教授;基本上,教師只是個導引者與佈題者,亦即上課時教師需不斷地佈題,讓學生去充分地思考。因為,在未來的社會中,只有能善用知識並加以創新者,方能在此波知識革命之衝擊下擁有競爭的優勢,而單純的灌輸知識只會阻礙學生通往知識創新之路。

  對於一般記錄性外顯知識的獲得,傳統教育重知識灌輸的教學方式固然有其優越性;然而,學生若未能充分思考,即將知識囫圇吞下,則反而拘束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唯有從革新教育做起,運用多元化的創意教學,創造迎合知識經濟時代的教育價值。

四、多元創意教學提升教育效能

  教育革新的目標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進學生知識,誘導學生獨立思考、發揮創意,讓學生快樂地學習,以達到提升教育效能的目的。

  具創意思考能力的個體來自於多元的教育環境,相對於傳統灌輸式教學忽視學習者求知的興趣,缺乏群體互動與知識分享之求知過程,多元化的創意教學,能培養學生具獨立分析、思考與判斷的能力,開發學生發揮創意解決問題的潛能,最適用於培育知識經濟社會需求的人力資源;因此,台灣當前最重要的教育策略是使教學更多元化、活潑化且具創意性與開放性,如此方能提升教育效能,而進一步達到知識創新的境地。

  教師是教育革新之基石,在專業知識上教師皆具備一定的水準,但在教學概念、教學技巧上仍可加強其多元化與創意性。教師對教學方式的運用與師生間良好的互動,乃是教育效能提升的關鍵;教師如能因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彈性採用不同之教學方式,安排活潑的教學活動,在多元、充滿創意的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導向,引導學生適性發展,使教學成為師生合作進行知識探索之旅。同時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參與討論與經驗分享,課室不應只是背誦的場所,更是學生體驗人生、碰撞出燦爛智慧火花之殿堂。因此,透過多元創意的教學,教師除了傳授外顯知識之外,內隱知識亦得以傳承,同時,也能引導學生通往知識創新之路。

  多元創意的教學重點在於協助學生開發創造潛能、肯定自我,培養出自我導向的學習方法,建立個人獨立的思考模式。如此的教學方式不僅需要教師在教學技巧與方法上的革新,教師的理念、態度上也需重塑,為了充分發揮多元創造思考教學效果,進而提升整體教育效能,建議學校教師於教學時注意以下幾項基本的原則:

  1. 營造和諧與師生相互尊重的氣氛。
  2. 傾聽學生的聲音,了解並接受學生的個別差異。
  3.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誠與好奇心,鼓勵學生獨立研究的習慣。
  4. 對學生的意見不妄加批評,適時導正而不以權威壓制,使學生盡情發揮想像力。
  5. 鼓勵學生勇於嘗試、正視錯誤,培養不畏挑戰的勇氣,從挫折中獲得成長。
  6. 善用發問技巧,鼓勵學生勇於提出不同的觀點,並尊重他人的意見,讓學生能夠學習創意的思考;同時透過對話及集體反思,進而引發外顯知識與內隱知識的轉換。
  7.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及社區之相關活動,讓學生透過觀察、模仿與實作練習等做中學的方式,獲致實務經驗並學習知識的分享,從而建構與創造內隱知識。

五、結語

  知識經濟時代乃是知識創新的時代,尤其網際網路的發達,更使得知識化時程與知識傳播的速度成倍數增加,這種快速的變動對當前的教育活動產生極大的衝擊。事實上,知識與教育乃是一體之兩面,因此,知識經濟時代成功的關鍵乃在教育的成功發展。為了提升個人與國家在知識社會的競爭力,台灣的教育亦應有所變革。長久以來,台灣教育體制受升學壓力影響,導致考試為主的填鴨式教學甚為興盛,而較少實施啟發性、創意思考的教育方式,致使一般學生缺乏創新與再學習的能力。由於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創新人才需求成長快速。因此,教育革新實為國家競爭力的核心關鍵所在,唯有加速推動教育革新,激發學生的創意,達到培育創新人才,提升教育效能之目標,方足以因應知識經濟社會對知識創新能力人才日益成長之需求。教育革新的關鍵,主要在教師的教學方法與策略之多元化及彈性運用。換言之,學校教師當更致力於運用提升學生創造思考力之教學策略,多元創意教學思考策略可激發學生潛能,培養創新的精神,此即台灣教育革新的當務之急,也是教師們在思考如何提升教育效能時所需深切關注的。

【參考書目】

  • 張榮發。「知識經濟時代下知識管理與知識創造理論初探」。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5期(民國90年),頁145-178。
  • 葉乃靜。「知識經濟發展的省思」。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27卷1期(民國90年4月),頁78-84。
  • 王如哲。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以教育領域及其革新為例。台北市:五南,民國89年。
  • 黃俊英。「迎向網路和知識經濟的時代」。經濟情勢暨評論6卷1期(民國89年),頁198-210。
  • 江昭青。「教育改革重視學生激發創意」。中國時報(民國89年7月9日),14版。
  • Thomas Davenport and Laurence Prusak著。知識管理。胡偉珊譯 。台北市:中國生產力中心,民國88年。
  • 歐用生。「二十一世紀的學校與課程改革-台灣學校教育改革的展望」。國民教育38卷3期(民國87年2月):2-9。
  • 陳美玉。「傳統『壓迫式教學法』的省思與突破—成為一位有創意的專業教師」。中等教育48卷1期(民國86年2月),頁111-120。
  • 洪淑雅。「創造性教學理論與實施之探索」。文教天地61期(民國84年8月),頁4-17。
  • 張林桂 。「 淺談創造思考教學」。儒林學報10期(民國83年6月),頁36-45。
  • 劉子鍵,郭昭佑採訪。「教學之省思與展望-專訪台北市立師院創造思考教學中心 陳龍安教授」。教育研究34期(民國82年12月),頁10-12。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