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八德市圖大湳分館 中正堂大變身

文:編輯部 照片提供:編輯部
  原屬軍事設施的八德中正堂,曾荒廢閒置許久,現在藉由文化資產的保存修復,讓八德市立圖書館大湳分館進駐使用,並延續昔日電影的放映功能,發揮了歷史建物活化再利用的文化價值。

以混凝土重新灌漿,規劃出全新的二樓開架式閱讀空間。  時代不斷推陳出新,老建築更顯歷史教育意義。桃園縣歷史建築八德中正堂在修復完工後,今年3月1日起由八德市立圖書館大湳分館正式進駐使用,以保存及活絡文化資產為目的,並作為藝文推展與在地居民終身學習的重要場域。
 

八德中正堂變身圖書館 延續電影放映功能

  民國53年,由國防部陸軍總部「軍中同袍儲蓄會」用經營5年累積盈餘出資興建的八德中正堂,原為軍中官兵休閒娛樂,同時開放居民和陸光四村眷村眷屬購票觀賞電影之場所,自50年代起,已成為當地民眾看電影或集會的共同生活記憶空間。
 

原本的磨石子舞台,變成弧型的書籍閱讀上網區,讓閱讀者與書籍產生相互對話的新關係。   然而,隨著社會變遷、都市化的發展,80年代,軍事基地逐漸撤出都市地區,眷村結構亦跟著瓦解,中正堂原有功能也隨之式微。中正堂在長年荒廢的情況 下,造成建築本體失修損壞,一度面臨被拆除的命運。所幸,在當地民眾、八德市公所和桃園縣府極力奔走與爭取下,中正堂於民國96年9月29日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為歷史建築。自民國97年起,由桃園縣府編列預算並獲文建會(現為文化部)補助,總經費約3,500萬元,分三期辦理歷史建築修復計畫暨整體規劃 設計案;同時在資源有效運用下,轉作為八德市立圖書館大湳分館,並希望藉由圖書館資源延續原中正堂放映電影之功能,透過在地集體的生活記憶,重新建構社區 網絡及居民關係,以凝聚社區情感,帶動社區活力。


  負責修復工程的設計師也為此特別保存原來的電影放映空間與放映孔,規劃出一處歷史教育場域。中正堂內原有的階梯空間也一併被保留下來,並結合玻璃構成的放映廳,以現代設施融合舊有形式的作法,重現過去民眾齊坐中正堂觀賞電影的光景。八德市立圖書館館長李萍表示,暑假期間大湳分館將與公共電視合作,展開「公視假日電影院」系列放映活動。目前已從24部影片中,挑選出《仲夏夜府城》、《喇叭宏的悲喜曲》、《幸福蜜方》、《三朵花純理髮》、《戰浪》、《幸福作業簿》、《北風馬祖》、《黑》及《內山公路台三線》9部影片,希望透過優質多面向的影片放映活動,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文化視野,共同見證臺灣的影像創作成果。
 

修復歷史建築 居民熱情參與

中正堂內原有的階梯空間被保留下來,並結合玻璃構成放映廳。  而八德市立圖書館大湳分館除了傳承中正堂昔日放映電影的觀賞用途,其建築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歷史教育意義。它的外觀形式風格表現出臺灣早期現代建築的 樣式,亦呈現當時的軍工建築特色。因此,中正堂的再生修復原則為「舊建築之實體保存,以量體可辨認、重要元素或部位完整保留。」為了再現這「修舊如舊」的 歷史建築樣貌,整個修復工程共長達6年之久,才讓在時間無情摧殘下,造成三分之一屋瓦垮損,門窗幾近被拆毀,滿是斑駁滄桑的中正堂,得以重生。李萍指出, 期間聽聞當地居民在建築未修繕完工前,曾前來關切修復狀況,勾起了他們昔日欣賞電影的美好回憶,令人遺憾的是,工程期間陸陸續續有一些老榮民,等不到圖書館啟用之日便離開人世了。李萍說,不少居民都相當關心中正堂的整修動向,家住隔壁約65歲的婦人,也會主動幫忙清理中正堂周圍的垃圾,讓人感動萬分。
 

中正堂為三進三開間的建築格式,入口遮雨處則為三連拱樣式。   這其實也凸顯了臺灣戰後獨有的眷村文化,雖然隨著周邊都市的快速變遷,使得原有的眷村網絡不復存在。但居住在當地的民眾,仍保有眷村時代彼此互助、 關懷的精神。居民姚先生指出,身為七年級生,對於過往的眷村文化雖不甚熟悉,但他希冀圖書館未來能結合眷村主題舉辦相關活動,讓年輕人也能了解上一代的生 活樣貌,甚至可以把圖書館博物館化,重現歷史建物的原始存在意義,讓大湳分館擁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色價值。
 

圖書館空間規劃 新舊交融

透光的幾何建築,作為親子閱讀區。  為了保有中正堂原有的獨特性與歷史意義,又具有圖書館的新功能性,設計師特意保留了原始的芬克式桁架及傳統三角屋面結構,創造了新的閣樓空間,提供 了教育參觀的價值,並且展現大跨距芬克式桁架的構造特性,將原天花板移除後,留下原天花板高程痕跡。而中正堂內原本的磨石子舞台,也化身為弧型的書籍閱讀 上網區,顛覆了過去觀眾坐在臺下欣賞表演的模式,變成了閱讀者與書籍相互對話的新關係。
 

  同時,設計師也以ㄇ字形混凝土重新灌漿,建造鋼構樓梯,規劃出全新的二樓開架式閱讀空間;並於歷史建物旁連接加蓋一幢玻璃透光的幾何建築,作為親子 閱讀區。居民郭爺爺表示,自己從民國62年便棲身於八德市,過去來中正堂都是欣賞文藝片,現在變成了圖書館,讓他覺得好新鮮,幾乎每天都會到圖書館報到看 看報紙或雜誌,他也希望圖書館能保存舊報紙,供讀者隨時再翻閱。本身喜歡冒險,對於建築工法極有興趣的張先生則表示,在中正堂未整修前,便好奇地進入頹損 的建築內部一探究竟,他認為歷史建築的修復必須保有復古的外觀,融合符合現代化需求的經營理念,以注入更多元化的創新思維,他也期待圖書館未來能結合多媒 體科技設備,來介紹歷史建物獨具的特色文化,並明確凸顯圖書館的指標性。
 

圖書館保留芬克式桁架及傳統三角屋面結構,創造了新的閣樓空間,也提供了教育參觀的價值。原有的電影售票口,現在變成還書箱與郵件箱。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