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館長特寫─看見市民幸福表情 曾淑賢越做越有勁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李欣如

  對於台北市立圖書館的經營與付出,館長曾淑賢「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問及長時間都要奉獻給圖書館的工作,不累嗎?她一句,「市民臉上幸福的表情,會讓人愈做愈有興趣。」讓人明白,北市圖團隊就是在彼此熱情的相互發酵下,而交出一張張讓公共圖書館界、市民都肯定的漂亮成績單。

曾淑賢是執行力超強的館長。被譽為「讀書會之母」

  曾淑賢自民國73年開始,就在總館兒童室服務及後擔任民生分館主任,於任內所規劃的創意措施,如:林老師說故事、讀書會、圖書館之旅、小博士信箱等服務,引起廣大迴響,並為國內多所公共圖書館沿用至今。種種工作上的成就感與滿足感,成了驅策她不斷向前的動力。

  「專業的工作與學習領域能相互結合,是很有福氣的事。」而讓曾淑賢在圖書館領域中,珍惜每一次得以揮灑的機會。當讀書會在台灣還不甚普遍時,她早已在北市圖大力推動,當時的會長還曾稱她為「讀書會之母」哩!不過,在圖書館領域中,她為人所熟知的專長則是在「公共圖書館行政管理」、「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與「兒童圖書館服務」。

  在台灣早期公共圖書館的推廣與兒童服務功能還未充分發揮時,曾淑賢剛好有機會至美國教堂山北卡羅萊那大學圖書暨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在修課期間,無論是在課堂聆聽教授講課或是深夜在租賃的公寓苦讀專業文獻,她心中總想著,「要如何在國內經營一流的、與歐美並駕齊驅的國際級兒童圖書館。」長久以來,她累積豐富的圖書館服務理念,就是希望能充分地運用在實務工作上。

  當曾淑賢將國外重視兒童閱讀的精神帶回台灣進而推動時,「市民臉上幸福的表情,會讓人愈做愈有興趣」。於是,「我們很愛做事的北市圖團隊,就不停地規劃、推動活動」,如:書香宅急便、bookstart閱讀起步走活動、智慧圖書館……都是近年來團隊經過集思廣益、擘畫而成閱讀推廣活動。

  而當曾淑賢領著北市圖共41個分館主任,服務市民的背後,可是讓她練就了一身「特異功能」。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而同時能做並做好好幾件事,則是她充分運用時間的方法。由於公務而常有機會與外賓接觸,語言能力就必須不間斷地訓練,因此,「一邊聽線上教學課程、一邊打文章」的一心兩用絕技,在她自己長時間的特訓後,果然也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用。

  雖然曾淑賢肩負的公務與工作時間不成比例,但她倒是很樂在其中。談到去年受法國在台協會之邀,一個人隻身前往法國參訪當地圖書館的「壯舉」,她雖難掩驚魂未定的神情卻還是笑得很開心。

隨身攜帶「圖書交換協議書」

  曾淑賢為了有效率地到法國參訪圖書館,行前早已收集好完善的資料並與當地的圖書館聯繫,為此行做了很緊湊的安排。不只如此,她還不忘隨身攜帶著「圖書交換協議書」以備不時之需。

  表面上看來是一場精采且收穫應當頗豐的參訪行程,卻在曾淑賢說完:「當地英文完全不通,自己更不懂法文」一句話後,讓人為只憑一股傻勁就貿然到法國的她,捏了好大一把冷汗。幸好,經過種種磨難,老天爺還是讓執行力超強的她成功帶回幾張圖書交換協約。

  曾淑賢認為:「人是很有彈性的,因為每一回的難關,總能因為堅持而突破。」而她阿Q式的樂觀想法,以及把握住每次出國、開會,與當地圖書館交流、合作的機會,已成功地讓北市圖與英國、波士頓、西雅圖、韓國……等國家,達成圖書交流的計畫。

  正如北市圖正展出的「上海之窗」,就是2002年曾淑賢赴英參加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年會時,於會場與上海圖書館館長吳建中博士初步交換意見,達成兩館建立合作、交流共識的成果,包括:進行出版品交換贈送、圖書交換、文章發表以及人員互訪等交流活動。之後,兩地圖書館就分別設立「上海之窗」及「台北之窗」展示區,讓隔著台灣海峽的台北、上海兩城市,能透過代表性圖書、照片及相關文物,增進兩岸資訊的了解。

提升館藏量質 滿足每個人需求

台北市立圖書館館長曾淑賢,攝於北投分館開幕當天。(北市圖提供)  北市圖走過55年,近年雖充分增進各分館館內的硬體與軟體服務,但與先進國家的大都會公共圖書館相較,還是有尚需改進之處與值得努力的方向。曾淑賢強調:「館藏的量與質亟待提升。」以量來說,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的藏書,平均可以讓每位市民擁有15.2冊的書籍;不過,北市圖目前的藏書量,市民每人平均只有1.87冊。

  再以質來看,除充實西文館藏,隨著新移民人數的增加,北市圖還預計於今年十月成立「多元文化資料中心」,以增加緬甸、越南、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等語言的書籍資料。未來,「總館館舍的更新,以分別滿足兒童、青少年與一般讀者的個別需求」,則是曾淑賢在盡力描繪城市閱讀風景時,最大的希望。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