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是很重的,但越搬越有感情。」原先在埔里鎮立托兒所擔任保育員的蘇麗雯,和他的另一半─埔里觀光酒廠企劃陳義方,八十七年相約「投靠」圖書館,一個規畫、一個執行,小倆口合作無間,成了家庭、工作兩全的最佳拍檔。
九二一地震 在危樓中搶救書刊
不過萬萬沒想到這一換跑道,才深刻地感受到書籍的沉重。九二一地震後,他們歷經危樓搶救書刊、打包安置在藝文中心,然後又一箱箱扛到臨時圖書館,一次次地分類、裝袋、搬運、拆卸、布置陳列,同一個動作反反覆覆,每一回都累得筋疲力盡。
五十七年次的麗雯育有一對子女,地震前和義方住在公婆住所附近。老人家花了大半輩子掙來的透天厝倒塌,孩子的阿嬤手骨斷掉,傷勢說輕不輕、說重卻也稱不上重,沒能在第一時間優先外送,祖孫三代就在埔里榮民醫院熬過最難捱的兩夜。
災後埔里鎮一度陷入混亂,指揮所忙著恢復民眾生活秩序。義方評估媽媽傷勢穩定,且醫院裡不乏義工協助照顧,拉著老婆找到已經沒了殼的鎮公所報到。兩人被安排守護近兩百死難者的靈堂,安撫家屬心緒、做沒有人願意做的死人差事。
穿梭斷垣殘壁間搜尋館藏
震災一周國軍從搶救人命,轉而為搶救文物。義方和麗雯攀著舊圖書館隔壁搖搖欲墜的外掛樓梯,跨進已塌陷成V字形的危樓,引導著阿兵哥穿梭斷垣殘壁間搜尋館藏,分類、編號、裝袋、躲餘震。
行政區周邊建物,惟一未坍倒的是興建中的新圖書館空殼屋架,還有藝文中心的「田園藝廊」地下室。舊館搶救出來的書刊文物,用義方向酒廠要來的米袋,一包包、一綑綑地往田園藝廊扛運,手腳發軟、力氣放盡。
麗雯最在乎的是人瑞詩人巫永福捐贈的那一千多冊日文書刊。老前輩的恩澤不能辜負,見它們無恙鬆了一口氣。匆匆趕回醫院,帶著老小當了一個多月的帳篷族,直到慈濟組合屋完成,生活步調才逐漸上軌道。
麗雯說:義方是獨子。媽媽受傷、爸爸不捨房舍夷為平地,老人家心靈極度脆弱,還在念幼幼班的兒子,稍有風吹草動就驚慌害怕,年輕夫妻,成了老小倚賴的精神支柱。
臨時圖書館給災民知識補給
另方面,鎮公所業務千頭萬緒,忙著替災民解決困擾,但自己的困擾又要找誰傾訴?公私兩頭忙,精神幾近崩潰,夫妻倆互相扶持打氣,默默承受有形或無形的壓力。
兵荒馬亂半年餘,惠普科技及其外包商捐建組合式臨時圖書館,地下室堆積如山的「米袋」重新扛出來,一冊冊地擦拭、分區布置,汗流浹背。這間兩層樓的組合式臨時館,對災民心緒之穩定,以及兒童知識的補給,發揮得淋漓盡致。
九十三年六月,埔里鎮公所新建大樓啟用,歷災未倒的新圖書館也完成裝潢。大夥兒歡天喜地的搬進嶄新的辦公室,圖書館工作夥伴,再度裝箱、打包。
書,同樣是沉甸甸的,但內心卻是快意飛揚。麗雯知道,一切的苦都將過去;而義方也知道,所有的運作,從此即將就緒。他們有很多理想、期許,即將一步步地去實現。
國立台中圖書館搶進災區支援
從懷舊電影節到番婆鬼研討會,從各項圖書展覽到點亮台灣之心燈會,一檔檔的藝文活動,讓埔里小鎮的藝文氛圍再現。
最讓麗雯感動的是國立台中圖書館,在震災後第一時間冒險搶進災區,了解各鄉鎮搶救情形,評估支援、重建相關事宜,讓重建區免於文化失根之虞。
而輔仁大學及日本亞細亞大學一群年輕人,在圖書館人力最欠缺的時候,及時挹注了新動力,義務協助整理、分類,也讓人從草莓族的挺身奉獻,看到了e世代的新活力。
震災後曾有好長的一段時間,睡覺不敢取下眼鏡,怕的是黑暗中摸不著該走的路。患有重度近視的麗雯說,歷經長期的精神磨練,已然學會了無懼,即或把眼鏡拿下,心靈的視覺,也遠比以前更清晰澄澈。
而義方也表示,災區每一個人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目前圖書館的十一名員工,不管之前承辦的是哪種業務,他們對於地震的感受、對埔里的感情、對災區的奉獻,精神並無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