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從《乞丐囝仔》探索賴東進的心靈世界

文:廖素卿(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副教授)

著 者:賴東進
出版者:平安文化
出版年:民國八十九年

  現代青年賴東進,他既沒有顯赫的家世,也沒有傲人的學歷,甚至沒有高位的官階,相反地,他出生在乞丐家庭中,只是一個高職畢業生,任職於一家私人企業公司而已。然而,在他至今四十二年的生命中,已得到一百二十餘張獎狀,當選過孝親楷模、模範青年及一九九九年全國十大傑出青年,他之所以有今日的成就,也絕非偶然。以一般常情而言,他那悲慘的過去,別人掩飾唯恐不及,更遑論公諸於世,而賴東進不但坦誠地說出,更用其通暢樸實的文筆寫出《乞丐囝仔》這本書,讓社會各界人士了解他前半生的奮鬥歷程,以激勵社會上的青年,淨化人心。在此就從賴東進的《乞丐囝仔》來探索其心靈世界。

一、孝順雙親

  古云:「百善孝為先。」賴東進雖然生長在乞丐之家,自幼在他小小的心靈中,就懂得要孝順雙親。其父是個雙目失明、四處流浪的乞丐,要養活自己都有問題,更何況要養活十四張口,賴東進排行老二,上有一姊,下有十個弟妹,生活重擔就落在長子的身上,從一歲多會走路起就開始跟父親、姊姊到處流浪行乞,直到十歲前都居無定所,以大地為床,以墳墓為家,五歲時就每天走數十里路,單槍匹馬去討飯,甚至在大雨天、颱風日,為了不忍看家人挨餓,一個七歲的小孩,冒著強風暴雨的侵襲,而挨家挨戶去乞討,「相信老天爺會保佑孝順的孩子」(八三頁),並對著上天說:「我會努力孝順給你看!」(一二一頁)

  有次菜販送給他賣剩的爛水果,賴東進效法孔融讓梨的精神,把好的部分給父母,克制自己的食慾,情願吃剩下差的部分,還自認為「這樣的孝心究竟怎麼學來的,真是不明白。」(三二頁)父親脾氣不好,稍不愜意,輒高聲怒罵,並拿起柺杖往他身上揮打,雙腿常被打得又麻又腫,至今還留下長長的疤痕。然而有次父親生病,無法打人,賴東進卻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趕緊行乞得錢去抓中藥來醫病,當父親逐漸康復,又再度受到鞭笞,但他不覺得痛,反而認為父親的病真的好了,而掉下喜悅的眼淚。賴東進回憶說:「自從他要我「靜靜的讓他打」之後,我便不再反抗,讓他處罰,從不埋怨,只是常常夜裡做惡夢,夢見爸爸柺杖自己跑過來打我,可怕的感覺不時又浮現在眼前。」(一0六頁)

  母親是一個重度智障,加上精神異常,又有癲癇病的女人,一生只會生小孩,連自己都無法照顧,那會撫養十二個小孩,賴東進就代替父母職,做個名副其實的「奶哥」,真正是「多兒累死哥」(六一頁)。有次母親和智障大弟失蹤了,賴東進和姊姊到處尋找,才發現母親掉到田埂邊的水溝裡,姊弟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拖上來,而大弟卻在小廟的供桌下找到,全家人終於團聚,賴東進祈禱上蒼,只要家人能夠平安,就算喝水溝的水度日,他都心甘情願。(四二頁)

  凡此種種孝行,到底何種心理支持他這份孝心呢?大概是他住在墓地,又常幫忙喪家,目睹一場場的生離死別所帶來的啟示,心想自己比他們幸福,再三告訴自己「孝順父母要及時,珍惜目前所擁有的一切,從不嫌棄他們,埋怨他們」(三七頁),才能忍受母親的痴呆,及父親成天的謾罵與毒打吧!由於他對雙親的孝行,所以在一九七七、一九七九及一九八0年連續三次得到臺中縣孝親楷模獎,也立下心願要建一座多元化的孝親公園和孝親圖書館,相信皇天不負苦心人,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二、無怨無悔

  賴東進生長在這貧困悲慘的家庭中,從不自憐自艾,怨天尤人。十歲以前,全家居無定所,在餐風飲露,雨打日曬中度過童年的生活,不但要負起養活全家的重責,又要照顧智障的父母和大弟,還要餵食幼小的弟妹,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

  十歲以後開始上小學,才有固定的「家」,住在廢棄的豬舍裡,左鄰是豬舍,右鄰是牛欄,臭氣沖天,而這「可愛的家」僅七坪大,土牆已斑駁破爛,地面凹凸不平,沒有大門、廁所及水電,晚上蟑螂、老鼠全都出動,無片刻安寧,雨天則屋頂漏水,無處容身,內僅置一張木板床,全家十口都擠在這床上,連翻身都困難。賴東進每天清晨五點多起來唸書、煮飯,然後上學;放學後,煮完飯,赤著腳,背著書包,牽著父親走一、二十里路到市區行乞,舉凡人潮多的火車站、夜市、天橋、大街小巷等,都踏遍他們父子的足跡,父親邊唱邊彈月琴,他則藉著微弱的路燈跪在地上做功課,直到凌晨,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忙到夜半二、三點才能安心睡覺,如此六年如一日。

  面對這種殘酷的生活,在他十三歲時開始思索人生的意義,家人的生活對他是沈重的負荷,有時受不了,以自虐來麻醉,用拳頭敲打牆壁來發洩心中的怒氣。好幾次有自殺的衝動,但當看到單純傻氣的大弟及可愛模樣的弟妹,他心又軟了;甚至買農藥要讓全家一起解脫,但臨到轉開瓶蓋時,又想到大姊的賣身犧牲,使他動不了手。因此,賴東進說:「家人若是死了,我捨不得,可是如果我一個人自殺,誰能照顧他們?」(一七三頁)又說:「雖然,四十多年來我的父母沒有能力給我一絲一毫的愛,照顧和關懷,但我無怨無悔。」(九頁)所以在他心靈深處,始終秉持無怨無悔的信念。

三、忍辱負重

  常言道:「士可殺,不可辱。」賴東進在十多年的行乞生涯中,受盡了世人的侮辱與嘲笑,並不是他甘心作賤,也不是他沒有自尊心,只因怕得罪了這些衣食父母,則下一餐就沒著落,為了養活一家人,只能默默承受,任憑惡意的戲弄和侮辱。例如每到一個村莊,村人看到這怪異組合的一家人,都會相互走告,指目牽引,更增以為言辭,像觀看馬戲團表演一樣,被團團圍住,然後任隨頑皮的小孩用橡皮筋射,用石頭丟,更可惡的還用沖天炮射,或唱著兒歌取笑。

  因為全家人從未洗過澡,有次父親好不容易存了些錢,決定帶家人去旅舍好好洗個澡,走遍全市區,沒有一家願意接納,並大聲斥喝道:「你們瞎子呀!還是不識字的白痴?」或說:「走開!這裡不租給乞丐,有錢也不租」(八九頁)等嘲笑、侮辱、糟蹋的言語。

  在十歲時,開學的第一天,賴東進就被幾位高年級的學長擋在校門口,故意碰撞及惡意訕笑,內心雖然生氣得像火山要爆發一樣,但想到剛入學就和人打架,會讓父親傷心、生氣而不讓他讀書,最後還是強忍下來。以後每天上學途中,常遇到一些頑皮的學長,故意擋住去路,然後嘲笑、羞辱、譏諷,為了上課不遲到,只得低聲下氣向他們道歉,請求讓路,但是每到深夜,回想白天所受的種種侮辱,心痛不已,只能抱著棉被痛哭。

  有次父親生病,為了得錢看病買藥,獨自跪在市街旁,拚命向路人磕頭乞討,有些路人不但不施捨,還教訓一番說:「你這小孩子,長這麼大了,不好好去唸書,好手好腳的跑來行乞,你慚愧不慚愧?丟臉不丟臉?」(一一二頁)賴東進無從辯解,只因家庭緣故,任由路人糟蹋侮辱,諷刺誤會了。凡此種種往事,記憶深刻,賴東進說:「每一件事都是椎心刺骨般的疼痛,我怎麼能忘呢?每每閉上眼睛,往事浮上心頭,那疼痛都還是歷歷如新,狠狠的一鞭一鞭抽在我的心上。我怎麼能忘?」是的,生活太苦,受盡侮辱,在心靈上他都難以忘懷的。

四、積極進取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古人也說:「膏梁中無子弟,藜藿中有完人。」以此衡諸賴東進,洵為最佳寫照。試看他在討飯行乞中受盡屈辱;在上學途中,受盡嘲笑,但他從不反抗,也不自暴自棄,反而將一切痛苦與挫折朝正面設想,因為「小不忍則亂大謀」,忍一時之氣,則海闊天空。常告誡自己要忍耐,要堅強,不准掉眼淚,不和別人起衝突,並且發誓「我一定要做給人家看,乞丐也有出頭天,我要化悲憤為力量!」(一二七頁)

  在小學讀書時,第一次月考成績每科都滿分,奪得全班第一名,此後六年功課表現突出,令人刮目相看。此外,他很有領導能力,當了六年的班長,對同學能以身作則,使班上整潔、秩序及各項比賽都能囊刮第一。自認為是從十年浪跡生涯中所訓練出來的,經常在種種惡劣環境中搏鬥,看待事情比別人冷靜成熟,做起事來也充滿熱誠;常年照料父母,塑造他耐心、愛心及堅強勇敢的個性。至於書法方面,更是無師自通,仿效歐陽修用樹枝在沙地上練字,每天勤奮練習,終於讓他自三年級起至畢業,每次比賽都是全校第一。

  上了國中以後,不僅學業成績好,在田徑場上也有傑出的表現,舉凡賽跑、跳高、跳遠、壘球、鉛球等,參加校際、縣運、省運等比賽,都是勇奪第一,總計獲得五十多張田徑獎狀,他歸功於流浪行乞時,抱弟妹長途跋涉,在夜市車站前奔跑躲警察,在野地裡被狂狗追逐,每天至水溝提水等,長期「體能訓練」所帶來驚人的腳力、臂力及耐力,使他在學業和體能各項成績上都抱定必勝的決心,所以在小學中從大小考、模範生、書法、美術及各項運動競賽,共領取八十多張獎狀,畢業典禮上更以第一名優異的成績畢業,上台領了四個大獎,奪回了自信與尊嚴,使全烏日鄉的人都以他為榜樣來勉勵子女。當時他就「立定要一掃這個不幸家庭中的乞丐窮酸氣,不再讓別人看不起!」(一九二頁)果然,經過二十多年的打拚努力,賴東進當了中美公司的廠長,娶妻生子,有一幢三層樓的家,也獲得一九九九年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的最高榮譽,讓我們深深體會到賴東進心靈中有股愈挫愈奮,再接再厲,不服輸的精神,積極進取的心,才有今天的成就。

五、知福惜福

  我們知道孔子曾稱讚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可是以賴東進的家境比諸顏回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每天食用的是別人施捨的殘羹剩飯,喝的是水溝裡的水,穿的是死人穿過不要的衣服,住的是野外、破廟、墳墓、豬舍,但他卻能知福惜福。例如別人救濟的食物已變酸臭,他們還是照吃;有時飯粒掉在地上,也不顧髒而往肚裡吞;腐爛的水果,也吃得很香甜;小孩子扔掉的西瓜皮,也揀起來吸吮美汁;腐死的雞肉,也吃得津津有味;生蟲的鹹豬肉,也照吃不誤,還說「吃蟲才會好做人」(九九頁),幸好他們有萬菌不侵的堅強胃腸,或是天公疼憨人,都不被惡劣的境遇所擊倒,個個都能長大成人。

  除外賴東進很珍惜難得的讀書機會,每天放學後要做家事行乞,沒有時間做功課,於是他能把握下課時間讀書,帶書包去行乞,不管街上多麼吵鬧,都能專心看書,從不浪費分秒的光陰。

  中午帶便當,看到同學有魚、有肉,又有青菜,色香味俱全,反觀自己只有白飯的便當,毫不抱怨,因為這是姊姊賣身所換取的,以前吃臭酸剩飯都能過,現今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有時煎個荷包蛋,或是用豬油、醬油拌飯,也算最豐盛了。當他在情緒最低潮的時候,讀到鄭豐喜的《汪洋中的一條船》,感觸良深,心想一個殘障者都能打出一片天,更何況自己四肢健全,比他還幸運。真的在其心靈中能知福惜福,知足常樂呀!

六、心存感恩

  雖然在那麼困窘的環境中,四十年來,賴東進家中沒有領過政府一毛錢的補助。(一二五頁)純粹是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得來的。在乞討過程中,只要有人施捨,不管東西好壞,他都連連磕頭,聲聲道謝,而且父親還教他在路上看到石頭、玻璃、鐵釘要立即撿起移到路旁,有大坑洞要插上樹枝以提醒路人,養成知恩感恩的心靈,日行一善,回饋社會。

  賴東進成功之後,能飲水思源,心存感激。感謝父母生養,姊姊賣身犧牲,在學中所有學校老師的鼓勵、照顧,尤其是小學老師給他精神上的支持及物質上的幫助,還有提供他獎學金的林濰淞夫婦,才能完成學業,中美公司的老闆讓他有機會在工作上一展所長,這些都讓他感受到人間的溫情。當然也感謝行乞中曾經施捨救濟過他們的所有人士,以及曾經嘲笑侮辱過他的所有人,由於他們的激勵,才有向上的勇氣和力量。所以他說:「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還必須要感謝老天給了我這麼充滿磨練的生活環境,坎坷的際遇,以及我重殘的雙親!」(九頁)總之,要感謝的人太多了,無法一一致謝,只好謝天了。由此可知賴東進隨時懷抱感恩之心,才能開創自己的一片天空。

  從以上層層剖析與探索,我們知道賴東進的心靈世界中,一直抱持著孝順雙親、無怨無悔、忍辱負重、積極進取、知福惜福、心存感恩的理念,才有今日成功的事業和美滿的家庭,值得我們讚歎與勉勵。且看本書前有五十五位名人真心推荐,及在短短數個月銷售量已突破三十萬冊以上,其轟動情形不言而喻,賴東進確實可作為現代青年的楷模。一般人喜歡錦上添花,很少看到雪中送炭者,我們在此寄望處在富庶臺灣,不再有像賴東進這種悲慘境遇的人躲在黑暗的角落哭泣,也希望主政者能對身心殘障者多費心思來關懷與照顧,真正做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理想社會。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