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爬梳中壢文化脈絡 從建築尋求堂奧

文:潘云薇 照片提供:潘云薇
建築締造了一個城市的形態樣貌。桃園市立圖書館中壢分館以宏偉的大門型框架,迎接賓客進入兼具書香、人文涵養的中壢地區,感受這座城市的文化獨特性與美學品味。


桃園中壢燃藜第紅樓造形擬仿洋樓建築。  建築不只是歷史與社會演變的具體展現,更構築了一個城市的文化面貌。在桃園市中壢區這個融合多元族群的城市中,各色建築彼此相互交織出豐富的文化臉孔。隨時光推移, 沿街道走遊古蹟、歷史建築,可以重溫過往人文景貌;品評新興時代的地標建築,則能帶來嶄新的的美學驚喜。
 

桃市圖中壢分館 生生不息的文化地標

  跨入中美路上的巨大門型桁架,猶如賓客被迎入這座充滿人文氣息的桃園市立圖書館中壢分館,享受閱讀與被服務的喜悅。

  聳立在眼前的這棟圖書館建體,是曾摘下2015 年全國公共圖書館「特色圖書館——建築空間獎」與多次獲得評鑑佳績的綠建築。建築師在圖書館外側牆面設計了植栽牆,藉由植物攀爬牆面阻隔西曬,同時這片綠意盎然的景象,也象徵著生生不息的意思。而屋頂和腳底的雨水回收磚下方是雨水收集區,作為澆灌植栽牆之用,成為自然資源再利用的正向循環。
 

  走進桃市圖中壢分館,大量玻璃帷幕引入陽光,灑落在各個角落。猶如建築大師路易斯‧ 康(Louis I.Kahn,1901~1974)曾說的:「除非空間中有自然光,否則不能稱之為建築空間,人工光無法照亮建築空間,因為建築空間必須讓人感受到每年、每季、每日時光的不同…。」
 

桃園市立圖書館中壢分館的大門型框架,象徵迎賓之意。   桃園市立圖書館中壢分館於挑高大廳中,設置「Lexile 閱讀專區」與主題書展。


  的確,自然採光除了具有節能效果,細膩的光線變化更賦予閱讀空間不同的氛圍。來此旅行,可在主題書展區挑選幾本書籍,感受圖書館用心選書的心意,亦或在館藏特色「Lexile 閱讀專區」,根據封面標示顏色,取一本適於自己英文閱讀能力的書籍,於窗戶旁的位置愜意地翻閱書籍。若覺得待在室內,終究與陽光有一層阻隔,可走往戶外閱讀區,細察日光與建築結構交會的光影變化,如何形成一幅自然天成的圖畫創作。若是看不過癮,轉往室內展覽區,還可飽覽藝文畫作之美。
 

中壢藝術館 親近生活的展演場所

讀者於桃園市立圖書館中壢分館窗戶旁的位置,享受閱讀的愜意氛圍。  接著步行至鄰近的中壢藝術館,這裡是一處藝文展演空間。過去,外觀原為傳統紅磚建體,經翻修後改為仿花崗石的防水外牆,與館外的兩具石獅子,形成新舊交融的沉穩優雅。
 

  大廳內國際級美術家陳景容大師的鑲嵌馬賽克壁畫作品《人間樂章——樹蔭下的即興演奏》攫住目光。各種不同顏色的大理石材,以純手工一塊塊剪裁為所需大小,再一片片拼貼出富含層次又和諧的畫面。幾位音樂家在公園即興演奏,連小鹿、小狗也陶醉在音樂世界裡面,整體作品呼應出藝術生活化的愜意自在,一如藝術館存在於中壢般的自然、無違和感。


  在這個藝文場所中,有音樂廳、演講廳以及展覽室,提供國內外藝術家、創作者專業完善的展演空間。造訪之日,展覽室正在展出的是林英哲老師的水彩作品。畫作中的牛車路、土角厝、古亭畚、傳統廟宇等,皆充滿了昔日農村回憶與鄉情景象。
 

中壢藝術館建築外觀沉穩優雅。   中壢藝術館展覽室展出林英哲老師的水彩作品。


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 融合人文環境的磚造古厝

  進入時光隧道的溜滑梯,向下一滑,「咻!」的一聲,來到了全臺首座將水資源與歷史人文結合的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館區主要分為戶外園區、故事館以及生態教育館三大區塊。當中的老街溪故事館是依原貌仿舊的傳統磚造平房,和一旁由舊有豬圈改造而成的公廁、老水井,構成農業社會先民居住的空間形式,訴說著先民利用空間的智慧、生活與文化,以及人類行為和建築依存的關係。


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的老街溪故事館為農業社會先民居住的空間形式。  而面臨老街溪的二層紅磚民居則為河川生態教育館,內部主要作為水資源、河川生態教育以及人類對水資源的破壞與改變等內容展示,並在二樓新增觀景露臺,作為瞭望老街溪流域的高點。


  在這裡兩棟由客家古厝改建而成的館舍裡,承載著過去和現在,串起了中壢人的土地故事與產業面貌。
 

中平路故事館 充滿溫度的日式宿舍

中平路故事館承載著兩家人近60 年的生活記憶。  透過常民的口述生活記趣,一棟老房子隨處的場景、角落,都牽繫著人與景物的情感連結。中平路故事館一幢充滿歷史韻味的日式雙拼建築,舊日是曾任桃園縣政府山地課課長的王國治與教育局廖運全的宿舍,從玄關、座敷、居間、炊事場、押入到緣側…,保存兩家人近60 年的生活記憶。


  脫鞋入內,踏込左方牆面的黑白家族老照片,引參觀者探尋過去主人家生活的點點滴滴。


  熱情好客的兩家,時常有親朋好友來訪,座敷裡主人與賓客和樂融融聚在一起談笑的景象;女主人在炊事場忙進忙出以美味食物接待客人的畫面;還有每至夏日附近街坊鄰居輪流到後院水井打水,一同分享在井水中冰鎮後的沁涼西瓜…,都是這老房子溫暖而美好的生活記憶。


  走出植滿花草的庭院,巧遇王家第三代四男王一洲騎著摩托車迎面而來,他停下車,說:「進去看過了嗎?這以前是我的家。」便問王一洲,這老屋裡最令他難忘的回憶是什麼?王一洲說:「每一磚、每一瓦,都讓人難忘。」
 

燃藜第紅樓 揉合傳統與創新的百年展場

燃藜第紅樓內部現為展覽場域。  紅磚拱圈、臺灣瓦、硬山頂、瓶狀欄杆,構成百年古宅的獨特標記。中壢劉氏古厝燃藜第旁的附屬建築物——燃藜第紅樓,樣式近似卻又非英國19 世紀中後期發展的殖民地樣式建築,推估為仿其造形的擬洋樓建築。


  目前燃藜第紅樓內作為展覽場域,踏訪時正展出「桃園製造COOL TAOYUAN」。6 位藝術家以大桃園這塊土地為出發,呈現當代藝術的多層次向度。其中,劉家瑋以細膩、敏銳察覺力展開自然與人為的對抗與對話,作品中自然元素被介入人工環境裡,兩者共處、依附生長,卻充滿違和感,這是他詮釋的荒涼未來;藝術行動者蔡奕勳則長期關注、投身於桃園在地變遷議題,他以故鄉為養分,並捍衛這塊土地,用影像作品封存在地人的共同記憶…。


  在參觀完展覽後,不妨於一旁的法歐料理餐廳點上一杯咖啡或茶飲,轉往戶外座位,仰望燃藜第紅樓。在中壢有許多老建築與它一樣,不但保留了在地人的歷史記憶,也長出新生命,創造這一篇篇精采的建築故事。


======================

若對於本篇介紹內容有興趣,歡迎各位讀者親自到桃園市立圖書館中壢分館,只要出示於桃園市立圖書館中壢分館的Facebook 打卡畫面,並且至書香遠傳粉絲專頁按讚,前10 名的讀者即可至桃園市立圖書館中壢分館領取精美好禮1 份。

======================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