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獎助圖資學位論文 為專業研究喝采!

文:楊文琳 照片提供:潘云薇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自民國97 年起辦理「獎助博碩士班學生研撰圖書資訊學位論文」,以評審學位論文計畫書為主,獎助博碩士生完成學位論文。自今(104) 年起改為獎助已完成之學位論文,並獎勵獲獎助者改寫其學位論文發表於圖書資訊學相關專業期刊或研討會論文集,獲獎助的博碩士們充分展現多面向的研究成果。

 

國資圖頒獎 7位博碩士獲殊榮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104年度「獎助博碩士圖書資訊學位論文」已於9月完成評審並公告入選名單,特別於1 0 月7 日舉辦論文發表會,邀請獲獎助者分享其研究成果,吸引許多圖書資訊學相關系所學生、圖書館界同道及對研究議題有興趣的讀者朋友參與,與會者針對各主題熱烈 交流,充分展現專業領域的研究能量及放眼國際的研究動能新走向。
 

 

題目:政府文書檔案互動整合模式之建構

得獎者:林秋燕(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博士)   投入檔案領域逾25年的檔案管理局副局長林秋燕,從「圖資人」到「檔案人」,歷經檔案法立法、檔案管理、應用與資訊化等法令及主管機關的籌建與推 動, 見證一個國家制度從無到有、從孕育到逐步成長的歷程。在此過程中,林秋燕始終關注電子化政務形成的電子檔案效力與管理問題,關心現行模式是否足以因應資訊 化長期發展的挑戰。


  本研究運用非介入性研究法,從檔案理論模式、國際標準規範到美國、英國、澳洲實務案例,並聚焦於我國個案對應至理論模式、國際標準與指標性國家案 例,解析我國現行文書檔案管理模式之特性,復融合檔案生命週期模式及紀錄連續體模式之優點與超越其不足,強化資訊時代中政府文書檔案價值與資訊開放趨勢, 建構「文書檔案互動整合模式(Interactive and Integrated Model for the Management of Documents, Records, and Archives,簡稱I2 DRA)」,以概念、產生、維護、取用(Conception, Creation, Maintenance, Access, CCMA)作為模式循環運作核心,在社會情境、組織任務、業務活動及個人角色( Socialcontext, Organizational functions, Business activities, Individual identity, SOBI)的價值互動關係中,循環運行不息,形成雙重互動運行模式。


  林秋燕指出,I2 DRA符合我國文書檔案合一政策,可提升我國管理模式之定位與發展,更重要的是,突破國際間爭論多年的生命週期模式與記錄連續體模式困境,提出整合文書檔 案價值、兼顧理論與實務之見解。並以I2 DRA概念提出我國在地實踐策略建議,包括建立提前擷取、集中虛擬代管永久保存電子檔案等雲端服務架構,結合風險概念,實踐政府文書檔案互動整合的全程管 理模式。研究範圍雖以政府機關為主,但不以其為限,亦不限於電子檔案及我國,期待國內外各界進一步檢驗評估及引用實踐,共同面對及解決電子檔案帶給人類知 識資產之衝擊。

 

題目:檔案館使用者資訊行為及其情境脈絡之探索

得獎者:王麗蕉(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博士)   目前在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擔任主任的王麗蕉,秉持當年進修博士班時的初衷,選擇檔案館使用者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希望透過研究了解國際檔案 學界所發展和遵循的檔案編排與描述等資訊組織標準,是否滿足檔案館使用者的資訊需求,及檔案館使用者的資訊尋求與使用行為有何特徵。


  本研究以「個人在情境脈絡」的研究取向,強調使用者的行為歷程與經驗,所以可了解國內使用者到檔案館查找第一手史料,是為了建構歷史真實的歷史研究,或追尋歷史記憶之文化創作等資訊需求,以及使用者多由師長和同儕等史學社群管道發現檔案館藏,和必須實際到館調閱、抄錄檔案等,是包含自需求產生、到 尋求與使用的完整資訊行為歷程。


  王麗蕉指出,本研究選擇國內3所不同屬性的檔案機構代表,包括檔案主管機關的檔案管理局,史政編纂機構的國史館,以及學術機構下檔案典藏單位中研院 臺史所檔案館為研究場域,由國內3所檔案典藏機構的使用者經驗,發現其資訊行為受到使用者的個人特質(如工作任務、生活目標等),和其社會網絡(檔案館員 角色與史學社群互動等)、以及檔案館提供的資訊資源(館藏特性和查檢工具等),和實體環境(開放辦法、法令規範和資訊環境等)4大面向所影響。研究結果可 作為未來在博物館、圖書館等不同文化機構的檔案使用者研究分析框架,不再僅限於單一行為議題,而是資訊行為整體歷程,讓使用者研究真正連結檔案館提供的資 源與環境關係,落實於實務的改善與發展。
 

題目:數位人文學學術文獻的研究特性與參考文獻型態的探索性研究

得獎者:薛弼心(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   數位人文學的研究發展近年來在國內正開始萌芽,薛弼心最初在課堂上聽到「數位人文」的議題,不免好奇數位與人文如此迥異的領域如何結合,而好奇心正 是開啟她研究的契機。薛弼心表示,數位人文結合電腦科技與人文領域的知識,不僅有資訊技術應用如資料探勘、程式設計,並兼具豐沛的人文內涵,但因涵蓋範圍 廣闊,且數位人文領域缺乏專門的資料庫,期刊與論文著作皆分散於不同網域,光是資料蒐集就花費不少時間,研究過程中建置了近萬筆書目資料, 以MATLAB程式語法解析各類資料的分布狀態並討論其意涵。


  在閱讀過領域中的各方文獻後,發現數位人文於英國、北美等地蓬勃發展,而臺灣在地的研究文獻則較為缺乏,因而決定以這些地區為研究對象,一併比較我 國與其他地區的相異之處。研究結果發現,數位人文領域對書籍的引用較多,英國與北美地區亦有大量參考網路資源的現象;數位人文學者傾向單獨著作,較少合作 出版;以年代與引用篇數的關係而言,數位人文融合了人文學科與科技領域的引用特徵,呈現長頭高尾的分布圖形。主題分析中,數位人文的跨領域多元特性亦清楚 呈現。


  數位人文在2014年被ACRL預言為學術圖書館的趨勢,期待透過論文的發表,提出指標地區數位人文的研究特性,協助此領域的研究者持續探索。
 

題目:大學圖書館提供電子書取用管道與使用者工作任務之關係

得獎者:曾昱嫥(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  圖書館的電子書不像實體書可以陳列在書架上供讀者瀏覽,而是仰賴其在網站與各系統的呈現,但從眾多研究結果發現,讀者不知道如何從圖書館網站取用電 子書,是阻礙他們使用電子書的因素之一,曾昱嫥心想,圖書館提供這麼豐富而多元的電子書資源,若讀者不便於查詢與取用,就無法進一步使用,相當可惜,因此 依循著這股動力開啟了研究之路。


  為了順利讓論文融入日常生活的思緒中,曾昱嫥會隨身攜帶一本論文發想筆記本,記錄每一個想法、畫研究架構圖、設計研究工具等,將概念訴諸成文字與圖畫。為了解讀者實際查詢電子書的過程與圖書館提供電子書管道之間的關係,她同時對電子書讀者與圖書館館員進行訪查,採用情境設計的方式請讀者實際查詢電子 書,探討讀者在查詢、辨識、選擇與獲取電子書過程中可能遭遇之困難。


  研究建議可將已採購的電子書均編入館藏查詢系統,並提供書目加值,例如書籍的封面圖像及簡介。另外,建議於圖書館系統提供查詢的輔助說明,以方便讀者查詢,書目部分則需重視第一層查詢結果的書目完整性。近年來電子書越來越普遍,公共圖書館、學校圖書館均積極推廣電子書,希望研究結果能提供圖書館參 考,讓日益成熟的電子書資源在圖書館網站中更容易被讀者尋獲與有效利用。
 

題目:輔仁大學圖書館行動版網頁建置研究

得獎者:洪偉翔(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  生在科技世代的洪偉翔,深切體認行動科技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圖書館與資訊科技結合,更成為圖書資訊學領域中相當熱門且重要的研究議題。 洪偉翔和媽媽同樣就讀輔仁大學圖書資訊系,從小就確定成為「圖資人」的他,選擇行動版網頁作為研究主題,希望能提供圖書館行動版網頁建置開發及使用成效評 估參考。


  為了解圖書館提供行動版網頁服務內涵與各項功能服務,洪偉翔透過瀏覽分析國內外大學圖書館的行動版網頁服務予以歸納;並透過大量閱讀國內外網頁評估相關文獻,以了解評估網頁使用性問題進行方式與各種方法。在完成行動版網頁建置和資料蒐集分析後,發現圖書館的使用者對於圖書館所提供的行動化服務相當重 視,他們都有使用行動載具存取圖書館資源的需求,但苦無良好的使用介面而造成使用過程中諸多困擾,而行動版網頁服務,正好提供了適合行動載具使用介面,提 供使用者友善的使用介面,便利查詢利用圖書館服務。


  目前,所開發行動版網頁已於輔仁大學圖書館正式上線提供圖書館使用者使用,過程中洪偉翔也根據使用者的反應加以改進,最受肯定的部分是根據行動載具開發的介面符合螢幕大小,不需不斷的放大縮小畫面,介面操作更人性化,未來也將持續進行修正與新功能之提供,才能滿足使用者多元的需求。
 

題目:網路書店中瀏覽類別之研究

得獎者:詹佳穎(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  詹佳穎在就讀碩士期間,漸漸對於使用者行為感興趣,特別是與網站相關的研究領域。她發現,儘管瀏覽行為是網路使用者普遍展現的行為,但目前網路瀏覽 較少有如同實體瀏覽的系統性探討,因此決定選擇網路書店作為研究場域,試圖從行為面、動機面、認知面、資源面與脈絡面5個面向,在網路書店環境中,比較使 用者在實體環境中與網路書店環境中的瀏覽行為差異。


  研究過程包含閱讀、了解、整理各種與瀏覽相關的研究及理論,並涉及近期與網路等數位環境相關的議題,如動力瀏覽、社會瀏覽、層面瀏覽等,試圖從實體至數位環境歸納出瀏覽行為的研究脈絡。並實際招募使用者,採用實驗觀察法與半結構訪談法,以獲取貼近使用者自然的瀏覽行為。


  本研究綜合網路書店的影響因素發現,導致網路書店瀏覽行為與實體瀏覽行為最大的不同是,網路書店使用者於瀏覽歷程中,頻繁發生瀏覽類別轉換或交叉展現的行為。因此建議網站介面設計,應於同一介面上併陳豐富多元的資訊與網頁連結形式,首頁擺放豐富的資訊塑造使用者的隨意瀏覽路徑。另外,建議善用廣告及 特別區塊,支持瀏覽者目的及潛在興趣。並建議圖書館於入口處擺設多元書籍區域、建立資源指引網頁,且可在其線上目錄提供詮釋資訊連結、評估資訊、書籍推薦等功能。
 

題目:大學圖書館書目加值之研究

得獎者:李依霖(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  李依霖表示,當初會選擇書目加值進行研究,是因為對於資訊組織很感興趣,她認為,在圖書資訊領域中,資訊組織是極為基礎且重要的一塊,技術服務則是 圖書資訊中重要的核心服務。因此論文內容以探究書目加值的價值、編目館員與使用者對於書目加值的看法為主,並探討書目加值的未來發展。期盼透過本論文的發 表引發各圖書館同道對書目加值的認識與重視,並協助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從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國內過半的圖書館已實施書目加值,加值館藏以「中文紙本圖書」、「西文紙本圖書」及「視聽資料」為主;加值項目以「封面」、「摘要」與「其他網站」居多,多以「提供外部資訊的超連結」呈現,而「由編目館員進行」占較高比例。


  從訪談結果發現,編目館員多聽過書目加值的概念,但認知範圍大小略有差異,他們多認同書目加值的價值,也知道使用者有書目加值的需求,且對未來書目加值的實施持贊同態度,並表示書目加值的未來與鏈結開放資料、大數據、資源探索服務及WebPAC的呈現介面相關。若未來要培養書目加值所需人才,除了各圖書資計學系所可在資訊組織課程上加強對書目加值的認識,同時可朝需具備能力、經驗與人格特質等條件著手。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