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從系統化教學設計談中小學圖書館利用教育

文:李惠卿(輔仁大學圖資研究所研究生)

【摘要】

  中小學教育是全民接受教育的起點;在此一教育的基礎上,中小學圖書館若能有系統、有計劃地從事圖書館利用教育活動,將兒童及青少年引進圖書館知識的殿堂中,熟悉各項資源及尋求資料的方法,對於日後在課業及生活資訊的獲取有著莫大的助益。本文擬從教學理論─[系統化的教學設計]的觀點討論中小學圖書館利用教育之設計、方法、與應用策略。並討論國內外中小學圖書館館員扮演角色之差異。

關鍵詞:中小學圖書館、圖書館利用教育

壹、前言

  所謂「圖書館利用教育」是指圖書館對於讀者提供各種指導、教育及研究計畫,使讀者能從事有效率的蒐尋方式及可獨立自由的利用圖書館所提供的資訊與資源服務。(註1)

  中小學圖書館係指國中、國小、特殊等級學校圖書館。此正規的學校教育是人們的基礎教育,也是以廣大全民為對象的教育;在此階段,正是有系統有計畫落實「圖書館利用教育」的大好時機。(註2)

  系統化之教學設計是以"系統理論"為基礎,應用經研究有效的方法為依歸,以教導學習者如何做的歷程。它強調有條理、邏輯性、按部就班的分析與設計教學方法。(註3)運用在中小學圖書館利用教育中,可做為教學設計模式的基礎理論,來增加館員與同學間的互動性,並提高圖書館利用教育之效率。

貳、國民中小學實施圖書館利用教育之重要性

  教育可以分成正式(formal)與非正式(informal)兩種。正式教育發生必須有三項要件,第一必須有人扮演「教育者」(educator)的角色,第二是有人扮演「學習者」(learner)的角色,第三則是教育者與學習者必須有共同期望的目標。如果不具備上述三項要件的教育活動即稱為「非正式教育」。正式的教育活動通常在「學校」內進行,學校是一種以實現正式教育為主要目的的機構,但卻不是唯一實施正式教育的機構。各種社教機構、圖書館及任何場所如果符合正式教育之構成要件,皆可進行正式教育之活動。(註4)

  國民小學是義務教育的起點,剛脫離父母懷抱的兒童面對浩瀚的知識之海,勇於吸收各種訊息,教科書祇是傳達知識的一種工具,在這麼廣大的知識領域裡,負有教育責任的老師,不可以只以教科書限制了學生的想像力,應該進一步培養他們利用圖書館的能力,以備將來之用。(註5)

  今日的兒童是明日公共圖書館及大學圖書館的使用者,中小學圖書館利用教育是一項基礎教育,也是社會教育的起點,倘若每個國民中小學的圖書館都能正常營運且發揮圖書館利用教育的成效,很快的,所有的人都成為「圖書館人口」,那麼社會將充滿書香氣息;因此,在國民中小學實施圖書館利用教育是刻不容緩的事。(註6)

參、系統化教學設計

  圖書館利用教育之目標能否確實達成,雖然有賴於政策、經費、學校組織等多方面的配合,但主要的關鍵仍在於影響學生學習經驗的─課程設計,以及與學生最具有直接關係的─教學活動。因此,「教什麼」和「如何教」可說是實現教育目標所應注意的兩個重點。(註7)

  系統化教學設計的基本精神,在以系統化的方法,教學過程,以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註8)

一、系統化教學設計有三項特色:(註9)

 (一)目標導向

  任何一個以系統化教學設計為手段,所完成的教材,都以達成預先設定的目標為目的。

  國民中小學之利用教育必需視學生心智的成熟度而加以區分其活動;如國民小學階段之圖書館利用教育,其目的是養成學生使用圖書館的習慣,則教導方法可以是以閱讀指導為主,以提高學生的興趣為目標。

 (二)強調邏輯性

  系統化教學設計運用合乎邏輯的順序和方法來訂定、發展和評鑑教材,以達到特定教學目的。換句話說,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每個細節都應該詳細和明確地執行。」

 (三)以任務分析為工具

  在明瞭圖書館利用教育之目的是要增加中小學學生對圖書館了解與認知,因此需要運用任務分析的技術來界定圖書館利用教育應包括之基本內容為何。所包括之要素有:

    1. 認識自我:即所謂讀者分析與調查,了解中小學學生的興趣、性向、能力等。
    2. 認識環境:先了解圖書館本身的館藏特色及擁有的資源,才能運用現有的資源做好圖書館利用教育活動。
    3. 設定目標:分析外在環境現有的機會,訂定中、長期目標,最後再付諸行動。

二、發展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包括引發學習動機,安排教學順序和選擇教學方式三項目:

 (一)引發學習動機:

  所謂動機是指人們所做的一種選擇,什麼樣的目標跟經驗想要達成或避免,以及努力的程度。(註10)

  凱勒(Keller)發展出的阿克思模式(ARCS model),即是有關動機理論的四項原則:(註11)

    1. 注意力(Attention):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或興趣。
    2. 相關性(Relevance):將圖書館的利用教育與同學們學習的目的或需求相結合。
    3. 自信心(Confidence):圖書館的利用教育能夠發展出成功正面的期望。
    4. 滿足感(Satisfaction):圖書館的利用教育能夠滿足同學的需求。

 (二)安排教學順序

  例如在教導有關於網際網路(Internet)的課程時,內容可分成二大部分,一是有關教師上課部分,一是實際讓學生動手操作的部分。在安排教學順序時,應該考慮到讓學生對Internet有基本概念後,再實際上網操作。意即應先安排上課部分,把需花較長時間動手操作的實習安排在課堂的最後。(註12)

 (三)選擇教學方法:

    1. 講授法:類似教師上課的方式,館員以演講方式教授圖書館相關知識。對於國民小學低年級,或是初次的圖書館利用教育活動,都必須以這種方式進行,以免給學生太大壓力,讓他們有自由討論的空間。
    2. 個別教學法:常見的個別教學法有:(1)圖書館利用手冊,(2)圖書館配置圖及導覽系統,(3)參考諮詢式之指導,(4)指標,(5)電腦輔助教學等(註13)
    3. 互動式教學法:通常包括討論法、個案研究、角色扮演、和遊戲模擬等方法。

  學生的學習能力常因個別性向的差異而有所不同,領悟力亦有相當出入,老師可以利用團體活動時間或班會時間,實施分組討論,以報告方式交換心得,獲得徹底理解。

肆、圖書館館員的角色

一、國內情況(註14)

  依據教育部所頒定「國民小學設備標準」中明定:各校應由校長指派圖書教師一人處理館務,並指出圖書教師應受圖書館之專業訓練。然而,圖書教師在法定編制中並無地位,既無法決定其授課時間,對於圖書館專業訓練也沒有一致的看法。

  大部分的國民中小學圖書館隸屬教務處,並非獨立的單位,因此,圖書館無法發揮應有的功能,有八成以上的國民中小學圖書館工作同仁是由教師兼任,但是受過圖書館學專業訓練的卻不到百分之一。

二、國外情況(註15)

  在學校圖書館媒體專家(media specialist)有三項主要的角色:
 (一)資訊專家(information specialist):圖書館館員對於資訊來源及使用具備權威性。
 (二)教育的諮詢者(instructional consultant):館員與教師一起策劃課程內容,以利用圖書館資源為基礎的教學內容。
 (三)教師(teacher):館員教導學生如何運用資訊與學校課程相互整合。

●圖書館館員在學校的傳統角色,以下圖表示之(註16)

圖書館館員在學校的傳統角色

  在以學習為中心(at the center of the learning)的圖書館利用教育中,強調學生自我學習的歷程。圖書館館員的角色由傳統的資訊專家、諮詢專家、教師等轉變為:(註17)

    1. 關懷者(caregiver):所謂caregiver是創造有品質的服務機構,注重學生的個別差異。館員與學生之間有良好的互動關係,藉著一起討論作業,館員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而提供個別化的資訊服務。(註18)
    2. 教練(coach):在以學習為中心的圖書館利用教育中,學生負責建構自己的學習架構,而老師及館員則必須在學生遇到困難、迷惘時給予適當的幫助與支持,並且在學生自以為是的時候提出適當的警告。
    3. 連結者(connector):圖書館館員亦是一名連結者:如教師與圖書館之間的連繫,透過合作學習了解每一個學習之間的關係、及擔任教師與圖書館之間的仲介等。一個高品質的學習型態必須與真實世界相互連結,因此,"連結"的角色是很重要的。
    4. 催化劑(Catalyst):在以學習為中心的學習歷程中,館員與老師一同計畫教學、與學生一起討論,因此洞悉整個教學的過程。有其特殊的觀點,可以在課程合作計畫、課程發展、學習的技術之教學與學習提供改進之意見。

◆學校館員之新角色定位,如下圖所示:

學校館員之新角色定位

伍、結論

  國民中小學設置圖書館的目的在配合學校的整體目標,以充實、支援與實現學校的教育計畫。然而,由於過去的保守運作方式,圖書館並未發揮應有的功能,而成為學生唸書的場所。

  圖書館利用教育即是教導學生如何認識資源與服務,有效率的蒐集資料,以擴大視野並增加知識。國民中小學是正規教育的開始,全民知識來源的基礎,因此,在此一階段中正是有系統有計畫地落實「圖書館利用教育」的大好時機。

  系統化之教學設計是有系統地分析、設計、發展及評鑑教學過程,運用在圖書館利用教育中可以做為課程規劃及設計的依據。

  圖書館館員的角色在國內外有相當大的差異。國外之圖書館館員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有著重要的角色,且圖書館之利用教育也逐漸變以「學習為中心」之導向,注重學生學習歷程的發展。而國內中小學圖書館館員大多以圖書教師兼任,且大多未受過圖書館學之專業訓練。因此,對實施圖書館利用教育有著若干的困難,同時,對學生之學習亦有所阻礙。故國民中小學圖書館人員之資格任用,實在是值得有關單位重新審慎思考。

【附註】

  • 註1:吳明德,「大學圖書館利用指導的設計—界定問題、訂定目標、評鑑」,<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18卷1期(民74年6月),頁59。
  • 註2:曾雪娥,「台灣圖書館事業之現況與遭遇的困難」,<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58期(1997),頁63。
  • 註3:朱湘吉著,<教學科技的發展理論與方法>(台北市:五南,民83年),頁35,17。
  • 註4:林寶山,<教學原理>(台北市:五南,民77),頁10。
  • 註5: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印,<如何利用圖書館>(台中縣霧峰鄉:編者,民84年),頁57。
  • 註6:同上註。
  • 註7:王秀玲,「蓋聶[R. M. Gagne]教學理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所集刊>,32期(民79年6月),頁207。
  • 註8:同註3,頁147。
  • 註9:同註3,頁110。
  • 註10:Ruth V. Curtis and C. Herbert Carson, "The Application of Motivational Design to Bibliographic Instruction", Research Strategies, v.9 n.3, 1991, p.133。
  • 註11:同上註,p.134。
  • 註12:Deborah Will, "Internet Tutorials for faculty: meeting academic needs" RQ 36, n3, 1997, p.362。
  • 註13:同5,p.101。
  • 註14:同5,p.37。
  • 註15:Barbara K. Stripling, "Quality in school library media programs: focus on learning", Library Trends, v.44 n.3, 1996, p.640。
  • 註16:同上註,p.641。
  • 註17:同上註,p.643。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