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文化廣角鏡─八方風雨會中州 咀嚼新文化運動

文:鄭懿瀛 照片提供:國美館

  八十五年前的十月十七日,台灣文化協會在台北靜修女中正式成立,推展非武裝抗日運動的新高潮;八十五年後的十月十七日,中部文化圈在台中市啟動,也是國民文化日的開始,歷史傳承,意義不凡。

七響爆米香

  在國立美術館大門前,夕陽輕瀉,翠綠的草坪上,磨光的石子邊,或站,或坐,男女老幼一起等待新文化運動的洗禮。

文建會主委邱坤良與中部地區七個附屬機構首長手持大搖鼓,共同啟動中部文化生活圈。  五時正,宛如禮炮般的七輛爆米香車一起爆破,徵候行政院文建會在中部地區的七個附屬機構—國立美術館、國立台中圖書館、台灣當代藝術實驗中心(二十號倉庫)、台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TADA、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及九九峰藝術生態園區,正式「勾結串連」,搭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建構一個屬於中部人的文化生活圈。

  接著,人手一面小搖鼓,配合舞台上的大搖鼓,歡喜熱鬧地迎接一場文化饗宴的到來,猶如一場自己的喜宴,正所謂「八方風雨會中州」,如此這般播撒本土文化的多元種子。

驚豔文協

  十月二十二日,星期天的傍晚,國立美術館前搭建的舞台上,書寫兩副白布對聯——右聯「音樂演劇美術文藝」,左聯「台灣文化重新起飛」。舞台兩側另有四面旗子,一是「暗頭仔相招看影戲」,一是「文化啟蒙來活動」,一是「推展文化要認真」,一是「美台團活動寫真班」,為一場精采的青年行動劇張大了演出氣勢。

  讓人耳目一新的復古文化劇,由一位團員飾演林獻堂,和另兩位飾演現代台灣年輕人的團員擔任串場,一下子在舞台上參與演出,一下子又在一旁畫龍點睛,整個構思生動活潑,其中,宛如現代電影的「美台團活動寫真」更是高潮迭起,現場的大人小孩除了目瞪口呆,露出傻傻的微笑,就只有拚命鼓掌的份。

  劇團又說又唱又拉腿又跳崖,國台日語三聲帶的賣力演出,是要翻印當年由林獻堂及蔣渭水等人,積極奔走台灣民主法治人權的奮鬥過程,從台灣議會設置請願活動,到台灣文化協會的成立和遍地播種,顯示文協先賢如何期盼台灣子民能夠接受現代文化的啟蒙,進而獨立自主,脫離殖民奴隸的命運。

文化國度

  文建會主委邱坤良也在這齣舞台劇中軋上一腳,他疊印在八十五年前台灣文化協會成立大會上,發表了二十一世紀新的台灣文化宣言。他說:「當年,台灣文化協會的成立,是要爭取台灣人民應有的權益,進而提升台灣人民的生活品質,從讀報、話劇、電影欣賞、文學作品閱讀等,建構一個文化國度。」

  邱坤良又說:「當年,台灣文化協會雖然是在台北靜修女中舉行成立大會,但其主要的成員和活動地區卻是在中部。」所以,邱坤良呼籲中部子民:「現在的教育已經比以前普及太多,但是在文化涵養上卻有許多再提升的空間,如果大家能夠好好利用中部地區現有的豐富資源,去看一場電影,聽一場音樂會,深入讀一份報紙,文化城的風貌自會再現。」

要做開拓者

  戲的最後,串場的老者語重心長地告誡台上台下的子民,要學習文協先賢努力掙脫殖民枷鎖的精神,不要有機會作主時卻不知珍惜,自毀民主法治的果實,所謂「要做開拓者,不做傻奴才」,正是要大家記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

  兩位受到文化協會震撼洗禮的現代年輕人,先是代表劇團問了一個問題:「那個年代的年輕人為什麼比現在更有使命感?」然後他們總結說:「現在的年輕人應該要多利用手邊的資源,去做更多的事,這樣才算是正港的台灣青年。」

  這場由一些現代台灣青年擔綱演出的歷史行動劇,確實在現場引起了很多的共鳴,甚至一位從法國來的女生史蒂芬妮,也被台灣豐富多元的歷史文化深深打動,她認為文建會串連各個文化場館的構思,和巴黎市的作法有些類似,都具有很強的企圖,也都強調市民的共同參與,「好極了」,她說。

舞、樂、紀錄片

人手一面小搖鼓,歡喜熱鬧地迎接文化饗宴到來。  除了好看的舞台劇,寬闊的美術館前空地,還有九位舞者在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搖鼓牆前,表演「跨界鼓動」戲碼,極致伸展的肢體,俐落的連續後空翻,以及力與美的巧妙搭配,讓圍觀的子民近距離感受到生命,以及生命所能幻化的無限可能。

  接著,子民又再移動至國美館右側的下凹庭園廣場,沾惹另一種聽覺的喜悅。那是國立交響樂團附設青年管弦樂團的演奏,從一首進行曲啟動,伴以一曲曲優美的台灣民謠,台中柔柔的星空下,有許多人心在陶醉,在悸動,因為他們都聽見了台灣的聲音。

  一樓草坪的另一側,還有宛如古早時期的露天電影院,放映著文建會所屬中部地區七大文化園區負責人闡述文化啟蒙理念的紀錄片「展現文化新生命—中部文化圈啟動」,以及「大台中記事試映片」,為這場中部文化盛事論述、註解。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