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文化資產保存與維護研習」心得報告

文:蔡聰淵(國立台中圖書館館員)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為提供文化機構工作人員在職進修機會,藉以充實並提昇其專業知識,特委請新竹縣文化局,於八十九年六月二十一日至六月二十三日假該局舉辦「文化資產預防性保護與急難防護專業人員培訓研習會」,主要參與對象包括:(一)文化中心、文化局、文化機構工作人員。(二)各公私立博物館人員。(三)民間及文物保護團體,計有八十人報名參加。個人很榮幸奉派參加此項研習,難得有成長機會,所以特別耐心的聽講。

  本次研習在文建會中部辦公室蘇執行秘書忠主持開幕式後,隨即展開為期兩天半的課程研習,六月二十一日下午第一節課,由國立故宮博物院科技室楊源泉科長主講:「陶瓷品之修復技術」。陶瓷器雖無懼於黴蟲鼠咬的侵害,但卻易破損,使各代陶瓷器損壞的情況相當嚴重。因陶瓷品的修復是一項很專業的工作,楊科長透過幻燈片的解說,主要在介紹故宮博物院如何運用科技技術來修復那些受損國寶級的陶瓷品及讓學員們了解陶瓷品修復一些基本原則及修復的方法。楊老師提到修復文物的原則包括:1.保存原有之色彩、形狀。2.採用原有或相近之材料。3.使用傳統之技術與方法。4.非有必要不得解體重作。5.可逆性─恢復破損前原狀。還有陶瓷之修復過程從清洗、黏合、填補縫隙、整修接縫表層、確定使用顏料與樹脂之種類,最後一個階段就是釉色調配。

  六月二十一日第二節課,由國立故宮博物院科技室張世賢主任主講:「文物保存概論」。文物的保存即運用一切可能的方法,讓古往今來的人類文化資產保持現狀,儘量延長其存在年限,讓世世代代都有機會觀賞與研究。故本節課的重點著重在環境因素對文物的危害及其應變對策。文物保存措施包括:1.預防性的保存措施:如溫度、濕度、光線、蟲害、黴菌、地震、水災、火災等環境因素均需於事前做好預防工作。2.善後性的保存措施:如文物受蟲害、黴菌侵害時,即需使用防蟲劑及防黴劑來克制,還有將損壞的文物加以修補及修復。3.應用科技、研究發展保存措施:如研究分析組成歷代文物的材料特性及其製作技術。

  文物如何防止蟲害及菌害:1.要控制溫度、濕度在不適蟲菌存活的狀況。2.嚴禁文物靠近儲藏食物的地方。3.遠離堆放木料地區,以防招引白蟻。4.查明受損的病源,如蟲、菌種類。其他如擬定防火、防震計畫等應變對策。

  人為因素對文物的保存亦有相當的影響,如:1.污染(酸雨、煙垢)。2.戰爭對文物的破壞。3.政治結構及法律秩序完善與否。4.健全的文物保管機構。5.文物保存人員應遵守專業道德。6.竊賊的破壞。以上讓學員們了解文物保存的概念。

  六月二十一日第三節課從晚上七時十分至八時三十分,是由本項研習策劃人─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所陳國寧所長主講:『文物保護與博物館的典藏管理制度』。陳老師談到博物館從事文物典藏與維護的工作,除了研究科技保護的問題,以改善文物的保存環境與穩定物質的狀態之外,尚需配合適當的管理制度,共同進行文物的保護工作,方能見效。一般說來,文物受損的原因不外:環境、人為、自然、意外等因素,常見現象如下:1.館舍建築與設備不良問題。2.環境不適問題。3.災害預防問題。4.缺乏安全管理與技術訓練問題。5.缺乏典藏管理專業訓練問題。

  陳老師雖準備很多資料,惟因時間上不足,有些均一語帶過,又課程安排在晚間,學員們都有點疲態,因此學習效果不佳。總結來說要做好博物館的典藏管理與文物維護,需要改善館舍條件與克服環境因素,強化管理組織與建立制度規範。並結合多方面的專業、人力、科技、管理,還需政府配合相關政策與法規來推行。陳老師特別強調博物館如沒有維護文物的能力,就寧可不要典藏,平時取拿文物應以抱自己嬰兒的態度來對待。

  好不容易熬過下午至晚上的課程,從新竹縣文化局搭乘遊覽車約經三十分鐘的車程,到達新竹市郊區臨近青草湖畔的迎曦明湖大飯店住宿,優雅清靜的環境,一覺醒來已恢復昨日的辛勞。

  六月二十二日(星期四)上午第一節課,由中原大學建築系薛琴教授主講:『歷史建築的保護與再利用』,本應從八點三十分開始上課,卻因薛教授記錯上課地點,跑到新竹市立文化中心,經工作人員聯絡後,到達上課地點已遲到了半個多鐘頭,匆忙之間只能就歷史建築物的維修和保護觀念及國內古蹟保存和歷史空間保存活用理論的發展,簡要的做了說明,期望文化工作者,在認定『古蹟保存』或『歷史空間保存活用』時,能慎重考慮。可惜的是台灣在『文化資產法』公佈之前,政府對於古蹟保存並不重視。直至民國六十年代起,台灣經濟開始起飛,並帶動了台灣本土文化運動的興盛,年輕的知識份子,才開始意識到傳統文化保存的重要性。但在當時,傳統建築保存工作,卻只著重在觀光資源的開拓,由於過份強調觀光的功能與景觀的開發,忽略了古蹟歷史訊息的保存,故與其稱為修復古蹟,無寧是造成古蹟的更大破壞。由於古蹟是歷史的見證,其反映時代的精神及人們生活方式及當時科學技術。薛教授特別強調古蹟修復不能輕易更換材料,也不能過份的修復,才能保持原貌。需將古蹟內所含的史料訊息,完全為後世保存下來。

  在茶敘之後,接著第二節課,是由中國文化大學建築系李乾朗教授主講:『歷史建築調查與記錄』,李教授認為上本項課程相當的嚴肅,因此特別配合幻燈片解說,主要在介紹歷史建築中各年代建築形式,以及古代建築藝術之美,並對台灣近代歷史建築的一些術語做深入的介紹,如:山頭(希臘建築的正面屋頂有等腰三角形的牆,稱為山頭,山頭上面常有雕飾)、老虎窗(在屋頂上的小窗,自己有小屋頂,多作為閣樓之窗口)、塔樓(西洋建築在城堡角部或宮殿常建造塔樓,可資眺望或防衛,也增添造型趣味,台北監察院即可見之)、尖頂(西洋建築的教堂、城堡、宮殿、市政廳等公共建築常喜做尖頂,有方、圓、六角與八角形。台北總統府、公賣局與台中火車站等皆有尖頂)、、等等,不勝枚舉。李教授拍攝很多建築物特徵的幻燈片,供學員欣賞,並引導學員們如何做建築物的調查、研究,藉以對本省現存的具有紀念性及地標性的近代建築之分佈數量、背景及藝術風格有所瞭解。

  按課程表安排,六月二十二日下午一時三十分至五時是參觀教學─北埔知性之旅,因時值盛暑,新竹縣文化局為體恤學員免受日曬之苦,特別與文建會中部辦公室情商,將晚間的課程『從鹿港案例看古蹟維修』,調到下午一時三十分至三時二十分先上,等下午四時天氣較為涼爽之時,才前往北埔參觀古蹟。

  左羊工作室負責人黃志農先生,特別以一位地方文史工作者的立場,暢談『從鹿港案例看古蹟維修』,黃先生特別舉鹿港幾件古蹟維修的例子,說明目前古蹟維修人才的缺乏,由於錯誤的維修,使古蹟失去原來的風貌。例如:1.鹿港文開書院文祠西廡維修堵門窗圍牆之嚴重錯誤。2.鹿港龍山寺精美彩繪因工人以「水槍」噴灑「彩繪」清洗,讓彩繪受損,主要是「無知」而不是「惡意」。3.鹿港城隍廟整修時將楹聯左右錯置造成的笑話。黃先生也對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提出個人的看法,黃先生認為「文資法」只重視「硬體」,不注重「軟體」,台灣目前維護最好的是「民俗文物」而這些都是有「價值」但不「值錢」的東西,它的價值不是「絕對價值」而是「相對價值」。很遺憾的我們的銀行體系沒有認同「文化資產」,「文化資產保存法」在價值體系是欠缺的,無法具體量化古蹟的價值。黃先生對古蹟維護也提出幾項建議:1.提昇古蹟之象徵價值為實質價值。2.建立以土地保護古蹟的機制。3.古蹟維護過程應全程紀錄,以提供下次維修時的重要資源。4.維修主持人應廣納更多資訊。5.擬訂古蹟修護標準作業程序,並要有危機處理的機制。6.加強修護人才養成。7.暢通民間參與之管道。聽完黃先生古蹟案例的介紹之後,終於可以實地的去認識古蹟了。

  六月二十二日下午三時三十分,由新竹縣文化局搭乘遊覽車約經過四十五分,來到新竹縣山城北埔鄉參觀,這趟北埔知性之旅,行程預計要參觀北埔慈天宮→姜阿新宅第→天水堂大房→金廣福公館→小巷風情→天水堂二房→秀巒公園→忠恕堂→北埔街→姜氏家廟。首站來到北埔慈天宮,由對北埔鄉古蹟頗有研究的范明煥老師負責介紹,慈天宮建於西元一八三五年,全廟採「雙堂二橫式」建築,主祀觀音菩薩及媽祖,目前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慈天宮是北埔鄉人的信仰中心,其護佑北埔人走過一百六十多年的艱辛歲月,對北埔人而言,慈天宮早已和他們的生活結為一體了。

  其他如:金廣福公館(一級古蹟)、天水堂大房(二級古蹟)、天水堂二房、姜阿新宅第、忠恕堂、姜氏家廟等都是北埔鄉有名的古蹟。可惜的是因聯繫上出了問題,到了現場均無法入內參觀,最後雖經地方人士協調始得入內參觀,但已浪費很多時間,由於時間有限范明煥老師也只能做簡單的介紹。部分古蹟經維修後尚可保存原有風貌,但大部分卻因年久失修,已破舊不堪,嚴重損壞,甚為可惜。由於天色已晚,不得不結束此趟參觀行程,晚上則在北埔一家餐廳,享受道地的客家風味大餐,餐後又回到昨晚住宿的迎曦明湖店,完成了第二天的課程。

  六月二十三日早上第一節課,是由故宮博物院科技室助理研究員余敦平老師主講:『文物防震概論』。余老師指出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發生的次數頻繁,隨時可能發生像九二一那樣的大地震,為預防博物館內文物因地震損壞,應未雨綢繆,妥為防範。談到文物防震亦是一項很專業的工作。余老師以故宮博物院對文物防震工作為例,並配合幻燈片解說,文物防震除針對文物個體作防震措施之外,亦應擴大至周圍物件,例如陳列櫃內燈罩或陳列櫃玻璃,防止其脫落、破碎,或因碰撞而損壞文物。因為地震會造成文物的位移、搖擺、傾倒等。過去我們對文物傳統的防震方法包括綑綁、製架、填鉛粒等,而目前使用文物防震台是降低地震時文物損壞機率的最佳器材。除了文物防震台之外,另有地板型的文物防震床,其防震原理與防震台大致相同,其差異點在於防震台設於陳列櫃內或陳列櫃底座,防震床則設於地板下,防震的面積與範圍不同。當然這些都要精確的計算傾倒力矩與阻抗力矩,還有文物的質量與重量等等問題,其需有專業技師負責,本項課程主要讓學員們瞭解一些文物防震的基本知識。

  在茶敘之後,接著第二節課是由台灣藝術學院岑德麟老師主講:『中國書畫的維護與裝裱』,岑老師年紀很輕,是一位香港華僑,對中國書畫的維護相當在行,中國書畫的裱裝,通常分為軸、冊、卷等三種形式。岑老師帶來了自己收藏的各式的書畫,將其裱褙的材料、材質等,一一介紹給學員認識,並教導我們如何把玩書畫,才不會損壞書畫。對損壞的書畫應如何修補也作了詳細說明,由幻燈片中可看出書畫損壞在修補前與修補後,完全不同,這要靠高超的裱褙技術才能完成。

  下午第一節課,由國立台南藝術學院蔡斐文副教授主講:『浸水紙質文物災難預防與緊急處理』。台灣歷經九二一大地震不但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同時也破壞了當地的文化資產。蔡老師有鑑於此,在此次課程中特別就國外對浸水紙質文物災難預防與緊急處理的情形,配合幻燈片加以介紹,除了討論急難應變及救災準備計畫內容及簡述浸水紙質文物的緊急處理的方法之外,並現場示範搶救持拿方法、舉例說明遷移搶救浸水紙質文物時應注意的事項。

  在急難應變及救災計畫方面,其主要目的是避免急難時造成人員、財產及文物的重大損壞,並迅速有效的執行善後處理。在擬定救災計畫前,首先要成立急難救災委員會、訂定急難預防、應變政策及措施、人員職責的分配,訂定文物搶救的優先順序、評估現有環境的危機因素及評估館內現行急難預防應變步驟及措施。而計畫內容應包括:1.急難應變政策。2.組織架構。3.預防措施。4.應變步驟。5.搶救處理方式。當計畫擬定之後,必須經過重複的演練,熟悉各項應變措施,並評估計畫是否可行,以為改進參考。

  一般浸水紙質文物緊急處理方式包括:1.自然乾燥法─為最基本的方式,不須儀器設備相當易行。2.真空抽氣法─基本上是利用抽氣加速乾燥。3.冷凍乾燥法─即將浸水文物冷凍後再找時間處理,此法可迅速有效大規模地穩定浸水紙質文物,避免文物狀況繼續劣化也可抑制霉菌的繁殖。4.真空冷凍乾燥法基本上是冷凍乾燥的方法之改善,它是利用昇華原理將固態的冰直接轉化成水氣,由於乾燥過程中冰沒有化成水,冷凍後的浸水紙質文物沒有經過潮溼的階段,所以經由此法處理的紙質文物較不易變形,此法也是處理銅版紙紙質文物的最佳方式。

  另外對於搶救持拿浸水紙質文件應注意事項包括:1.搶救平面作品及檔案文件時,應平放在穩固的支撐板上。浸水紙質文物易遭撕裂,搶救時以不攤開摺疊的作品或文件為原則,避免攤開浸水紙質文物因搶救處理不當導致裂痕。2.書籍浸水後會導致書身膨脹,結合書皮與書身的部份容易分離,故在搶救時應盡量將手握住整本書的開口處,輕輕擠壓出書籍內多餘的水份後,再放置在穩固的支撐板或通風的塑膠箱後再搬運。3.若浸水書籍因浸泡過久不能閉合時,搶救時不可強行施力閉合書本,以免加速書本的破壞。蔡老師特別殷盼文化資產界能正視急難應變及救災計畫、準備工作及防災安全維護的重要性,藉此學習的機會與大家共勉。

  三天的研習已接近尾聲,下午三時至四時舉行綜合座談,由文建會中部辦公室洪副主任孟啟主持,洪副主任特別代表文建會陳主委感謝參與研習的諸位基層文化工作伙伴,希望三天的研習能增進各位伙伴在文化資產維護的知能,部份學員所提出好的意見,將做為未來推動文化資產工作之參考。

  本次主要研習項目雖偏重在博物館的文物及古蹟的管理與維護,對於圖書的管理與維護談的較少,有些課程甚至於非常的專業,像陶瓷品的修護技術、古蹟的修復與管理、文物的防震工作等,不是一般人都能理解的,但在聽講的過程中,讓大家對課程內容有些基本的概念與認知,也算是一項收獲。最後要感謝館長、組長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更要感謝新竹縣文化局工作同仁辛勞及熱誠的服務,以上謹就個人此次研習心得約略敘述,以分享同仁。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