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東勢區圖書館 展現客家本色

文:楊螢 照片提供:楊螢

  民國100年重新開館的臺中東勢區圖書館,蛻變成為臺灣第一個以客家圓樓為意向的公立圖書館,不僅具有濃郁的客家情懷,開放式寬敞空間,以及走 向親 子閱讀的定位,堪稱在地經營的典範。
 

  臺中市東勢區,是僅次於高雄市美濃區的 第二大客家族群生活區,民國100年重新開館的東勢區圖書館,從原本陰暗封閉的空間,蛻變為在地學習的新空間,一年來頗獲好評。
 

東勢區圖書館的空間改善重點,在於打破昔日閱讀與藏書區分開的限制,讓圓形空間變成開放空間。改善前的東勢區圖書館,只想把圖書全塞入客家圓樓空間,卻造成空間狹小採光差等負面效果。(東勢區圖書館提供)











  整修後的臺中市文化局東勢區圖書館,去年6月6日由臺中市長胡志強主持啟用典禮,他當時還強調,古根漢等知名美術館或博物館,也是採用圓形設 計,圓 形長廊可讓觀眾在欣賞畫作時,不知不覺就走了六層樓之高,外國人近百年才懂得運用圓形設計,客家人卻在千年以前就懂得巧妙運用圓形建築。
 

走過艱辛的蛻變歷程

  不過,這個圖書館在整修前,可是歷經一段艱辛的蛻變過程。臺中市東勢區長葉玉錦就說,東勢區是全臺灣第二大客家聚落區,竟然沒有圖書館,僅有一 間於 民國67年借用中國國民黨東勢鎮民眾服務社設置的圖書館,但這個圖書館,其實僅能稱為「圖書室」,區公所於民國80年將「農業紀念館」改闢為圖書館,東勢 區才勉強稱得上有一座公立圖書館。
 

打破空間限制,電腦上網與閱讀區,還有開放書架,營造充滿人文氣息與閒適感受的閱讀空間。  原本的農業館為圓形建築,改闢圖書館後,整體空間卻顯得更狹隘與陰暗。東勢區圖書館館長詹紫云說,當時不懂得圓形空間配置,而是侷限於方正建築 物的 空間使用思維,只想把書籍全都放入圓樓內,卻導致整個圓形空間的中央,全部堆滿高聳的書架,民眾取書不方便,採光也很差,另外,圖書館雖設有兒童閱讀區, 卻用木板隔成封閉空間,許多家長根本不知道有這個小空間。
 

  更慘澹的是,政府財政越來越差,購書經 費也愈來愈短缺,5年前擔任鎮長的東勢區長葉玉錦,相當重視文化與閱讀,把原本每年5萬元的購書經費提升到20萬元,圖書館才有能力更新書籍,臺中縣市合 併後改隸於臺中市文化局,去年的購書經費更達到80萬元,目前館藏書籍已達4萬多冊,未來購書館藏重點為兒童圖書與繪本。
 

受限於舊的空間思維,改善前的東勢區圖書館,空間狹小採光差。(東勢區圖書館提供)教育部補助空間改善

  歷經多年經營,民國98年教育部編列各地方圖書館空間補助款,東勢區圖書館透過當時的臺中縣文化局提出改善計畫,可惜當年預算不足而未獲補助, 翌年 再度提出計畫,獲得505萬元補助,區公所另外自籌100萬元,總經費605萬元。
 

  詹紫云回憶說,空間改善過程中,受惠於多位專業的委員,部分設計還參考誠品等知名書局的布局,從服務台進入圖書館後,已不見高聳的書架,而是寬 廣的 閱讀空間與圓弧形書牆,充分呈現客家圓樓的建築特色,寬敞明亮的空間感,配置充滿流線與舒適的沙發、閱讀桌,讓整體空間感更圓融與舒適,空間觀念改變,客 家圓形建築,就不再成為難以利用的空間,而是充滿巧思與驚奇的閱讀空間。
 

兒童閱讀區的隔間拆除後,用木質地板與閱讀小火車等巧思,延伸兒童的閱讀樂趣。兒童區銀髮區 各取所需

  兒童閱讀區的隔間也拆除,特製的木質地板,親子兒童能舒服坐著看書,另有色彩繽紛又造型可愛的閱讀小火車,巧妙地空間,勾起兒童的閱讀樂趣,還 有腳 丫子造型的閱讀桌、鯨魚造型閱讀椅,以及電腦網路多媒體的上網區,這些創意設計之目的,是要經營兒童與青少年的閱讀族群。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東勢區圖書館也成立獨立的「樂活養生書區」,陳列健康保健與醫學常識書籍,該區的書籍出借率,居各書區之冠,可呈現當代 民眾 對養生與健康的渴望。
 

  圖書館整體改善的重點,在於打破昔日書架與閱讀區分開的區隔,採用更新穎的設計,發揮圓形空間的優勢與特色,開放的圖書書架旁,就是閱讀的書 桌,讓 書架與閱讀區融合一體,另外,更加重視採光與休憩,順著兩旁的樓梯邁向二樓,可見學生專注閱讀或做筆記,一樓是針對親子閱讀或銀髮族而設計,二樓就是專為 青少年而設的青少年圖書區,每個年齡層與閱讀人口,在這座圖書館內,都有適合的專屬空間。
 

身披客家花布領巾的台中市長胡志強(中),與區長葉玉錦(右)、文化局長葉樹珊(左),於東勢區圖書館重新啟用時,於兒童繪畫中著色。客家文化活動形塑特色

  在硬體之外,藝文等軟性活動,也是東勢區圖書館經營重點,包括學習客家母語,每逢週六舉辦的說故事時間,由說故事老師朗讀童書時,穿插客家母語,讓 兒童從中體驗學習母語之美,另外,一樓的開放空間,必要時也能搖身一變成為電影院,圖書館曾舉辦過影展,只要把圓弧型的長椅往後挪動,再從二樓垂下投影幕,就成為聲光俱佳的圓形電影院,更巧妙的是,電影放映之際,其他民眾還能繼續閱讀借書,環狀書牆的動線設計,讓空間利用達到最佳效率。
 

  去年6月的重新啟用典禮,就巧妙呈現東勢 特有的客家風情,市長胡志強、區長葉玉錦與臺中市文化局長葉樹珊穿著客家花布領巾主持啟用典禮,這種領巾主要是客家婦人農作時,披蓋在斗笠上遮陽,不戴斗 笠的話,就斜掛在脖子與肩膀,在客家麻薯等美食中,眾人聆聽客家童謠創作,欣賞充滿童趣的繪畫。
 

  重新啟用至今已一年,區長葉玉錦與館長詹紫云已強烈感受東勢區圖書館閱讀族群的轉變,他們都觀察到親子閱讀的族群更快速增加中,葉玉錦更期待這 座圖 書館,亦能融入「一鄉一特色」的政策中,具有鄉鎮特色的客家風格主題圖書館之外,亦能拓展為具有在地特色的產業圖書館。
 

東勢區長葉玉錦,期待在東勢區圖書館成為台灣各地方圖書館中,獨一無二的產業圖書館。(楊螢攝)客家旅程新地標

  葉玉錦說,走過921大地震的東勢,見證臺灣社會變遷,也是臺灣農業發展的縮影,從清朝時期的採樟,日治時期的伐木,光復初期發展農業,廣植香 蕉外 銷日本等國外市場,以及梨子取代香蕉,成為重要經濟作物,直到最近20年來,臺灣農業經濟型態再度轉變,消費市場的口味也劇烈改變,諸如新興梨等嫁接梨與 甜柿,又取代傳統梨子,東勢產業變遷,也呈現臺灣農業與社會轉變,東勢區圖書館如能收藏上述變遷的書籍影音紀錄,不僅為東勢轉變留下記錄,亦能成為臺灣各 鄉鎮市區中,獨一無二的特色圖書館。
 

  位於中市大甲溪上游水源保護區的東勢,扼守進入中市和平區谷關溫泉旅遊區的門戶,境內沒有大型工業與工廠,也因保護的限制與優勢,致力發展觀光 與農 業,近年更邁入精緻農業與休閒農業領域,東勢林場的螢火蟲與客家桐花祭就打響知名度,如果您到東勢旅遊,不妨停留片刻,走訪位於東勢區公所樓上的東勢區圖 書館,一睹東勢客家文化的風情,讓整個行程更為豐富。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