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盧博士信箱 Reference Service

文:國立台中圖書館

盧博士信箱歡迎有疑難雜症者電郵至ref@ntl.gov.tw
或參考諮詢專線(04)2223-3879
國立台中圖書館自當不負所託,上山下海為您找尋解答。

問: 請問『』的讀音及意義?
答:

』,德紅切,音東,蛞科斗蟲。按《爾雅》,科斗,活東。郭璞云,蝦蟆子也,俗從虫虫(ㄎㄨㄣ)。

【資料來源】:康熙字典電子版

問: 魚兒靠鰾來調整身體的比重,以得到不同的浮力外,鰾還具有何功能?
答:

圖片。魚兒如果要長時間停留在同一水層,需靠鰾調整身體的比重,以得到不同的浮力。鰾位於胃腸的背方,腎臟的腹面,囊狀,中空。圓口類和軟骨魚類無鰾,硬骨魚類大多數種類都有鰾。鰾主要分為鰾體(前室)和氣道(後室和鰾管)兩部分。

此外,鰾還具有聽覺、呼吸、發音的功能。鯉形目的鰾,藉由第一至四脊椎骨變化而成的魏氏小骨(Weberian ossicles)與內耳相聯繫,使聽覺變得更靈敏,所以有魏氏小骨的這群淡水魚統稱為「骨鰾類」。較原始的硬骨魚類如肺魚、多鰭魚、弓鰭魚、雀鱔的鰾演變成呼吸器官,構造與一般魚類的鰾不同。澳洲肺魚的鰾分隔成許多對稱成卵圓形的氣室,也稱為「肺泡」,每個小氣室又分割為若干的肺小泡。而非洲肺魚的鰾又比前者發達,幾乎與四足類的肺相似。石首魚中的大、小黃魚,鰾的外面附有兩塊深色肌肉,稱為「鼓肌」,以韌帶和鰾相連,收縮時會使鰾發出聲音,漁民就根據此特性來找尋魚群。鱗魨科魚類匙骨和後匙骨相互摩擦也可以發出聲音,並透過鰾的共鳴作用而加強。

【資料來源】:台灣魚類學習知識庫(http://erm.ntl.gov.tw/ntl/resource.jsp?esource_classify=databases&esource_pagetype=index)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