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言語都無法形容莫拉克風災帶給我們的傷痛,讓我們理解到何謂『聽天由命』的無奈感受!」高雄縣那瑪夏鄉立圖書館館長顏明輝說。曾幾何時,美麗的家園,如今成了廢墟,賴館長當時肩負起指揮官的角色,看著直升機將朋友、家人一一送往山下,只剩自己與幾位同事駐守在村內,繼續災後處理與當地聯絡人的角色。「有時候拿著手電筒走在路上巡邏,藉由夜色的掩護,恣意地流淚,不知道老天爺將如何安排我們的命運。」
那瑪夏鄉的3個村莊(民族村、民權村、民生村),其中民族村全毀,死亡人數高達45人,民權村也流入大量土石,圖書館正好就位在受災最嚴重的民族村。顏館長表示:「因為道路都被土石掩埋,我們一直等到災後的第5天,才能去察看圖書館的狀況,而我們的圖書館竟奇蹟似的未受到波及,土石流正好被幾輛汽車擋住,讓書籍都大致完好,圖書館也成為那瑪夏鄉唯一完好的公家機關,但旁邊的民宅與鄉公所等早已殘破不堪。然而民族村已經被列成為危險地區,因此在今年初,圖書館暫時遷到民權村的活動中心,繼續服務讀者。」
擔心災情重演 今年提早因應
雖然那瑪夏鄉立圖書館暫時有了棲身之地,但也不甚安全,館員林淑華就指著活動中心的一扇窗說:「那其實是被土石流沖破的,只是後來我們經過整修把它變成窗戶。」很難想像這個活動中心先前也是被土石塞滿,現在卻變成井然有序地擺放著書籍,成為簡潔明亮的閱讀空間。目前顏館長只將約五分之一的書籍移至臨時圖書館,就擔心今年汛期又將到來,不知道臨時館是否會再次受到波及,導致好不容易才從莫拉克風災倖存下來的書都付之一炬。
顏館長也坦言,進來圖書館的人次大幅降低,也常常被民眾潑冷水說:「生存都有困難了,哪有心情去看書。」不過他們也不因此氣餒,他特別將漫畫、小說等比較休閒的書籍移來臨時館,可以在暑假期間吸引小朋友進來,也希望讓鄉民藉由閱讀轉換心情。同時也啟動行動書車的服務,在每個星期六開車巡迴進入其他村莊。住在民生村的林淑華也主動將自個家的信箱當成還書箱,並協助村民借書回來,讓距離圖書館較遠的民生村民可以免去舟車勞頓,她微笑著說:「反正我每天都要騎這趟路來上班,書籍本來就不該只是靜靜躺在書架上,有人看才有價值,而且又可幫助到鄰居,何樂而不為。」



預計在民權平台重建圖書館
目前高雄縣政府與鄉公所已選定面積約60公頃的民權平台,作為重建行政機關的位址,那瑪夏鄉立圖書館的新館也預計在此重建,圖書館規劃為200坪的獨棟2層樓建築。顏館長表示:「希望未來的圖書館可以融合原住民的在地元素,並能轉型成為文化中心的功能,營造出親民、休閒的閱讀氣氛。」林淑華也說,他自己在到圖書館工作以前,也完全沒有來過圖書館,因為圖書館給人比較嚴肅、高尚的感覺,許多教育程度不高的鄉民就會望之卻步,所以未來圖書館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拉民眾進來,只要進來過就會知道,其實圖書館是一個很棒的地方。
面對傷痛重新站起來
林淑華在那瑪夏鄉立圖書館服務已經好幾年,跟許多讀者都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其中有3個姊弟,雖然都在外地讀書,但只要一放假回到家鄉,每天都會到圖書館報到,甚至帶朋友一起到圖書館看書,但他們3人皆在這次風災中喪生,林淑華眼眶泛紅地表示:「今年圖書館就看不見他們的身影了。」
雖然這些傷痛都還存在他的心中,但林淑華也樂觀地表示,只要有信仰、只要願意說出來,傷痛就會漸漸被撫平,所以他現在也搖身一變成為最佳的傾聽者,許多讀者都會向她傾訴心事。
家中還隨時準備著急難救助背包的顏館長也說:「雖然現在我們只要遇到下雨,晚上一定就睡不著,不斷出門觀測河水量。但也因為經過這次的教訓,讓我們體會到生命的可貴,凡事都是一體兩面,快樂是一天、沉溺在悲傷中也是一天,端看你如何面對,我們也相信一切都是可以克服的。雖然我們在推廣閱讀上,做得十分吃力,這次又遇上風災,但圖書館不會被擊倒,我們凡事盡力而為,剩下的就交給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