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 類博物館化

文:潘云薇 照片提供:潘云薇
看展不是博物館的專利,圖書館近年來異軍突起,新一代的類博物館的展覽形態已悄悄地深入各圖書館裡,成為在閱讀之外,另一個分享知識的祕密武器。

藝文展覽更親民 策展才是王道

國資圖在讀者閱覽區辦理比利時海報展。( 葉翠玲提供)

  春季的早晨氣候宜人,輕盈地微風相伴步行於臺中復興園路的綠園道,一路小草鋪展成絨絨的綠毯,忍不住躺在上頭享受療癒紓壓之感;瞬息之間便來到了下晝時節,跨出綠園道,一棟流線型白色建築深深吸引住目光;不料!轟隆隆聲響,雷雨大作,還來不及仔細探個究竟,便急忙往建築裡衝,一樓「全齡閱讀@屏東展」、二樓「麼麼!步上霧裡眷村創作聯展」、三樓「食品包裝的神奇冠冕特展」……,是進到了博物館嗎?服務館員親切回答:「這裡是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真的沒有眼花?圖書館也有如此豐富多元的展覽?


  沒錯!圖書館策展時代已來臨,「不同於過去只著重於館藏的出發角度,圖書館開始以類似博物館的新角色,讓讀者不期然地與藝文展覽相遇,」國資圖輔導推廣科助理輔導員葉翠玲說。它不具傳統博物館的嚴肅特性,參觀者不需在肅穆莊重的氛圍下欣賞、解析展品,而是以親民的形式,讓參觀者在無預期的情況下與展品互動、對話,進而產生嶄新的學習體驗。


新館帶動圖書館新角色

國資圖舉辦「食品包裝的神奇冠冕特展」。

  國資圖是在什麼樣的時空背景下,推出類似博物館的創新展覽機制?要從幾年前,圖書館遷建新館說起,2012 年國資圖從臺中市精武路舊址搬遷至今日南區五權南路上,翌年由原來國立臺中圖書館正式更名為國資圖,不論在功能、角色扮演上,皆比舊館時期更為多元,且提供服務不斷推陳出新。在此發展脈絡下,國資圖要以什麼方式讓民眾看見圖書館轉變中的型態?


  「在當時的環境下,需要國資圖去做舉手的動作,請注意我在這裡,圖書館已敞開大門,歡迎來看我,」葉翠玲坦言,許多人一開始是被國資圖新館特殊的建築造型所吸引,進館後可能只是參觀,不見得會辦借閱證,也不一定是針對閱讀而來,要如何開發新讀者群,令更多人喜歡上圖書館?藉由文化藝術的策展融入館內服務機能,製造民眾在逛圖書館的途中與展覽邂逅、相遇。她說:「這也是所有圖書館最大目標,叫做分享知識。」讓圖書館空間成為探索、追尋知識交流的場域,進而提升讀者使用圖書館資源的意願。


  與國資圖狀況類似,過去新北市青少年圖書館也曾面臨新舊館角色轉換的問題。青少年圖書館前身安康綜合大樓,因利用率低,曾被批為蚊子館;在新北市升格後,館舍改由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接手管理,經市府定調以「青少年」為館藏發展特色後,在吸引年輕族群入館及活絡館舍的目的下,利用空間特性行銷藝文展演,同時扮演閱讀推廣與知識分享的功能。青少年圖書館前主任王偉誠指出,在公共圖書館日漸普及的時代,圖書館的功用性更趨多元,青少年圖書館所引領的類博物館角色,希望藉此讓青少年的知識具體化,呈現圖書館資源的浩瀚,將閱讀立體化,從書本、數位到現實空間場域,都成為知識學習的一部分。


策展,為青少年量身訂做

「鋼彈模型展」讓青少年族群喜愛的議題能在圖書館完整呈現。(新北市青少年圖書館提供)

  迥異於傳統展覽的莊嚴氛圍,青少年圖書館以年輕族群為品牌,以最具活力的圖書館一舉打響名號。在青少年閱讀推廣「青春紀實」主題項目中孵育而生的「鋼彈模型展」,即是代表案例之一。


  想必擁有一支專屬於自己的鋼彈模型是許多青少年共同的心願,圖書館最初以「模型玩具」為發想主軸,構思出「2013 一起玩鋼彈」系列活動,一連串的展覽、演講、研習、書展及抽獎活動,讓青少年族群喜愛的議題能在圖書館完整呈現。在獲得廣大回響後,隔年青少年圖書館以更深化的活動內容,策劃「我的鋼彈生活軌跡收藏展」,展出由鋼彈達人多年來收藏的模型、動漫畫及文創商品等相關產品,包含絕版商品及接近成人身高的大型模型等多達數千種的展品。展場以文化傳承來呈現收藏心得,訴說出一部動漫畫衍生出來的產品如何成為世代經典,是在各圖書館難得一見、令人歎為觀止的展覽。王偉誠說:「這些鋼彈展覽及活動主要是從生活中的模型、動漫嗜好等輕鬆角度切入,希望透過展覽提升青少年族群對於作品生命與變化的認識,學習由文化創意潮流延伸的多方面知識,並學會分享娛樂與體驗多元文化概念,讓青少年根深柢固地認為青少年圖書館確實是為他們所量身訂做,進而樂於親近圖書館。」


「三昧風華‧ 創世紀布袋戲偶特展」希冀誘發青少年更多創意的思維與想法。(新北市青少年圖書館提供)「三昧風華‧ 創世紀布袋戲偶特展」希望能呈現更多自創戲偶的差異性、獨特性、趣味性與故事性。(新北市青少年圖書館提供)

 








「三昧風華‧ 創世紀布袋戲偶特展」希望能呈現更多自創戲偶的差異性、獨特性、趣味性與故事性。(新北市青少年圖書館提供)  而「三昧風華‧ 創世紀布袋戲偶特展」最初是來自館內讀者意見欄的投信建議。青少年圖書館在與三昧堂洽談後,發現該團由6 位年紀輕,從小熱愛布袋戲偶的好朋友所組成,從角色命名、設計到製作、故事行銷等各司其職,他們對於布袋戲有著不同以往的思維想法,把傳統文化變成最具臺灣特色的文創產業,除手藝細膩,更具現代感的時尚元素,每尊戲偶都有如十二頭身的花美男、五官如漫畫般唯美,無論善徒還反派,皆有故事與性格。於是館方藉此規劃了「木偶奇遇記- 當青少年遇見傳統藝術」計畫,在展覽中搭配戲偶道具手作教學、演講、操作木偶體驗活動、戲偶表演及木偶保健室等活動。王偉誠希望將傳統布袋戲偶的製作與操作方式傳承給新一代的年輕人,進而誘發他們更多創意的思維與想法,讓臺灣布袋戲的創新與傳承可以並行不悖,推展到全世界。


國資圖說出故事力

  圖書館的策展行動不斷擴散蔓延,在看重進館人次、借閱率的機制下,葉翠玲在國資圖喊出了一個口號:「圖書館不要再講數字,我們慢慢來講故事。」用藝文展覽展開閱讀新型態。


  最具代表的展覽之一是國資圖曾舉辦的「怪獸老爹圖文創作展」。


新北市青少年圖書館舉辦「鉛字與線材──青少年手感印刷美學展」。  怪獸老爸小世,原本在遊戲公司設計怪獸;從無薪假到裁員失業,一夕間成了家庭主夫。在待業時,他帶著當時5 歲的女兒遊逛國資圖,意外發現了圖書館提供的免費iPad 可以用來繪圖,激發了小世將與女兒的生活趣事轉化為圖文創作。在他將作品上傳到粉絲團大受好評,信心大增之際,萌發把圖文變成動畫的念頭,但卻因為沒錢租工作室開始煩惱,所幸國資圖除了提供繪圖設備,還擁有免費舒適的空間和大量的資料,成為小世每天發想故事的好去處。當他故事中的角色一一設計誕生後,也順利找到了新工作,更獲得2012 動畫創作殿堂最高榮――資策會4C 數位創作競賽中金獎的肯定,小世的老闆甚至率先投入500 萬支持創作。


新北市青少年圖書館在「鉛字與線材──青少年手感印刷美學展」中,結合了實物展出,加深參觀者對3D 列印的認識。  國資圖透過原創圖文、立體模型、3D 插畫、互動遊戲等豐富精彩的展品,凸顯作品強調父女親情互動,於詼諧中帶著溫暖的展覽內容,以故事中的故事,感動無數的參觀者。


  「圖書館策展人必須具備敘事的能力,才能將展覽主題與想表達的訊息,透過展品本身及呈現方式傳遞給讀者,」青少年圖書館現任主任張慈育說。


「鉛字與線材──青少年手感印刷美學展」展出古騰堡印刷機模型。


從鉛字活字版中,可以看出裝版過程,最重要就是確認字的間距與表面平整度。


新北市青少年圖書館將「已讀」深化於展覽中,希望讀者除了手機已讀,實體紙本書籍也要已讀。










  在「鉛字與線材――青少年手感印刷美學展」中,青少年圖書館說明了科技的進步,讓新技術不斷出現,但這不代表傳統技藝就一無可取,印刷術的演進就是一個很好的佳例。張慈育指出,過去宋代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與應用,讓印刷效率大量提升,知識得以更快地被傳播,直到20~30年前因為電腦排版與數位印刷的興起才取代了活字印刷,更有3D 列印的出現;科技雖然帶來了便利性,但傳統鉛字印刷卻保留了漢字的文化美學。圖書館透過與碩果僅存的一家繁體鑄字行「日星鑄字行」合作,希望帶領青少年從不同角度,重新感受中文漢字之美。「日星鑄字行」老闆張介冠認為,時下年輕人,特別是美術設計相關科系的學生,在學習電腦排版之餘,也必須懂得傳統排版,兩種不同的訓練,所培養出來的美學觀感、眼光是不一樣的,鉛字擁有了深厚的美學內涵。張慈育希望,青少年不要一味抗拒舊傳統,就像盼望他們在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新科技的同時,也別忘了回過頭來閱讀傳統紙本圖書,就如同館外「已讀」的地景藝術般,除了手機已讀,實體紙本書籍也要已讀。

不忘回歸推廣閱讀的功能

國資圖辦理「白先勇──一代名將白崇禧將軍身影展」,將新書發表變成立體的展示,分享知識。( 葉翠玲提供)

國資圖辦理「白先勇──一代名將白崇禧將軍身影展」,將新書發表變成立體的展示,分享知識。( 葉翠玲提供)









  「整個新北市圖立場非常一致,每個分館可以依據各自的經營特色去推動創新多元、不同主題的展覽、活動,但我們的核心價值、終極目標,都是為了要推廣閱讀,」張慈育說,在下一檔展覽中,預計將以推理小說做為策展主題。


  葉翠玲認同在策劃多元展覽主題的同時,也必須不忘回歸圖書館服務的基礎層面,就是推薦好書。


  過去,國資圖曾舉辦「白先勇――一代名將白崇禧將軍身影展」,將白先勇與廖彥博共同書寫的《止痛療傷: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透過影像的策劃將書籍立體化,藉由展覽重新定位白崇禧將軍對臺灣的貢獻,並引發社會大眾關心歷史的發展和意義。


英國博德利圖書館(The Bodleian) 以類博物館的思維,利用工程圍籬圍作為展示介面,依字母順序主題式的介紹館藏,形成3D 的延伸閱讀。( 葉翠玲提供)

  葉翠玲說,策展人就如同電影導演、編劇般,必須將原著重新編寫、組合,讓劇情更精采;當電影的播放吸引觀眾,就增加他們延伸、深入閱讀原著細節的機會。策展人要成為一位照料靈魂的人,她以位於英國的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The Bodleian)為例指出,館方運用電影哈利波特帶來的魔法商機,除了開放參觀電影的拍攝場景外,更策劃辦理多元的展覽、活動,即使圖書館建築在進行維修,無法開放民眾參觀全館館舍,卻依舊不放棄分享知識的服務。博德利圖書館規劃了世紀魔法書展(Magical Books -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Middle-earth),除了運用4 個小展櫃,展出古老的羊皮書、魔術書、女巫咒語書……外,由於英國人將哲學家與科學家視同為魔法師的一份子,館員便依照字母順序,利用大學校區的工程維修圍籬去做推薦閱讀的展示介面,主題式的介紹相關文學、科學、作家等館藏,讓整個街道成為它的圖書館。葉翠玲說:「不同於國內的主題書展,只把一本本書籍推薦、展示出來,博德利圖書館館員熱血、積極到就是要告訴讀者這本書籍的這一頁最好看,雖然圖書館正在維修,還是可以透過看板來展出。」不需刻意拿到讀者面前介紹,甚至只要民眾、遊客路過,就不得不與館員推薦的書籍封面、書頁相遇,自然也會關注到策展的主題內容。

英國博德利圖書館(The Bodleian) 策辦世紀魔法書展(Magical Books -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Middle-earth)。( 葉翠玲提供)

  身為一位館員必須具備策展思維,去告訴讀者一本書哪裡好,精彩的章節在哪邊,一本好書的介紹不僅止於熱門書籍,冷門的書籍也要推薦,國資圖會展示出這些書籍,標上「請帶我回家」,在國外也有圖書館以這本書逗留在這個地方的方式,為這些較不易被親近的書籍找出好玩的梗。「這應該是館員所能做到的,而且是他們的看家本領,」她說。

  類博物館的展示型態,不只在國資圖、青少年圖書館裡發生,在臺灣各個圖書館中,也可以看到許多館長、主任,甚至是館員,對於以策展的形式來推廣閱讀,注入非常多熱忱與創意。但這些願意付出的人多半不習慣發聲,選擇獨自默默付出,葉翠玲認為,具有影響力的圖資界人士應該站出來登高一呼,將這些小水滴匯集成一個很大的力量。她打趣地說:「何時圖書館也來發生『北門事件』,經由改革讓圖書館也能現出天際線!」


英國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The Bodleian) 位於英國牛津大學城內。( 葉翠玲提供)  葉翠玲指出,圖書館最早的起源其實是從皇宮貴族的藏書開始,當時皇室的國王、成員需要培養高度的文化素養與領導能力,養成了閱讀、藏書的習慣,後來才逐漸發展成玩物養志,蒐藏馬車、皇冠、珠寶等藏品的興趣,進而促使博物館的誕生。「因而在文明的國家,圖書館與文化藝術併行同進,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沒有絲毫違和感,」她感嘆,在臺灣圖書館與博物館卻幾乎完全被拆離。


  雖然圖書館的革命之路走來孤獨,但圖書館類博物館化的觀點總算是被提出來了,而且越來越多圖書館同好也開始朝這個目標前進。葉翠玲堅定地說:「它是圖書館的活棋,讓圖書館的未來看見希望。」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