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如何將Big Six技能融入國小課程

文:賴苑玲(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圖書館館長)

【摘要】

  資訊素養是培育學生發現資訊需求、找尋資訊、分析與呈現資訊,使學生具有對資訊的解讀能力與能有效的使用資訊科技。Big Six技能是在美國學校教育中推動最多的課程活動,幫助學生在處理資訊過程中運用系統性策略與批判性思考,成為有效的資訊問題解決者,本文探討Big six的概念與教學設計,透過對Big Six的瞭解,進行資訊素養課程的實施。

【Abstract】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defined to teach students the ability to locate, analyze, evaluate, and use effectively the needed information. The Big Six is used in many schools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divides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 into six areas and educates students to become critical and independent thinkers.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nception and curriculum designing of Big six.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gram can be executed through understanding the Big Six.

  行政院於民國88年撥下鉅款建置全國中小學電腦教學環境,希望培育兒童資訊素養,行政當局所規劃的是「電腦素養」,認為教導兒童使用電腦、會上網路,就是資訊素養的養成。如果再從網路以「資訊素養」關鍵詞來搜尋,看到各國中小所辦的教師資訊素養課程完全是集中在電腦與網路的操作,可想而知,一般人對資訊素養的認知,即為電腦與網路的應用。資訊素養是培養學生了解資訊資源、知道如何擷取資訊、能將吸收的資訊以各種方式呈現出來、並利用資訊來解決各種問題,通常包括傳統識字素養、媒體素養、電腦素養與網路素養,這些資訊可能來自圖書館、博物館、資訊中心、檔案機構、文化中心、電腦網路與線上資料庫等,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能力,即傳統讀、說、寫能力、電腦應用能力、網路資源利用及多媒體資源的使用。面對資訊社會的快速發展,教育的目標是在培育國民運用本身的知識解決其日常生活的問題,亦即除了具備傳統利用圖書館的能力外,還需「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此種「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即是「資訊素養」。資訊素養教育是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有別於強調電腦知識技能的資訊教育,這種素養的訓練,應自小就開始培養,由學有專精的圖書館員或學校的教師來進行指導。

  資訊是人類在資料、資訊、知識及智慧處理過程中,為了溝通上的簡化,而約定成的一個綜合名詞(施純協,民79)。而素養依據大美百科全書(Grolier,1999)的解釋,是一種讀與寫的能力,如有能力寫一封信、讀報紙上的文章與填寫報表資料等。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是由資訊和素養結合而成的,是指在資訊時代每個人所需具備的基本技能。美國圖書館學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 1989)將資訊素養定義為個人知道學習如何學習,知道如何組織資訊、如何發現資訊、與如何利用資訊,並將資訊素養界定為包括確認、找尋、評估與使用資訊的能力。美國聯邦政府在1991年透過國會立法通過「國家素養法案」(The National Literacy Act of 1991, Section 3),法案中將素養之定義擴大為「一個人對於英語達到讀、說、寫的能力,且在工作與社會需求上,能從事計算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達成個人的目標,發展個人的知識與潛能」,此定義已將素養解釋為考慮到個人的需求,且此需求因時空的不同而異(Humes,1992)。美國圖書館學會(ALA)與全美六十多個教育團體組成「全國資訊素養公會」(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 Literacy;NFIL),並於1989年舉行第一次會議,要求各級學校在1992年將資訊素養正式列入課程,同時也出版如何推動資訊素養與實施方法等書籍以供參考。美國華盛頓圖書媒體學會(Office of the Superintend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 and Washington Library Media Association)於1996年對學生的資訊素養定出了五個重要技能﹕(1)學生能辨識資訊的需求、(2)學生為找尋資訊而能設計搜尋策略、(3)學生能找到與取得資訊、(4)學生能評估與分析資訊、(5)學生能組織與利用資訊。全國教育學會(The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NEA)更將資訊素養編入師範教育基礎課程以促進學校與師範教育的改革,同時也針對國小校長出版了資訊素養的書籍(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1998)。美國學校圖書館學會(AASL)與教育傳播科技學會(AECT)更於1998年修訂「資訊之力量」這本書,制訂「學生學習資訊素養標準」,此標準包括溝通、分析、綜合、組織與評量的技能,並將其融入學校課程的目標與課程內容。2000年初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學會(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更制訂「高等教育資訊素養標準」,包含5個標準與22個表現指標,期望圖書館員、教師與資訊素養相關人員能依據學生不同等級的思考技術訂定不同的評量標準。由此可知美國這幾年對資訊素養教育投入相當多的心血,藉由圖書館與學校的相互合作,培育學生發現資訊需求、找尋資訊、分析與呈現資訊,使學生具有對資訊的解讀能力與能有效的使用資訊科技。

  資訊尋求的模式有很多,其中較著名的如Kuhlthau(1993)的資訊搜尋模式,包括下列七種階段:初步概念(initiation)、選擇主題(selection)、探索(exploration)、觀點的形成(formulation)、蒐集資料(collection)、呈現資料(presentation)與評估(assessment),整個過程是以思考、行動、感覺與策略來建構學習經驗。Stripling(1988)的求知歷程是以撰寫研究報告為例,將過程分為十個階段:選擇寬廣的主題(choose a broad topic)、瀏覽主題(get an overview of the topic)、縮小主題(narrow down the topic)、詳述論文/研究目的(develop thesis/purpose statement)、陳述問題以引導研究(formulate questions to guide research)、擬定研究計畫與開始寫作(plan for research & production)、尋找、分析、評估資源(find, analyze, evaluate resources)、評估資源內容並記錄重點/編纂書目資料(evaluate evidence and take notes/compile bib)、確立結論/組織大綱(establish conclusions/organize infomation in outline)、製作與呈現最後成品(create and present final product)。

  Big Six技能是另一種資訊尋求模式也是對資訊素養的處理途徑,圖書館員、教師與資訊專家認為利用Big Six技能可以幫助學習者獲得資訊素養,將資訊成功的應用於批判性思考與解決問題。根據Eisenberg與Berkowitz(1990)的解釋,Big Six技能包括六個階段:(1)定義問題的階段:包括定義問題所在與確定所需要的資訊。如我應該怎麼做﹖我需要解決什麼樣的困難?我需要回答什麼樣的問題?我需要什麼樣的資訊?我需要多少資訊?我需要縮小我的研究主題嗎?當我完成該項作業時,它是如何呈現的?(2)資訊尋求的策略:包括確定資源的範圍與列出優先順序。如我可能用到的資源是什麼?我會參考書本、網頁、期刊、電視、與錄影帶等資源嗎?我應該用什麼樣的索引資料?最適合的參考資源是哪一種?(3)找到與取得資訊:包括找到資訊資源與取得。如哪裡可以找到我最需要的資源﹖誰可以幫我找到我需要的資料?要如何找到?如果我用的是電子資料,我是要用關鍵詞來查詢或是用主題來查詢呢?(4)利用資訊:包括閱讀資訊與摘要資訊。如哪些資訊是適切的?我要如何記錄我發現的圖形資訊?這些引言是否恰當?如何有效的呈現我的資料?(5)整合資訊:包括組織與呈現。如我如何能從複雜的資源中組織資訊?我能刪除那些不能回答問題的資訊嗎?我將如何呈現我的研究結果?我的結論是什麼?(6)評估資訊:包括評鑑作品與評鑑過程。如我完成作業的需求嗎?是有條理的組織與仔細的校對嗎?這是我最好的作品嗎?下一次做作業時,我會如何改進?

  Eisenberg與Lee(1999)更進一步指出Big Six具有下列特性:

  1. Big Six技能是理想的將資訊與科技素養教材融入課程,是適合各領域學科與各個年級的。
  2. Big Six技能是適合各年齡層的。
  3. Big Six技能是有彈性與可調適的且適合任何資訊情況。
  4. 利用Big Six技能並不是直線式的或一個步驟跟著另一個步驟。
  5. Big Six技能對資訊與科技素養課程提供寬廣與從上至下循序漸進的結構。
  6. Big Six技能影響批判性思考。
  7. Big Six技能歷程是利用資訊解決問題的歷程。
  8. 若要完成工作與解決問題,則Big Six技能的每個歷程都是需要的。
  9. 電腦與資訊科技技能是融入Big Six技能的歷程。

  Eisenberg(1999)指出Big Six技能在低年級的應用可改成為:計畫(plan)、執行(do)與評量(review),即是將原來的六階段按次序濃縮為三階段。計畫的階段中包括我應該怎麼做?如果我做得很好,結果應該是如何呈現?我需要發現什麼資訊以完成我的作業?執行的階段包括發現需要的資訊、閱讀或瀏覽資訊,並將所有的資訊整合以便完成作業。評量的階段包括我完成作業了嗎?我是否達到我事前的期望?我在交作業之前是否還需要做哪些事?如在做作業或畫圖時,一開始可以預料將完成的作業或作品會是什麼樣子,接著實際去做,將所有資訊結合在一起,最後要交作業或成品前,對應一下是否與先前期望的作業或成品一樣?在交出去之前,檢視一下是否還要增添或修改。Big Six中的整合資訊過程,也可藉由閱讀課讓兒童學習如何整合資訊,可將過期雜誌上的圖片剪下來,再由兒童將圖片排列重組,編成一篇故事,藉由不同的圖片串連成一個故事的活動,可訓練兒童編寫故事與說故事的技巧。

  Big Six在高年級的運用,可結合電腦教學,如

一、定義問題

  1. 使用電子郵件及線上討論群體(如listserv, newsgroup)與教師或工作群溝通作業及資訊問題。
  2. 利用電子郵件及線上討論群體提出問題,並形成區域性或全球性的合作學習群體。

二、資訊尋求策略

  1. 利用網路檢索各種電子資源,如線上資料庫、光碟資料庫、商業性資料庫、網際網路資源、社區資訊、政府資訊等,這些資料可能被收集在各類型圖書館的館藏中,並呈現在網頁上;但是使用者需具備資訊地圖的知識(map of information),也就是資訊找尋的途徑與策略。
  2. 利用電腦繪置流程圖、甘特圖、組織圖、計畫表等,以便有效管理複雜的工作。

三、找到與取得資訊

  1. 連上各類型圖書館找到合適的資訊資源,如線上目錄、期刊論文索引、全文資料庫、多媒體電腦工作站、光碟資料庫、政府資訊等。
  2. 透過網際網路找到合適的網路資源,包括:Newsgroup、Listserv、WWW site、FTP等。
  3. 透過網路與相關專家連絡並取得幫助。

四、利用資訊

  1. 取得有關某一工作的資訊,並閱讀相關指南手冊。
  2. 會將資料下載、解壓縮、並打開各種格式的文件。
  3. 會將資料剪下與貼上並編輯電子資料。
  4. 能使用試算表、資料庫及統計軟體以處理及分析資料。
  5. 能分析及過濾電子資訊,以擷取與工作相關之資訊。

五、整合資訊

  1. 能利用文書處理軟體、試算表、資料庫等工具將資料分類。
  2. 能使用及製作各種電腦圖形。
  3. 會使用文書處理及簡報軟體呈現資料。
  4. 能建立多媒體、超連結的電子資源。

六、評估資訊

  1. 能就內容與格式來評鑑電子報告。
  2. 會使用檢查拼字及文法軟體來檢查作品。
  3. 了解且遵守網路與電子資源相關法律、禮節與道德。
  4. 利用電子郵件、討論群體、電子會議等與老師及合作群討論工作及問題解決的成效。

  Big Six也可融入九年一貫國小各主題教學單元中,如以社會領域國小六年級社會科大我與小我中的單元主題「家鄉生活-家鄉的經濟作物」為例,教師依據其六階段實施教學策略如下:

一、定義問題

  1. 為什麼田尾被稱為「花鄉」?
  2. 田尾的經濟活動以什麼為主?
  3. 經濟花卉以哪種最具代表性?
  4. 菊花的栽種過程如何?適合的生長環境為何?
  5. 菊花的產銷情形為何?

二、資訊尋求策略
  哪裡可以蒐集有關菊花的照片、故事、種植方法和產銷方式等相關資料?

  1. 從Internet上、或圖書館的書籍裡、雜誌、期刊、報紙上等的資料。(學會如何上網找資料與認識中國圖書分類法)
  2. 從老師、父母、專家學者、地方人士或朋友中得到參考資料。
  3. 從鄉公所、花卉農業產銷班、田尾鄉文史工作室等得到參考資料。

三、取得資訊

  1. 栽種業者及地方人士口述。
  2. 花卉產銷班、鄉公所提供資料。
  3.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
    http://www.tdais.gov.tw/endi/lei4-3.htm--觀光旅遊區
    http://www.tdais.gov.tw/endi/agr4.htm--彰化縣農特產品
  4. 小明的綠色花園--菊花
    http://m2.is.net.tw/~frenk/Chysanthemum.html
  5. 田尾公路花園(彰師大)
    http://www.ncue.edu.tw/changhua/tenwei/index.htm--電照菊花
  6. 168全國盆栽花卉園藝網--
    http://www.168tfg.com.tw/flower/box/2.htm--養花十大害蟲概況
    http://www.168tfg.com.tw/road/--田尾公路花園形象商圈
    現況簡介田尾鄉交通店家行腳花卉市場導覽圖
  7. 田尾戶政--人口數
    http://www.chti.gov.tw/menu/tienw-introduce.htm--田尾鄉簡介
  8. 公路花園介紹-肥料介紹;縣花
    http://www.hiu.com.tw\flower_5\index2.htm--歷史緣起
  9. 菊花/倪月荷,汪覺先著。臺北市:渡假,民國83年。
  10. 菊花插滿/鄭淑敏著。台北市:黎明,民國78年。
  11. 菊花栽培/臺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民國65年。

四、利用資訊

  1. 依所得書面資訊,加以準備材料及工具,並製作投影片。
  2. 下載網頁資訊,並整理歸納分析相關資料加以編輯運用(學習閱讀資訊與做摘要筆記)。

五、整合資訊

  1. 從複雜的資料中分門別類,找出問題所需的資訊。
  2. 依所得資訊及相關資料,設計以菊花為主題的班徽。(學習電腦文書處理與列印資料)

六、評估資訊

  1. 請小朋友填寫學習單。(如哪一個資源提供最多的資訊?相關書目的索書號等問題的評量)
  2. 畫出自己喜歡的花卉或設計繪製以菊花為主題的班徽。(陳金鍠設計)

  Big Six也適用於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如主題為燒仙草,其資訊素養的培養策略包括下列六種方式:

一、定義問題

  1. 定義問題:
    資訊的問題---我們要吃燒仙草。
  2. 確認問題所需要的資訊:
    我們要去買現成外面製作的燒仙草?還是自己煮?要如何做?有多少錢可以買?要去那家商店買材料?我們要買那些材料?燒仙草要煮多少分量?

二、資訊尋求策略

  1. 決定可能的資訊來源:
    可以到圖書館查閱食譜、到外面觀察賣燒仙草商店如何製作或打電話詢問親朋好友製作燒仙草需要那些材料或去超商或大賣場購買仙草、紅豆、蜜豆、芋圓、薏仁、杯子與湯匙等等物品與材料、到食物區架上尋找需要的東西。
  2. 評估不同的資料,以決定優先順序:
    由以上項目中選出最需要的東西,排出一個順序來,將採買項目做一個清單,以供參考。

三、取得資訊

  1. 找尋原始資料
  2. 從原始資料中找尋資訊:
    在所選擇的商店中、正確的物品架上,在合理的預算下,從所有可能的廠牌中選擇所需要的材料。

四、利用資訊

  1. 閱讀、聽查、與觸摸資訊
  2. 由原始資料中延伸所需資訊
    開始煮燒仙草,首先,將仙草放入鍋中開始煮、然後拿出砂糖、薏仁、蜜豆、芋圓、花生等等。

五、整合資訊

  1. 由眾多的原始資料中組織資訊:
    遵照所選的食譜和物品中的指示,慢慢把仙草煮到溶化,再放入配料,確定已經煮好了!
  2. 呈現資訊:
    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吃熱呼呼的燒仙草!

六、評估資訊

  1. 評量成果(有效率的):
    燒仙草吃起來怎麼樣?味道好嗎?材料品質好嗎?下次你會選擇不一樣廠牌的仙草或芋圓、砂糖嗎?
  2. 評量資訊問題處理過程(有效率的):
    當下次再製作燒仙草時,會做改變嗎?會用同樣的方法煮嗎?選購物品時曾遇到什麼問題嗎?會再去同一家商店購買物品嗎?

  如Big Six應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其主題為小小打擊樂家,資訊素養的培養策略包括下列六種方式:

一、定義問題

  1. 定義問題
    資訊的問題--想成為一個會利用周遭物品發出聲音的小小打擊家。
  2. 確定問題所需要的資訊
    要如何找到可利用且會發出聲音的物件?要有多少種樂器?用什麼方式才可以使小朋友了解節奏?要用什麼樣的方式組合成一首好聽的曲子?

二、資訊尋求策略

  1. 決定可能資料的來源
  2. 估計不同的資料,以決定優先順序:
    • 先將網路上有關打擊樂的資料,例如:什麼是打擊樂?怎麼讓樂器發出美妙的聲音?打擊樂的樂器有哪些?先將基本的知識傳遞給小朋友,讓他們有個觀念上的雛形。
    • 放音樂讓小朋友聽聽看打擊美妙的聲音,引發小朋友學習的動機。
    • 參觀網路上的遊戲設計,找出合適的再加以改變。將合適的遊戲“玩法”告訴小朋友。
    • 介紹樂器及教導小朋友在設定的空間中找尋樂器。

三、取得資訊

  1. 找尋原始資料:
    • 給予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如校園、教室內(可分配小朋友找尋特定類別的樂器,像是玻璃、木材等)。
    • 讓孩子從熟悉的歌曲中,自己挑選一首最喜歡的歌曲,如小蜜蜂、小星星之類的小小兒歌。
  2. 由原始資料中找尋資料:
    在限制的空間中,找自己喜歡的聲音,特別的樂器但必須顧慮安全(玻璃不要選擇破的、木材的邊緣盡量是圓滑的,鐵器挑選時不要割到手等)。

四、利用資訊

  1. 閱讀與聽查資訊:
    觀察大家的樂器,聽、看它的外型、特徵,想想看不同材質的物體聲音有什麼樣的差別,試著交換對方的樂器,感受一下不同樂器敲、打起來的感覺是什麼?
  2. 由原始資料中延伸所需資料
    先介紹4種節奏型,讓小朋友不限定類別的自由選擇,但四種樂器必須都有人選,接著一音型分為四小組,四小組各自帶開來練習屬於自己的音型。並且多聽幾次自己挑選出來的背景音樂。

五、整合資訊

  1. 由眾多的原始資料中組織資訊:
    照著節奏型練習,等到節奏穩定後,適時加入背景音樂,一組一組單獨的加上背景音樂,再以漸進的方式,兩組兩組練,三組三組練,最後合起來,中間若遇到混亂的、不穩定的情況便放慢腳步再個別練習。
  2. 呈現資訊:
    等到大家對整個團隊有信心,一旦穩定後,來一次正式的演奏,用心聽自己的聲音、別人的聲音以及合奏的聲音,感受一下自己是打擊樂家的感覺。

六、評估資訊

  1. 評量成果:
    小小打擊樂節奏有沒有穩定?有沒有人「放炮」?好聽嗎?想不想互相交換樂器?試試看換個背景音樂?
  2. 評量資訊問題處理過程:
    找樂器時有困難嗎?在分組練習時會不會了解節奏型?還會用相同的樂器嗎?會以同樣的遊戲來增強自己的節奏感嗎?

  在Big Six技能中的定義問題階段最為重要,如無法將問題定義出來,可將問題以概念圖(concept map)、網狀圖(web map)或組織圖(graphic organizers)的方式將問題呈現出來,也可將問題的關鍵詞寫下來,並列出彼此之間的相關,再將可能獲得的答案概要地寫下來,這步驟有時需要與朋友商討或得到教師與圖書館員的協助。資訊尋求策略通常包括印刷資料、電子資料與請教專家等策略。在實施Big Six時,課程設計需以主題為單元設計,最好沒有教科書可提供參考,學生需腦力激盪,利用各種策略找尋資訊,而電腦與資訊科技的技能更是Big Six中不可缺少的學習能力。教師將資訊科技融入教材中,學生將資訊科技的能力呈現於其作業或報告上。

  依據教科書學習方式,學生只能學會利用資訊與整合資訊的兩階段,學生不知如何分析資訊以解決其問題,無法分辨資訊的適切性,不知如何評估其學習成果。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方式,每個人皆不盡相同,唯有落實Big Six技能的培養,讓學生藉由老師的協助,自己調整學習步調,在課堂上與課程結合,學生也可利用Big Six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如假日的旅遊活動,讓學習與生活結合在一起,更能達到九年一貫課程,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如終身學習、運用科技與資訊、主動探索與研究和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等。由於電腦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往以教科書為主的教學方式正面臨重大的衝擊,為了因應即將實施的新課程,教師必須接受再教育以培養其資訊素養。美國資訊素養教育這幾年已經在各中小學推展得非常成功且很普遍,除了教育當局有明確的政策外,學校教師、科技教師與圖書館員的全力合作,是其成功的因素,其發展模式也可供我國教育主管當局參考,以全面提升教師的資訊素養,培育具有資訊素養的兒童,奠定其終身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 施純協。科技教育之歸根與常道。台北﹕知行文化事業,(民國79年),32-34。
  •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Information power: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learning.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998.
  •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Final Report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989.
  •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http://www.ala.org/acrl/ilintro.html>, 2000.
  • Eisenberg, M. B. & Berkowitz, R. E.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 The Big Six Skills Approach to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kills. Norwood, N. J.: Ablex publishing Corp., 1990.
  • Eisenberg, Mike & Lee, Hur-Li.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 Big Six Approach to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在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社會國際研討會,頁398-409。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1999。
  • Eisenberg, M. B. & Berkowitz, R. E. Teaching Information & Technology Skills: the Big 6 in Elementary Schools. Worthington: Linworth Publishing, 1999.
  • Grolier. Encyclopedia Americana online, < http://ea.grolier.com>, 1999.
  • Humes, B. "The National Literacy Act: What Librarian Should Know." The Bookmark 50:3(1992): 206.
  • Kuhlthau, Carol C. "Implementing a Process Approach to Information Skills: A Study Identifying Indicators of Success in Library Media Programs." School library Media Quarterly Fall(1993) : 11-18.
  • 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A Progress Report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An update on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Final Report." < http://www.infolit.org/documents/progress.html>, 1998.
  • Office of the Superintend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 and Washington Library Media Association. "Essential Skills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http://www.wlma.org/literacy/eslintro.htm> , 1996.
  • Stripling, Barbara K. and Pitts,Judy M. Brainstorms and Blueprints: Teaching Library Research as a Thinking Process. Englewood, CO: Libraries Unlimited, 1988.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