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博士信箱歡迎有疑難雜症者電郵至ref@ntl.gov.tw,
或參考諮詢專線(04)2223-3879
國立台中圖書館自當不負所託,上山下海為您找尋解答。
問: |
變形的寬銀幕第一次出現於那部電影? |
答: |
變形鏡頭是一種光學透鏡,可以使一個寬幅度的場面,被壓縮攝入標準的畫面區域。而放映時藉著放映機上作用相反的變形鏡頭,被壓縮的影像投射在銀幕上的畫面比例可以增加到2.35:1,畫面的寬度是高度的兩倍以上。8毫米、16毫米和35毫米影片的標準畫面比例是1.33:1。20世紀福斯公司在1953年拍攝的《聖袍千秋》,第一次將這種變形的寬銀幕系統介紹到商業用途上。屬於變形鏡頭寬銀幕系統的「新藝綜合體」在影史上曾有段廣為流行的時間。
變形鏡頭的觀念最早是由中國的哈哈鏡而來。文藝復興時代,扭曲鏡面由中國傳至歐洲,許多畫家據其變形影像作畫。法國物理光學家亨利‧克瑞雄在第一次大戰時為軍隊設計了這種具寬幅視野的鏡片。
【資料來源】:電影辭典/徐立功﹑井迎瑞總編輯。臺北市:電影資料館。民國85。頁14-15 |
問: |
請問木麻黃的葉子在哪部位? |
答: |
木麻黃屬於木麻黃科的常綠喬木,高可達10公尺以上,樹幹是灰褐色的,上面有著縱向的縫裂,而最明顯的外型特徵是,遠遠看去,像是頂著一頭細亂的髮絲,隨風飄散。這些像髮絲的綠色細條,常會被人誤以為是木麻黃的葉子,其實這是木麻黃的小枝,小枝能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節間裡面三角形的膜質小葉,這才是木麻黃真正的葉子。
【資料來源】:牛頓教科書影音資料館 (http://erm.ntl.gov.tw/ntl/resource_searchlist.j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