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知道這個月專題是「主題書店」時,腦子不自覺浮出查令十字路上的「馬克與柯恩書店」,不過其實我從未看過這書店的模樣,只能從《查令十字路84號》作者海蓮‧漢芙與書店經理法蘭克的魚雁往返隻字片語間,構築一間自己心儀的「馬克與柯恩書店」。住在紐約的作者與書店經理間原本是單純的訂書、找書的商業交流,後來演變成長達20年的溫情友誼,這讓我想起作家傅月庵所說的:「一間完美書店的原型應該是人情味,用同樣對書與對閱讀的喜愛連結出的人際網絡,而這些看似平淡日常的小故事便變成這間書店的精緻品牌,誰的故事多,誰就吸引人,久久流傳且深刻烙印在顧客心裡。」
為書本找到下一個主人
傅月庵也是割捨不了對書的熱愛,加上身體因素告別了15年的編輯出版舞台,在今年開始轉換跑道,到了茉莉二手書店擔任執行總監的工作,他笑著說:「這些年來,我不是在書店,就是在往書店的路上。」總是在書店裡尋寶的他,直到開始接觸二手書店的經營,傅月庵才發現這個行業就像是近期火紅的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裡頭的禮儀師,因為在收書的過程中,就猶如在為這些二手書本找尋下一個生命的落腳處,是一份用需要誠意才能完成的工作,都是嚴肅而莊重的。
他跟我們說了一個小故事,在幾年前獨立書店「小小書房」的座談會上,他碰到一位女性讀者,她跟傅月庵談到有本三島由紀夫的著作一直遍尋不著,傅月庵回答她說:「只要真的有出版就應該可以找的到。」沒想到過了2年,彷彿冥冥中注定,他在九份的「樂伯二手書店」找到這本書,當然這本書也找到了期待它已久的新主人了。
獨立書店生存戰
今年是適誠品書店20週年,傅月庵憶起誠品當年剛開幕的時候:「當時誠品的店長是有很大的決定權的,這也意味著每間店有自己的經營模式,但隨著越做越大,制度就會開始顯得僵化,這也是連鎖書店必然結果,因為連鎖書店的目的是為了獲利。」而反觀獨立書店的制度就相較靈活,充滿生命力與獨特性,但相對的在與出版商之間的價格戰中,往往失利,台灣又並非像歐洲有「固定價格」的政策,如此讓連鎖書店可以壓低成本,來折扣促銷,加上網路購書的便利性,造成每間獨立書店在經營上是相當困難的。
傅月庵建議獨立書店聯盟除了共同發行電子報行銷外,還應該要集體向出版社訂書,以量來議價,或許如此可以為獨立書店爭取更多呼吸的空間,他也同時跟我們分享了逛非連鎖的小型書店的樂趣,那就是「你永遠不知道你會碰到甚麼驚喜」,例如:在下一個轉角碰見可愛的店貓、店狗,或許是與志同的店員聊開了,交換了近期的讀書心得,甚至還有許多角落可以讓讀者自在閱讀,與連鎖書店的購買目的相較,這些獨立或二手書店更希望分享的是一種閱讀的樂趣和對書本的熱情。
在日本開特色二手書店的松浦彌太郎,將自身的經驗寫成《最糟也是最棒的書店》一書,裡頭寫到一段話恰巧與這次採訪時的感觸不謀而合:「所謂創意,簡單的說就是「用心」。唯有追求用心才是有創意的態度。只要用心就會有新發現,而新發現會讓你我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性。」這些小書店或許沒有種類齊全的書籍、誘人的價格,但都有著最獨特的味道,就等著大家親自去發掘,邂逅一間屬於自己的「馬克與柯恩書店」。
最後在《查令十字路84號》中,經理法蘭克已經過世,漢芙仍哀傷又感恩地寫道:「但是,書店還是在那兒,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路84號,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它良多……。」若是您有機會走訪台灣這些二手書店或獨立書店,也請幫眾多愛書人輕輕獻上一吻,感謝他們堅持與努力,讓我們在「生活一點都不仁慈」日子裡,得到喘息的空間和心靈休憩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