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書香之家─陳甯母子共讀 用圖書寫日記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李欣如

  從懷了小孩開始陳甯一家人就與書本分不開了。榮獲台北縣立圖書館「模範閱讀實踐家」的一家人是熱情的閱讀擁抱者,不過,對他們來說,閱讀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們想讀就讀,不想讀就陪著玩遊戲、做勞作。因為她始終相信:「閱讀,應只是單純地享受所帶來的愉悅,如果帶有目的性的終究會難以持續下去。」

  去年,陳甯一家人參加台北縣立圖書館辦理的「閱讀120」活動,實踐每天最少閱讀20分鐘、每週最少和家人有2小時的共讀時間以及每週關電視一天,享受閱讀的樂趣。經評選後,以「模範閱讀實踐家」獲得台北縣縣長頒獎表揚。

  陳甯透過看書、朗讀與懷裡的孩子交流互動,而費盡思量所布置的「家庭圖書角」更成為共同的夢想空間,想作夢的時候就任意取一本、坐下、翻開,隨著故事的情節馬上體驗另一段生命。除了營造家中的閱讀環境,「建立圖書身分證」、「成立吃吃喝喝親子讀書會」與「架設閱讀網站」詳細記下每天的共讀書單,在在都顯示他們是最熱情的閱讀擁抱者。

著重與繪本互動的美好經驗

  這一天,陳甯抱著才五個月大的米米,還有兩個小姐姐朱伃、朱晴一起在臥房內共讀《我的名字叫國王》的繪本。其實,在選定究竟要從讀哪一本書前,兩個小姐姐才剛歷經過一場爭執呢!因為當朱伃在媽媽肚子裡就常聽《我的名字叫國王》,所以,她搶著說:「讀這本、讀這本啦!」可是,妹妹朱晴卻喜歡講述著姐妹情誼的一本日文繪本,拿著書要求「可是我想聽這本啦!」

  約莫一分鐘的協調,陳甯決定先講「影響家庭最大的三本書」其中之一《我的名字叫國王》,剛開始說故事的時候,朱伃神情很是滿足,而朱晴當然還是免不了邊聽邊抱怨。有趣的是,到了故事的高潮處,朱晴竟笑了出來還說:「好好聽喔!」雖然兩姐妹的閱讀偏好各不同,可是一起聽故事不僅緩和了活潑躁動的情緒,也讓她們的閱讀較不偏食。

  「從不買套書,因為架上的圖書都是伴隨成長的印記,也是引發彼此內心深刻感動的繪本。」陳甯指出架上的每一本書都是引發心靈共鳴的集結。而他們與繪本的邂逅,多發生在公共圖書館,「每次總是借回好幾本一起共讀,從中發現愛不釋手的繪本,接著再從家用編列預算,或許是一個月兩本、三個月一本,慢慢購買。」

朱伃(右)與朱晴(左)與各自最喜愛的繪本合照陳甯與孩子們共同享受閱讀的喜悅小朱爸爸說故事

建立圖書身分證

  每一本書都是刻畫著共同成長的印記,從兩格書櫃到三層四格書櫃……,有些是生日禮物、耶誕禮物或是編列預算買下的繪本,都曾有彼此互動最美好的經驗躍然其中。而每一本書的「圖書身分證」,則具有皆為現在進行式的意涵。

  每回拿到新書,陳甯就會先在最後一頁貼上黃色便利貼,每讀一次就會留下一點紀錄,包括:共讀日期、說故事者與聽故事者。隨著記錄一次、二次、三次……可以看見孩子們的閱讀偏好,也因共讀歷史的累積,更增添繪本的溫度與厚度。

  問及如何為今年即將升上小一的朱伃規劃閱讀呢?陳甯表示:「聽故事聽習慣了,好像自主學習會比較遲緩。」可是,她卻不擔心。正如同過去自己小時候家裡也有一面書牆,她總是喜歡跟著媽媽廣泛地閱讀,一開始念工專,後參加文藝營驚覺,「原來文學的世界這麼大!」因內心極度嚮往才又轉而考進中文系。

  陳甯猜測孩子們喜愛閱讀是因為,他們總能看見爸爸閱讀的身影,「而且身教真的很重要。」陳甯夫妻倆從小也是看家中書牆上的書長大的,因為雙方各自的父母親都是愛書人,所以,從小就跟著看書,看著看著……與書間的情感就愈發濃厚,「儘管長大、結婚、生子,閱讀就自然地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她相信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是營造書香家庭的關鍵。

  然而,當環境足以誘發家庭成員的閱讀動機固然很好,但當有些時候失去閱讀的興趣也沒關係,「因為閱讀應是一種愉悅的享受,帶有目的性的閱讀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陳甯在孩子想聽故事的時候,就會請她們去選一本書,然後在圍坐一圈後,開始語氣生動地說起故事來;不想聽故事的時候,就陪著孩子一起玩遊戲、做勞作,特別的是,白天在外工作打拚的小朱爸爸也是說故事高手哩!

  陳甯坦言,家中3個各差3歲的小孩,也曾讓他們遭遇「共讀混亂期」。在最小弟弟尚未出生前,他們夫妻倆為配合姐妹各自不同的閱讀喜好,晚上時段分別有兩場說故事時段在進行著。媽媽的語氣感性十足,而爸爸的方式則是以理性勝出,不同的刺激、說法各異其趣,這對孩子的多元思考與發展是有助益的。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急不得。」陳甯在言談中多次提及。這也提醒著,父母親迷人的閱讀神情,才是書香家庭的靈魂所在。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