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建設圖書館 邁向文化大國

文:邱奕嵩

  在超倍速前進的地球村,變化的速度往往超乎想像,因此,各行各業無不以快速的變革因應外界的挑戰,力圖在新世紀的挑戰中,脫穎而出。在民間的企業界及非營利組織如此,在公務部門一樣也需以靈活的身段,調整步伐,以免在下一波的淘汰中慘遭滅頂。

  在文化建設中,如何強化公共圖書館的軟硬體設施,一直是許多行政部門及文化界人士共同關心的課題。許多文化部門主管或圖書館負責人皆相繼赴國外參訪取經,希望透過實地觀摩與經驗交流,作為台灣圖書館管理的參考,進而提升功能,發揮更大的功效。

  知識領域何其浩瀚,做為「知識管理」的圖書館,一樣有無止盡的成長空間,但在有限的公務預算中,如何將資源做最有效率的分配,在在考驗主事者的智慧。

  圖書館不是知識的倉庫,要活化、要流通也要資源共享,尤其是在數位時代裡,科技技術得以將知識,以嶄新的方式貯存及分類,進而給更多人分享,突破時空限制,使得台灣社會的知識得以快速累積,也可以快速流通,讓每個人親近知識的機會均等,也讓更多人可以進入學術殿堂,悠遊其中。

  此外,在強調分工的社會中,也應揚棄過去大雜燴式的館藏模式,取而代之的應是以小而美,具有特色的主題圖書館,才能形塑圖書館特色,快速搜尋到特定的愛書人,達成效益最大化的目標。

  至於,有關圖書館收費問題,則是另個新興辯論的空間,如何在使用者付費與促進文化流通間,求其平衡點,也頗值得圖書館主事者參考。

  當然,圖書館人員赴外取經,除了汲取外人的智慧與經驗外,重要的也不能忽略,台灣作為世界地球村的責任,也是利用這些交流機會行銷台灣,以文化輸出的精神感染他國,將台灣國力的提升讓外人知曉,使得外國眼中的台灣,不只是「經濟大國」。我們也要有能力證明自己是「文化大國」與「知識大國」。

  人類的知識是透過不斷地驗證而成長與豐富,同理,圖書館的改善何嘗不是如此呢?而在經緯萬端的文化建設中,圖書館無疑是重要的基礎工程,因此要建設偉大的國家,先從建設偉大的圖書館開始吧!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