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生命中難以承受之輕—我讀《生日快樂—生命閃耀的瞬間》心得分享

文:林妙貞(國立中央大學研究生)

著 者:青木和雄
譯 者:宋西美
出版者:稻田
出版年:民國八十九年

一、生命中難以承受之輕

  「沒生你就好!」因為哥哥直人和媽媽無心的一句話,使得年僅十一歲的明日香心靈受到莫大的創傷,她感到十分的不安、無助、悲傷以及憤怒,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老師眼中「溫馴」、「乖巧」、「舉止文雅」、「專注」的明日香,其實內心多渴望母親的關心與愛(媽媽長久以來,似乎都忽略她,對她冷漠而毫不關心。),然而卻往往受到母親無情、無形的傷害,(媽媽臉上的表情常常像是忘了她的存在。)於是,她封閉自己的心靈(門),不願再信任任何人(以免再受到傷害);同時,又因為長久得不到父、母親肯定、贊許(哥哥直人的聰明伶俐與優異,更突顯她的笨手笨腳與拙劣),再加上哥哥有意無意的冷嘲熱諷,更加使她對自己失去自信,行為被動、畏縮、抑鬱,以及不敢表達真實情感、想法,不懂得正確處理負面情緒,甚至傷害自己。「每當明日香的內心被這些悲傷的情緒佔據時,喉頭就湧起灼熱似的疼痛,痛得她幾乎無法呼吸。不知從何時開始,只要心一痛,明日香便會自然的掐住喉嚨。」「隨著心痛的加劇,掐住喉嚨的力道也就跟著增強,彷彿要留下清楚的指痕才罷休。」「這樣就會比心痛還痛了,因為明日香想要藉由身體的疼痛,來忘記心靈上的痛楚。」

  就明日香之身心發展特徵而言,很明顯的,她正處於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son)所謂的「發展危機」中。根據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Erikson'sPsychosocialtheoryofdevelopment﹚,兒童從零歲至十二歲,依次發展「基本信賴與不信賴」﹙出生一~一.五歲﹚、「自動與羞疑」(一.五~三歲)、「創發與罪疚」(三~六歲)以及「勤奮與自卑」(六~十二歲)的階段任務。艾氏以為,「每階段各有其發展目標、任務及危機,階段間具有交互關係,後一個階段發展任務的完成,繫於早年發展階段的危機衝突是否解除而定。」因此,「每個階段個體皆面臨一項發展危機,每項危機包含了積極適應方式,又會影響其自我形象(self—images)及對社會的看法。」職是之故,十一歲的明日香正可能因為嬰兒時期(○~三歲)得不到母親的關愛與親近,因而缺乏信賴感;幼兒時期(三~六歲)受到父母權威性的管教、干涉,且得不到正向的鼓勵與肯定,因而缺乏自信且深覺「罪疚感」,從而導致兒童時期(六~十二歲)的學習挫折、無能和自卑感。

二、母親情緒的投射與轉移

  其實,明日香的問題與媽媽可說是直接相關的,媽媽對她的漠視、無形的壓力、傷害,在在都是明日香差點放棄人生,否定生命存在價值和意義的人;然而,明日香的外公、外婆,其實才是造成明日香痛苦不已的真正遠因。媽媽對明日香的漠視、甚至自己也弄不明白的無端厭惡:「我很愛直人。可是,明日香不行,一看到那個孩子,一看到那個孩子,我就渾身不舒服。總覺得心底亂糟糟的。就像針似的東西,拚命扎進我的心裡……。」其實這都是因為封鎖﹙隱藏﹚在她童年時一段不愉快的記憶,不知不覺投射和移轉到明日香的身上,而將她視作自己童年時,最最嫉妒和憎惡的對象——姐姐春野的化身所致。(例如她討厭吃桃子,其實正因為桃子與她童年時,因為想獨自佔有母親的愛,而隱瞞姐姐病情惡化,導致姐姐孤孤單單在醫院病死的罪惡感有關。)

  由於姐姐春野從小有先天性心臟病,父、母親自然而然將精力大部分投注在病弱的春野身上,而忽略較為健康的靜代,甚至認為身體健康的靜代,應該懂得照顧自己,不應該讓父母操心。當她為寂寞而哭時,媽媽(正子)就會以嚴厲的口吻對她說:「春野姐姐正咬緊牙關忍受痛苦的治療,靜代也要加油才對啊!為這種芝麻小事流淚,是會遭報應的!」而完全忽略了她(靜代)的感受,她的寂寞,以及她畢竟只是一個「孩子」。儘管「身體」健康,也會想要和父母撒嬌;儘管獨立又懂事,「內心」又怎麼能承受父母長久的冷落(雖非有心)與凡事堅強的要求?「從此以後,靜代不再將感情表露出來,變成一個不太會哭,也不太會笑的孩子。」她把這種被父母壓抑情緒和封閉感情的焦慮、不安,以及積壓在記憶深處對姐姐春野的嫉妒、憎惡與罪疚感,藉著抑制、漠視、要求、挑剔、和責罰自己的孩子明日香而宣洩出來。「媽媽(靜代)擰她(明日香)的臉,因為『愛哭的小孩最討厭!』,媽媽狠狠地瞪她,因為『不能笑得太粗野!』。」於是,「每當心靈激動時,明日香就去掐自己的喉嚨。」媽媽不僅完完全全壓抑和封閉了明日香的情緒和感情;相信,在她的內心深處,仍然因精神虐待無辜的孩子而有些心虛吧!(媽媽雖然注意到明日香的視線,卻滿臉不悅的躲躲閃閃。她根本不願了解明日香的想法。)然而這樣內心逃避自己的問題,卻反以欺凌、遷怒子女的方式來發洩受壓抑的生命,其實無疑造成更大的內心負擔。因此,尋找生命的出口,讓壓力得以宣洩,更是值得我們深思與學習的。

三、生命中的撒旦與天使

  對明日香而言,支持她的助力是橋本老師的體貼、耐心、關心與護持,以及外公、外婆的溫暖、了解、愛與關懷,以及後來哥哥直人的愛護與支持。阻力則是媽媽(靜代)的冷漠、挑剔與責罰,爸爸的漠不關心與愛面子,以及先前哥哥的冷嘲熱諷。

  倘若我是明日香的老師,我將會嘗試先與孩子談話,了解她現在的身心狀況與處境,了解可能是什麼因素造成她現在的情形,以及她目前所需要的即時成長時間的協助(輔導、諮商或治療);其次,與她的父母做深入的溝通,不僅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目前的狀況,以及她現下所最需要的協助;同時,藉由對話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以及家長對孩子的管教方式、管教態度,以資作為輔導、諮商或治療的參考指標。再其次,透過她成長環境中能關心、鼓舞、愛護她的人,請他們予以正向的援助,讓她覺得有人仍然關心她,仍然愛她,她並不是孤單的個體,也不是任何人的罪過,更不是一無是處,幫助她慢慢敞開心門,走出陰霾;並不時給予有無形的持續關注、愛和必要性的協助。此外,透過社會資源,如生命線、張老師機構…等亦將使這類個案能得到更大效益的支援,協助他(她)們早日開啟心內的門窗,讓溫暖的陽光重新閃耀在生命的心田上。

四、能讓青少年從中學習關懷

  此外,本書中每一章後面所附的問題將能引發青少年學生思考人生問題、探索生命真諦,以及熱愛生命、勇敢面對人生挫折的積極態度。同時,亦能引導青少年對於弱勢同學(可能是病弱,可能是學習障礙,或可能是人緣不好…)的關心、鼓勵、與平等對待。書中的橋本老師,以及明日香的外公,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所表現出的耐性、接納、同理、細心、關懷、溫暖、協助、以及開闊的胸襟、真誠無偽的態度,都是青少年時所值得效法和學習的人格特質。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